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英(1928-2017),艺名佩环,四川自贡人。川剧表演艺术家是1959年川剧出访东欧四国(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的“中国川剧团”对外国际宣传的八大艺术家(陈书舫、周裕祥、胡漱芳、袁玉堃、杨淑英、李笑非、许倩云、张巧凤)之一。曾任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 十二岁开始学戏,工旦角。代表作有《谭记儿》《穆桂英》《点将责夫》《贵妃醉酒》《双拜月》《回院》《射雕》《夫妻桥》《朝阳沟》《三跑山》等。擅高腔、胡琴戏。所唱高腔曲牌 香罗带 尤富韵味,自成一格,有“杨香罗”之美誉。她“演文戏含蓄隽永,演武戏英姿飒爽”,“唱高音明朗嘹亮,唱低音柔和婉转”,并善于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与性格设计、创造新腔,其声腔艺术曾长期作为四川音乐学院教学研究的典范得到专家广为认可、推崇。其表演自然、大
本书是中国话剧导演林奕创作的一部话剧入门读物。林奕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上海捕鼠器戏剧工作室的导演,多年来创作了《无人生还》《东方快车谋杀案》《原告证人》《推销员之死》等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话剧。本书以其代表作品、改编自阿加莎 克里斯蒂小说的经典悬疑话剧《无人生还》的创作与演出展开,聚焦于导演、演员、幕后人员的日常工作,全方位介绍剧场、剧本、布景、选角、音效及灯光设计等话剧相关知识,图文并茂,生动展现了话剧舞台背后的热爱与坚持。
《中华戏曲》(集刊)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联合编辑发行,刊物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每年出版两辑。目前本刊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本刊主要刊发以下各类研究文章,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 本书《中华戏曲(第五十四辑)》内含《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祭拜戏祖唐明皇之祭文简释》《民国山东戏曲的传播组织》等近20篇文章。
《名声大噪:揭秘百老汇舞台变迁》本书讲述了百老汇自21世纪初以来超凡变革的故事,以《猫》《歌剧魅影》《出租》《美国天使》《芝加哥》《狮子王》《制片人》等享誉全球的歌舞剧为线索,带领读者探索了剧作演出的过程和幕后花絮。这些歌舞剧在内容、编排、灯光、舞美、表演形式上的改变,直接影响了美国戏剧的历史。 《名声大噪:揭秘百老汇舞台变迁》书中详细描述了百老汇那些热闹非凡又不为人知的奇闻逸事,它们或刺激,或悲伤,或搞笑。从目录就可看出本书内容多么吸引人——有的就是那些名声大噪的作品里的台词!同时,本书对百老汇的内幕进行了无情揭露,并批判了部分制作人和表演者的不端行为。迈克尔?里德尔将读者带到幕后、舞台、彩排现场,相信读者读完后将对百老汇产生全新的看法。
该书从真实深刻地表现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生存、生命及思想情感出发,对传统戏曲和戏曲理论进行深度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对外国戏剧和戏剧理论进行充分而又富有主体性的选择和借鉴,继续在古今中外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交流与融会中,完善和深化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
女士们,先生们,孩子们, 快来看,快来看! 的迈克斯和他举世闻名的魔术表演: “晚点儿睡觉 越晚越好”! 鼓声响起来啦—— 请欣赏迈克斯怎样让一杯牛奶凭空消失, 如何让睡衣漂浮起来分毫不差地落到身上, 又怎样对床下的兔子进行时空大转换…… 不可思议的演出一个接一个, 请为我们的魔术师大声欢呼,期待他明天的精彩演出!
《生态、创作与传播:21世纪戏曲新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共分“戏曲生态研究:‘非遗’保护与剧种建设”“21世纪戏曲创作梳理与盘点”“小剧场戏曲创作研究”“女性戏曲创作研究”“互联网+戏曲研究”“戏曲理论研究”六编,另附郭汉城、陈涌泉、张俊杰、白爱莲等名家访谈四篇。作者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戏曲创作中出现的新特点、新倾向、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对当前的戏曲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戏曲研究和戏曲创作的健康发展。
剧场幕后对大众而言是很神秘的,妹尾河童通过自己有亲和力的细腻文字,丰富的设计原稿、演出剧照将剧场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表示“本书并非为了舞台界专业人士所写的技术书籍,而是要向‘从未看过戏’的读者介绍‘戏剧’的趣味。”即便如此,剧场人不能错过,因为《窥看舞台》为专业人士与一般观众搭起作品之外的另一座桥梁;对有志于表演、戏剧的年轻人而言,《窥看舞台》更是进入宝山的踏脚石;而一般读者肯定也能以“窥看幕后”的轻松心情体验舞台背后精彩的故事。常有人碰到我时提及“希望一窥舞台的内幕”,大概是觉得观众看不到的部分应该很有意思吧,有时甚至露出怀疑有啥隐瞒的表情来,真叫人伤脑筋。我每每试着解释,“戏剧的有趣之处要到现场欣赏才行……”,另一个推辞的理由是,窥看自己的工作环境实在令人害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