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雕塑作为一种典型的造型活动,以静态的三维实体存在,它是人类艺术活动的早期形态,亦可谓非常古老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人类开始制作生产工具时,对其进行合乎理想和需要的打造,在实用性追求之中审美性思想逐渐萌生和成长起来,形成了有关对称、平滑、尖锐等一系列造型的感受和认知。正如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所说:“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生产活动乃是雕塑活动的源头,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起更加庞大的艺术大厦,所以梁先生提出了“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的论断。
本书主旨在于全面捋清玉印发展的历史脉络,充分运用大量历史资料及新发现出版关于玉印的书籍,挖掘、发现玉印的研制技法及审美效果,应用海量图片,使用理性语言剖析、感性语言激发读者的关于方法与效果之间的认识感受。虽然说,“玉印”的概念有广义的和狭义的,而一般情况下, 多的人在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基本上首先认可狭义的玉印形式,这其中也包括很多专业人士,所以很有必要全面厘清这其中的异同点。同时,把玉印的研制与历史背景很好的结合起来,对于匠人(治印人)及受印人之间的关系也适当的做了梳理。
本书是我社《中华传统文化丛书》之一,作者以简练的文笔,加上近百幅图片(另加二维码增加阅读延伸图片资料)生动介绍中国自先秦至清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呈现中国雕塑文化的魅力。书稿叙述兼顾历时的断代雕塑形态与特色,又有共时的中国雕塑文化的内涵。雕塑是人类文化的 直接载体,无论是为何种材质或者表现什么内容,都反映的是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作品揭示中国雕塑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构成的完整、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审美习惯。比如在造型上极力追求神似,其文化内涵既有对天地自然的敬仰,也有严格的礼教礼规与宗教法度。在审美上讲究形神兼备,注重内在情感表达。在表现手段上善于用叙事化的情节制造意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气质神韵。
本书分为五单元。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第二单元特别而迷人的花条;第三单元有创意的装饰设计;第四单元可爱的植物朋友;第五单元我的好伙伴。每一单元分三到七课不等。前两个单元为基础知识和制作流程介绍,第三到五单元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身边小物件小动物入手,介绍重点作品的制作步骤,包括中国结、面具、花瓶、多肉植物、荷花、树屋、醒狮、猫咪、名画中的人物等,每一课包括导语、观察与发现、尝试与探索、作品赏析学生四个板块。本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常规课及社团课使用的教学用书,书中包括软陶基础知识、软陶 魔力的花条制作和各种动植物的制作方法、步骤的介绍。可以满足老师们常规特色课和社团开课的需求,又可以兼顾学生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