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北京人艺演员谈表演
    •   ( 155 条评论 )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2022-06-01/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殿堂,在2022年迎来了建院70周年。70年来,北京人艺走过了一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艺术道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剧目,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编剧、导演、表演艺术家与舞美艺术家,形成了北京人艺鲜明的特色和宝贵的艺术传统。在北京人艺建院70周年之际。推出本书,既表达对献身话剧艺术家的崇高敬意,也为戏剧表演者及从事表演的爱好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更为话剧表演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该书记录了16位表演艺术家的访谈,他们有老一辈的艺术家,如于是之,英若诚,蓝天野等,也有当红艺术家,如濮存昕,冯远征,徐帆等,通过他们多年的演艺生涯及人生感悟,向读者展示了北京人艺70年的辉煌和灿烂。

    • ¥91.1 ¥98 折扣:9.3折
    • 中国当代戏剧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   ( 334 条评论 )
    • 杨硕李珊黄凯王婷婷 /2020-08-2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本书选择的戏剧演出囊括了当代中国戏剧演出中*代表性的作品;这本教材所选择的作品的导演代表了中国当代戏剧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导演艺术创作的*水准。教材中对每一部戏剧作品的分析将从对文本的读解与处理、导演构思、导演风格、视觉创作、听觉创作、创新精神等多方面开展,分析内容较为丰富、全面。

    • ¥65.3 ¥98 折扣:6.7折
    • 导演艺术讲话
    •   ( 13 条评论 )
    • [俄] 尼·戈尔恰科夫 著,夏立民 译 /2020-06-01/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从延安鲁艺的源起,到新世纪的腾飞:从轰轰烈烈的抗日文艺宣传,到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的华丽演绎: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几代人的薪火相传,铸就了今天的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人才的摇篮、中国戏剧艺术的学术带领者和世界戏剧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一员。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在构建学科建设机制、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时刻在思考着如何根据时代赋予的使命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将学术前瞻性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运用全新的视角思考与实践。近年来,在国际化办学思路的指引下,学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搭建起多层次的学术研究平台,有效带动了一批科研成果的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理论的创新,将成熟的学

    • ¥53.7 ¥68 折扣:7.9折
    • 中国话剧舞台艺术论集
    •   ( 47 条评论 )
    • 马俊山 著 /2020-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稿是南京大学新文学中心马俊山教授的学术论文自选集。书稿中共收录了马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撰写的23篇学术文章,主要涉及中国早期话剧研究、著名话剧作家作品研究、中国当代话剧研究、中西戏剧比较研究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话剧历史与传统、现状与问题的深入思考。

    • ¥52.8 ¥88 折扣:6折
    • 中国话剧研究(第十四辑)
    •   ( 4 条评论 )
    • 胡志毅 /2022-06-30/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中国话剧研究》(第十四辑)设有史料研究、现当代话剧研究、外国戏剧研究、剧评、序言 书评等多个栏目,研究主题丰富多彩,比如,对曹禺戏剧的光色艺术的探析,中国现代话剧与电影结构模式之互鉴,对 85 新潮戏剧 的回顾,对陈佩斯喜剧创作观念的评析,对新世纪原创话剧《家客》思想性的反思等等。 本书特别推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创始会长田本相先生的遗文《建构中国话剧的史料宝库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全 100 卷)、〈中国现代戏剧理论批评书系〉(全 38 册)》,田先生主编的这两套书对于中国话剧研究可谓功德无量。本书作者阵容还包括丁罗男、宋宝珍、胡志毅、廖全京等多位颇有分量的专家学者。

    • ¥54.8 ¥68 折扣:8.1折
    •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
    •   ( 2 条评论 )
    • 陈军 /2023-11-18/ 中国戏剧
    •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关于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心得结晶,内容涉及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现状,学术史意义,话剧接受研究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三个主体及其场域关系、话剧接受研究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等相关理论问题思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戏剧学”,力求推进和深化西方接受美学研究,等等,书中用一定篇幅有意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实证研究,诸如“第四种剧本”的接受、《茶馆》在国外演出的接受、后戏剧剧场的接受,等等,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思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戏剧学”,不是从接受美学的理

    • ¥64.86 ¥138 折扣:4.7折
    • 文化融合视野中的赖声川戏剧
    •   ( 0 条评论 )
    • 胡明华|责编:齐钰//朱铭歆 /2020-05-01/ 中国戏剧
    • 本书主要从东西文化融合以及 文化融合的视野,通过对赖声川主题意蕴深刻、艺术风格多变的原创戏剧作品的深入细致分析,探讨其创作背后的核心思想价值观与重要的东西方戏剧文化资源,并概括其独特的复调性戏剧结构,以及赖声川自由灵活地运用多种舞台表现手法追求观演融合的戏剧剧场性特征。

    • ¥50.76 ¥108 折扣:4.7折
    • 焦菊隐与《龙须沟》
    •   ( 104 条评论 )
    • 焦菊隐等 /2020-08-16/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 话剧《龙须沟》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由老舍先生原著,焦菊隐先生改编并导演的*部歌颂共产党建设新北京、得民心、顺民意的优秀剧作。此剧奠定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充满京味儿的新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展现了中国话剧的独特魅力,上演之初即受到*、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至今70年长演不衰,已经成为中国话剧的不朽经典。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整理了1951年《龙须沟》原始舞台本,与焦菊隐先生关于创作导演这部剧作的构思体会、人物分析,同工作人员的通信等文章以及曾参与该剧首演的郑榕、李滨等老艺术家和现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任鸣的纪念文章结集出版,不仅是对北京沧桑巨变的回顾,更对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的礼赞。 由老舍先生原著,经焦菊隐先生改编的1951年《龙须沟》原始舞台本遗失了几十年,

    • ¥63.2 ¥68 折扣:9.3折
    • 荀慧生小留香馆剧本精选 薛晓金 学苑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薛晓金 /2018-06-01/ 学苑出版社
    • 本书收录荀慧生剧目19个,包括《绣襦记》《扬州梦》《婚姻魔障》《钗头凤》《回龙床》《荆钗记》《勇节图》《代夫媒》《元宵谜》《妒妇诀》《柳如是》《护花铃》《平儿》《晴雯》《痴情妇》《西湖主》《双妻鉴》《慎鸾交》《埋香幻》等。这些剧本基本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编剧目,选自荀慧生家人捐赠给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手抄剧本,挑选原则是专门为荀慧生创作、演出的未出版过的完整剧本。其中《钗头凤》《元宵谜》《绣襦记》《晴雯》等4种与已经出版剧本重复,但是较之已经出版的剧本,这些剧本版本更早,关目、曲白均有较大不同,对于研究荀慧生剧目改编发展有的文献意义。 本书所收录剧目是荀派剧目经典遗存,填补了出版空白,为研究荀派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这些剧目的出版亦有现实意义,对于荀派剧目的复排、传承,

    • ¥56 ¥119.37 折扣:4.7折
    • 设计书 铃木成一装帧手记【可开电子发票】
    •   ( 1 条评论 )
    • 铃木成一 著; /2018-02-01/ 中信出版社
    • 日本设计名家铃木成一,成立工作室近30年来,经手10000余件作品。粗略算来,平均不到就要完成一件作品。 在如此惊人的工作量中,他却有两项坚持:一是必须阅读原稿后才动手设计,二是不满意就坚决不交稿。即使被出版界抱怨为“拖稿惯犯”,他的设计邀约依然源源不断。 为什么他的装帧设计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如何选择开本、纸张、装帧形式以及特殊工艺?在设计思路枯竭时,要如何获取灵感?怎样才能形成设计的“独特风格”?那些令人叹服的装帧作品是如何诞生的? 手工,亲历,耐心,执着…… 铃木成一完整手记,自述150个经典装帧背后的设计过程:“我想尽办法,将书名进行烫印,做了各种尝试,结果还是不行。编辑几乎要说:“这个设计就别做了!”就在这时候,我想到了这个创意……” “我们做了真人大小的模型,摆放在澡堂里拍摄。其实没

    • ¥75.74 ¥192 折扣:3.9折
    • 从手艺人到神圣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阶层的兴起【正版图书 无忧售后】
    •   ( 1 条评论 )
    • 刘君 /2018-12-01/ 商务印书馆
    •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为手艺人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如何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 刘君著的《从手艺人到神圣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阶层的兴起》从艺术文化史的路径,通过考察艺术作坊的运作和经营、艺术品的用途和功能、艺术生产中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合作和谈判、人文主义艺术理论与艺术家观念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艺术家教育的变革,揭示了促进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和艺术家诞生的社会文化机制。

    • ¥74.76 ¥338.16 折扣:2.2折
    • 荀慧生小留香馆剧本精选 薛晓金.
    •   ( 1 条评论 )
    • 薛晓金 /2018-06-01/ 学苑出版社
    • 本书收录荀慧生剧目19个,包括《绣襦记》《扬州梦》《婚姻魔障》《钗头凤》《回龙床》《荆钗记》《勇节图》《代夫媒》《元宵谜》《妒妇诀》《柳如是》《护花铃》《平儿》《晴雯》《痴情妇》《西湖主》《双妻鉴》《慎鸾交》《埋香幻》等。这些剧本基本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编剧目,选自荀慧生家人捐赠给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手抄剧本,挑选原则是专门为荀慧生创作、演出的未出版过的完整剧本。其中《钗头凤》《元宵谜》《绣襦记》《晴雯》等4种与已经出版剧本重复,但是较之已经出版的剧本,这些剧本版本更早,关目、曲白均有较大不同,对于研究荀慧生剧目改编发展有的文献意义。 本书所收录剧目是荀派剧目经典遗存,填补了出版空白,为研究荀派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这些剧目的出版亦有现实意义,对于荀派剧目的复排、传承,

    • ¥52.3 ¥151 折扣:3.5折
    •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新华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陈军 /2023-11-18/ 中国戏剧
    •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关于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心得结晶,内容涉及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现状,学术史意义,话剧接受研究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三个主体及其场域关系、话剧接受研究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等相关理论问题思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戏剧学”,力求推进和深化西方接受美学研究,等等,书中用一定篇幅有意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实证研究,诸如“第四种剧本”的接受、《茶馆》在国外演出的接受、后戏剧剧场的接受,等等,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思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戏剧学”,不是从接受美学的理

    • ¥68.2 ¥138 折扣:4.9折
    •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
    •   ( 1 条评论 )
    • 陈军 /2023-11-18/ 中国戏剧
    •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关于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心得结晶,内容涉及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现状,学术史意义,话剧接受研究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三个主体及其场域关系、话剧接受研究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等相关理论问题思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戏剧学”,力求推进和深化西方接受美学研究,等等,书中用一定篇幅有意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实证研究,诸如“第四种剧本”的接受、《茶馆》在国外演出的接受、后戏剧剧场的接受,等等,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思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戏剧学”,不是从接受美学的理

    • ¥60.72 ¥138 折扣:4.4折
    •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
    •   ( 0 条评论 )
    • 陈军 /2023-11-18/ 中国戏剧
    •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关于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心得结晶,内容涉及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现状,学术史意义,话剧接受研究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三个主体及其场域关系、话剧接受研究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等相关理论问题思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戏剧学”,力求推进和深化西方接受美学研究,等等,书中用一定篇幅有意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实证研究,诸如“第四种剧本”的接受、《茶馆》在国外演出的接受、后戏剧剧场的接受,等等,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思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戏剧学”,不是从接受美学的理

    • ¥61.82 ¥138 折扣:4.5折
    • 戏剧内外:中国话剧的接受研究
    •   ( 1 条评论 )
    • 陈军 /2023-11-18/ 中国戏剧
    •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关于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心得结晶,内容涉及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现状,学术史意义,话剧接受研究的理念、方法与路径,中国话剧接受研究的三个主体及其场域关系、话剧接受研究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等相关理论问题思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戏剧学”,力求推进和深化西方接受美学研究,等等,书中用一定篇幅有意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实证研究,诸如“第四种剧本”的接受、《茶馆》在国外演出的接受、后戏剧剧场的接受,等等,尤其是对中国当代话剧接受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思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戏剧学”,不是从接受美学的理

    • ¥62.3 ¥138 折扣:4.5折
    • 破与立视域中的五四话剧新论
    •   ( 4 条评论 )
    • 林树帅|责编:张潜//刘洋 /2022-04-01/ 中国社科
    • 本书以五四话剧作为研究对象,从五四时期中国话剧“破”与“立”的角度出发,系统考察了五四话剧的历史生成与发展问题,全面深入地阐明了在此过程之中五四话剧所面临的历史境遇与经历的历史论争,以及五四话剧在现代戏剧的理念建立、理论生发、剧本创作、艺术探索等方面为中国话剧现代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时对其所遭遇的历史困境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 ¥53.46 ¥99 折扣:5.4折
    • 时代性 人民性 实验性
    •   ( 0 条评论 )
    • 梅启波|责编:陈肖静|总主编:周倩 /2022-01-01/ 中国社科
    • 老舍抗战戏剧是时代性、人民性和艺术实验性的高度统一体。老舍从一一个从海外回国的精英作家转向为时代和人民服务的艺术家,抗战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契机。老舍在转向抗战戏剧创作的时候虽然有一些为宣传创作的不适应,但老舍从根本上是一个“ 至上”的民族作家,因此他始终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老舍这种人民性立场,使得在 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也使他必然走在时代和政治的主潮之前。老舍能走在时代前列也不是自然而然的,其中有他的不断追求和痛苦。老舍抗战戏剧一直在寻找政治、宣传与艺术的平衡。老舍抗战戏剧充满实验性,他在抗战戏剧中融合传统民间艺术和西方舞台艺术,其大胆尝试对戏剧创作是种 革新和突破,这也为中国戏剧艺术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 ¥75.9 ¥138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