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古典芭蕾舞剧变奏”是芭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程。这套教材收集整理了来自世界有名芭蕾舞团舞蹈明星们的精彩表演版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收录17部有名舞剧中的68个男女变奏,精选112个版本。这些很好版本,都应该是值得大家去传承和研究的范本。这是一套专业课程训练的配套教材,也是一套舞剧基础知识的工具书籍。此项教材成果,亦填补了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长达20多年在变奏版本研究上的缺失与空白。
《艺术管理:表演艺术组织管理》围绕表演艺术组织的运营管理,以表演艺术组织的历史、现状、生产、营销、人员、资金为顺序进行安排。为了便于阅读,采用了大量图形和表格,力图做到准确、易理解、有吸引力。作为艺术管理专业的教材,在多数章节后面安排了案例介绍。
《民国滇戏珍本辑选》所辑选的剧目皆出自民国十七年《滇戏》中9册(每册4个剧目,共36个剧目),均属滇剧研究专家李荫厚老师个人收藏,由云南艺术学院教授杨军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做整理记录,在保持原剧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认真比对各种文献及其他剧种剧本,对一些错字、别字作了必要修订,并将原剧本竖排、繁体的格式调整为简体、横排。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生剧作选》汇集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三个年级大剧、短剧等题材话剧的很好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学生和老师经过精心的打磨、修改而成的。以此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的范例。
《世界戏剧学》是余秋雨学术著作,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有着开垦知识荒原,开拓国人眼界的重要意义。出版三十余年来广受赞誉,至今仍是中国读者迅速了解外国戏剧理论,系统研读世界戏剧史的佳作。 全书秉持作者的一贯风格,用散文笔法梳理世界各地历代戏剧理论及名剧作家的观点,笔力遒劲,高屋建瓴,宏大的视野之下浸润着细致入微的个人体验。余秋雨用作家对文字的敏感和的表达能力,冲淡了学术的严肃与遥远。书中很多戏剧学理论完全可以当作编剧、小说的创作理论使用,其启发性与实用性甚至比绝大部分千篇一律的剧作书要强。 在学术自由、资料充分的今天,一直没有出现一部新的同类著作能替代它的地位。 因此,这本书也在告诉今天的青年:比较像样的学术成果,与条件无关,与经费无关,与背景无关。学术,是对身边潮流的一种勇敢抽离
上海木偶剧团继承了中国各类传统木偶的特点,发展了海派木偶艺术。它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木偶艺术在于不局限于表现传统戏曲,而是更多地吸取其他戏剧表演样式,如歌舞、儿童剧等。在表演手段上以杖头木偶为基础,又创造出许多新的木偶品种。代表作《春的畅想》《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在编导演、木偶设计、舞台灯光等各方面对传统木偶艺术都有重大突破,在外木偶艺术节上频频获得艺术奖项。本书对海派木偶戏的历史、现状、传承人、演出技艺、代表作品等作了全面介绍。
戏法在我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传说公元前17世纪的夏代,夏桀王宫中就常做“奇伟之戏”为娱乐,这其中可能已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戏法。到了汉朝,就有了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和绘画图片。实际上,这个时期戏法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戏法更加盛行,曾涌现出不少精彩节目。发展到宋代,戏法在深度上又进步了很多。至清代,有些书籍中,对某些节目就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对整个表演形象也有了生动的描绘,如《清稗类钞》记载了李赛几“擅跑马踏绳之戏,尤善用九连环。盖以熟钢制环似钏,其数九。尝掷一环子空际。约三四丈,复掷一环,迎而拼之,其声铿然,两环相套如连环式,连掷连拼,九环连络,诚绝技也”。可见当时九连环表演已相当精湛。到后来九连环又发展成可以变为多种图形,如车、冠等。然而,由于一代一代的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