在英文中,可以把一出戏叫作 a play ,而 play 又有 玩 游戏 的意思,因此也可以把演员(player)称为 做游戏的人 。巧合的是,在中文中, 戏剧 与 游戏 都有一个 戏 字。在游戏中,游戏者要遵守规定情境,与他人合作,完成自己角色的任务,在不断流动的每个瞬间,鲜活的即兴表演产生了。 玩游戏与戏剧表演在心理上只有程度区别却没有本质的不同。 用游戏来学习表演,不仅合理,而且具有其优势。 本书包含275个表演练习、活动和游戏,是迄今为止出版的内容丰富的合集,覆盖了表演训练的各个阶段。作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戏剧实践和行业经验,详细说明每个游戏的使用方法和目的,以及与影视产业的关联,旨在通过具体的游戏情境全方位训练演员,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本书不仅是戏剧教师、导演、表演指导者进行课堂以及其他形式表演训练的指南,一般
我所说的残酷,是指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是指吞没黑暗的、神秘的生命旋风,是指无情的必然性之外的痛苦,而没有痛苦,生命就无法施展。 安托南 阿尔托 《残酷戏剧:戏剧及其重影》是法国戏剧大师安托南 阿尔托论述戏剧的经典文集,包括论文、讲座、宣言及信件。阿尔托在书中提倡戏剧应该是残酷的,应该表现生的欲望、宇宙的严峻以及无法改变的必然性。他主张戏剧的功力应该是使观众入戏,观众不应是外在的冷漠观赏者,舞台应与观众融为一体。他的戏剧主张对现代戏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本书中提出的生活的残酷性理论,使其影响又远远超越了戏剧这一狭窄的领域。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本书是一本献给音乐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全书共分三部分,部分介绍音乐剧的前世今生,从部现代音乐剧的诞生谈到百老汇与音乐剧的流行,从迪士尼电影催生的大型音乐剧谈到世界各地的音乐剧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音乐剧的欣赏要点,包括剧场礼仪、版本甄别、剧作欣赏要素等;第三部分聚焦音乐剧的台前幕后,聊音乐剧作为艺术和产业的制作和推广环节,让读者了解音乐剧诞生的全过程。全书图文结合,以清晰的知识点和生动的故事为读者了解音乐剧提供了有趣又有益的参考。
《西方戏剧史》是台湾大学外文系及戏剧系名誉教授胡耀恒尽毕生所学、独自写就的一部鸿篇巨制,全面呈现西方戏剧三千年的演变,从古希腊戏剧的缘起,到当代欧美各国的前卫戏剧,无不论及。本书史料丰富,论述精辟,主要内容以时间为脉络,以地区和国别为分章,由以下三方面循序铺陈: 一、戏剧史。呈现每个时代戏剧的全貌,探讨其中的杰出作家及其代表作,对于许多次要作品也尽量勾勒出轮廓。 二、剧场史。介绍各个时代与戏剧表演有关的场地、设备与人员,并配合适当图片辅助解说。 三、戏剧理论。择要介绍西方从古代至当代的主要戏剧理论,并且针对它们的文化特征做全面探讨与深入分析。 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多闻阙疑的治学态度,写就这部规模庞大、体系完备的巨著,填补了汉语世界同类著作之空白。不论从戏剧文学的角度,还是就
连派评书由连阔如先生开创,自成一家一派,女儿连丽如为其传人,人称 小连先生 。本书即著名北京评书连派评书艺术家、连派评书唯一继承人连丽如对连派评书艺术的总结性著作,源于连丽如在2023年的15次讲课录像。在这15堂大师课上,连丽如结合自己超过一甲子的丰富评书表演经历和体悟,以连派评书擅场的评书艺术品种《东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著名长篇评书及选段的说功、做功、打功为例,抽丝剥茧、曲尽其妙地讲解北京评书与连派评书艺术的历史发展、风格、特色、表演程式、秘诀技巧,可属毫无保留、授人以渔的案例教学。加上鲜活生动的口语风格,妙趣横生的演绎发挥,以及行话侃语的通俗讲解,读来如临现场,亲聆謦欬。对评书爱好者来说可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现身说法 佳作。
《课堂内外的创造性戏剧》分为两大部分,共21章,讲述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儿童创造性戏剧,对创造性戏剧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详细阐述。对想象,游戏,运动、节奏和舞蹈,哑剧,即兴表演,木偶剧,朗诵,演讲等都做了分节讲述,有案例分析,有特殊情况解答。且结尾都列有小结、练习题、思考题,为学习者提供了实践和思考的路径方向,实用性强。
本书是高校 戏剧教育 专业的基础教材,这个专业旨在培养中小学戏剧教师。本书从理论和教学实践出发,以范本为基础,从表演入手,帮助戏剧课老师学习鉴赏戏剧之美,学习戏剧教育的内容,领会舞台上的戏剧艺术和课堂上的戏剧教学的真谛。全书分成 戏剧的核心 戏剧教育的核心 戏剧与生活 表演悲剧正剧 表演各类喜剧 表演音乐剧 改编剧本 导言 制作 鉴赏与评论 语境与交融 回顾与展望 等十二章,并附有 形体台词基本功 和 课堂戏剧游戏 的教学提要。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基础教材。
你即将作为一名戏剧导演,和你的学生开始一段美妙的旅程! 可你无所适从! 成功运作一个戏剧项目,你需要资金、场地、剧本、团队,还要面对排练演出中的各种困难,以及技术方面的麻烦。事情千头万绪,该如何起步呢? 本书涵盖了一个戏剧项目从策划、剧本选择,到创立团队、排练和演出的所有步骤。作者将三十七年的亲身教学与实践经验凝练成书,用实际的事例、具体的方法、详细的信息,讲述了如何成功运作一个戏剧项目,完成一次次充满智慧与激情的戏剧探险。书中还附有插图、照片、讲义和表格等许多额外资料,读者可以按图索骥,轻松上手。对于校园剧社、民间剧社,乃至小型职业剧团来说,这都是一本极为实用的书,是戏剧大海的惊涛骇浪中的一艘救生艇!
戏剧教育原来是这么精彩、这么激动人心!戏剧体验可以为孩子带来很多益处。它拓展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由此培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它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为各学科的学习提供真实生动的语境。戏剧中的聚焦练习、合作练习、信心练习培养孩子获得专注力、合作能力、自信心等渗透于生活各处的核心生存技能。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和不同的文化与人群交汇,可以穿越时空,体验现实世界里的各种职业以及生活方式,学习理解他人。 本书以简单实用的方式,介绍了戏剧教学方法、戏剧要素和训练活动,以及建立课堂秩序、利用教学空间和资源的妙招,帮助老师们将更多富于想象力的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日常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作为解决方案的“戏剧”与一般的戏剧不同,它指的是应用戏剧的底层逻辑,通过时间与空间的重构,搭建一个全新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不仅植入角色与情节,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后植入隐藏的学习逻辑和学习目标,应用语言、身体、情境、氛围等戏剧要素,利用戏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参与者和观看者认识自己、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本书以“用戏剧学经典”为例,介绍了以“戏剧”作为解决方案的六种学习方法:拆解式学习、搭建式学习、行动式学习、游戏式学习、输出式学习、转化式学习。一言以蔽之,用戏剧学经典,就是把抽象的经典思想拆解成一个个具象化的姿势、情绪、行动,然后用身体、情景演绎、互动等形式来练习,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用身体和头脑双向转化的方式,最终把经典思想吸收为生活中的选择,生命的智慧。
《幽灵出没的舞台》是戏剧理论的经典作品,是对戏剧理论家赫伯特 布劳和约瑟夫 罗奇提出的将戏剧作为记忆机制的 幽灵 的理论的发展。作者马文 卡尔森认为,戏剧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记忆、重述密切相关。纵观整个戏剧史,舞台创作中的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存在被循环使用的情况,任何一个经常在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也都曾有 这是一场熟悉的演出 的体验,这种体验会让人联想到之前他们接触到的艺术作品。这种戏剧作为记忆机制的现象,在卡尔森看来就是 幽灵出没的 (haunted,ghosted)。卡尔森认为,戏剧从从古至今在本质上都是 幽灵出没的 ,其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记忆、重述密切相关,它总是在相同的情景、相同的空间中,与相同的身体(舞台和观众席位)、相同的物质材料一起形成 幽灵出没 的效果。本书曾获由纽约大学颁发的奖励美国最佳戏剧书籍的
~~~欢迎来到莎翁的 文学花园 ~~~ 诗情图鉴 / 植物汇编 / 20年沉浸 / 解锁莎翁 ● 树木能说话,奔腾的溪水像书本,石头蕴含道理,万物都有其益处。 莎翁笔下,自然万物破土而出,一路攀爬进《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十四行诗》 看似点缀,却常常推动着剧情发展:朱丽叶服下颠茄,假死求生;罗密欧情之所至,命丧于乌头草;奥布朗把爱懒花汁滴在提泰妮娅的眼睛里,等待她醒来后爱上D一眼看到的人;一方绣着草莓图案的手帕,令苔丝狄蒙娜被诬陷出轨 草莓既代表纯洁天真,也代表性感嫉妒;当紫杉出现时,预示着有人要中毒 正如雨果所说: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百鸟在歌唱,灌木在抽叶,人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云彩在游荡,天气时冷时热,晨钟暮鼓,朝发夕至,森林窃窃私语,人们促膝交谈。 ●本书作者格瑞特 奎利和绘者长
本书从西方戏剧实践的古希腊剧场和宗教戏剧两大源头出发,以欧洲和美国社会文化、政治环境为背景,全面梳理了欧美重要戏剧导演及流派,重点讨论了20世纪以来导演创作戏剧的不同形式和风格,进而从实践、审美、理论、历史等各方面对其形成的原因和继承脉络进行了深入剖析,挖掘导演工作蕴含的艺术性、行动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主要涉及45位重要导演的成就与影响,经典导演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等,当代先锋导演有彼得 塞勒斯、罗伯特 威尔逊等。每一章在概述剧场发展史之后,使用最具时代性的剧场演出实例来阐述戏剧导演的独特风格和发展趋势。本书的译介有利于中国学者与欧美学者就剧场研究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
本书记录了中国知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的音乐剧故事。全书共分为三部分,部分讲述他开始制作音乐剧前的人生阅历及对于音乐剧的酝酿;第二部分以其一系列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串起他的音乐剧故事,通过台前幕后的生动讲述,还原了其原创音乐剧的制作历程,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第三部分收录了李盾对于音乐剧制作、音乐剧教育的所思所想。如何站在世界中心,讲好中国故事?李盾通过带领读者进入他的音乐剧世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 世纪50 年代的法国,荒诞戏剧方兴未艾,阿维尼翁戏剧节悄然成立 崭露头角的批评家罗兰 巴特创办了《民众戏剧》杂志,并发表大量戏剧批评阐明艺术立场与理想。作为20 世纪中叶法国左翼知识分子的领袖,罗兰 巴特的剧评对彼时普遍流行的 中产戏剧 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和讽刺,并提出自己的先锋戏剧理想 更加低廉的票价、敞开式的演出场所、与观众保持审美距离的表演方式 戏剧的原初精神,古典悲剧传统的庄严感与净化作用将在先锋戏剧质朴、极简和充满暗示性的技巧中得到传承。 本书共收录罗兰 巴特剧评52篇,清晰呈现出罗兰 巴特戏剧美学观的发展,并涉及若干法国戏剧界著名思潮与事件,多角度展示法国剧业生态。阅读这些性格鲜明的文字,耳畔仿佛回荡起一阵阵狂呼呐喊,把人带回那个风起云涌的奔腾年代。 将这些文章集结成册的目的并不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追溯了运河沿线各类戏曲剧种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还考证了相关戏曲文献、文物及实物史料,既有全局观念又有本土关怀,蕴含着历史书写与当代表达,有利于拓宽京杭大运河与戏曲研究的学术视野,推动理论创新。此外,本书对京杭大运河沿线戏台、会馆存续状态的调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梳理,以及对重新建立当下京杭大运河与戏曲文化新链接的对策与建议,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传承保护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此著致力于探讨艺术家对于 第四堵墙 的态度、用法,进而分析戏剧结构的不同特点。他首先溯源穷流、归纳整理,将2500年以来戏剧的叙事性结构类型进行分类,力图展现各个时期、各种流派提倡的戏剧结构特色。其次,与相对成熟的叙事性结构相比,有关剧场结构的论著还相对匮乏。作者以编导演模式为视点,横向比较世界戏剧美学体系,纵向挖掘中国的戏剧美学脉络,中西参照、点面结合、归类清晰。全书涉及的案例从历史到当下、从传统到后现代、从经典到热点,博采众长、配图精美,乃编剧学教学的重要参考著作。作者以宽容的姿态审视不同的戏剧流派,作为编纂者,我揣测大概对于当下话剧的弊端分析也是直面戏剧乱象的必经之途。另外,就叙事性结构与剧场结构的关系研究,也颇具启发,这也是未来编剧学所要努力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日本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生机盎然和最具影响力的表演传统。 这部通俗易懂且完整的戏剧史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全面论述了日本戏剧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持久的影响力。本书涵盖过去1500多年来日本所有的戏剧类型,包括能剧、文乐木偶剧、歌舞伎、现代戏剧新剧、落语、前卫的舞踏和多媒体实验戏剧。第一部分介绍传统戏剧及其历史发展与表演习俗。第二部分涵盖明治时代以来的新剧种,第三部分至第六部分讨论剧本创作、剧场建筑、莎士比亚和跨文化主义,将日本要素置于全球戏剧语境中。 这部戏剧史配有精美照片和插图,以采访举足轻重的现代导演、综述英文与日文历史文献和明确的时间线为特色。延伸阅读书目收入了一系列多媒体资源,供读者进一步探索。
《剑桥俄国戏剧史》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俄国戏剧史专家共同撰写,汇总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更翔实的资料,客观陈述俄国戏剧的发展历程。这是一部俄国戏剧通史,从木偶戏到芭蕾再到大歌剧,无不囊括其中,详细讲述了俄国戏剧的起源、自17世纪以来的各个重要发展阶段、具有重要影响的剧作家、演员和机构,以及俄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关系。 本书将俄国戏剧放诸整个西方表扬及舞台艺术版图之中,进行宏观审视,介绍了俄国戏剧如何起源。如何在西方戏剧文化及理念影响下发展壮大至自成一派,又反过来影响了西方戏剧发展,并进而在世界戏剧史上谱写出独特绚烂的篇章。
欧阳予倩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文化人物,是中国话剧的开创人之一。欧阳予倩一生的经历就是一部鲜活的戏剧运动史。欧阳予倩同时又是通才大家,他不仅是戏剧表演家、导演者、戏剧教育者、传播者,还是早期中国电影编导和开风气先的艺术研究者。 本书以中央戏剧学院独家馆藏为基础,收录了1990 年版六卷本《欧阳予倩全集》未刊文献资源,是为 集外 ,包括话剧剧本、电影剧本、文艺理论及评论、杂文、讲演及座谈发言、诗词和书信,提供了多角度认识和研究欧阳予倩的新路径和新思路。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 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意大利戏剧史专家共同撰写,依托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讲述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启蒙时期、复兴运动与统一后以及现代时期各阶段意大利戏剧的发展情况。书中详细地、批判性地考察了一些重要作家,既包括已经成为欧洲戏剧名家的卡洛 哥尔多尼、皮兰德娄、邓南遮等人,也包括一些影响仅限于意大利舞台的剧作家。 本书所探讨的是最广义的 戏剧 ,即考察了戏剧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和人物的影响,其既聚焦于意大利戏剧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也着眼于意大利戏剧在欧洲及世界戏剧史中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全景式的意大利戏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