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综合篇从物流业的产业规模、物流运输网络、物流服务能力、物流信息与技术、物流标准、农产品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维度进行了产业层面的现状分析,同时结合区内各城市的物流业发展现状,探讨了企业层面的物流园区建设情况;专题篇基于官方数据,深入分析了大湾区港口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与供应链、跨境物流、快递行业、绿色物流、智慧物流等领域的发展情况;行业篇则聚焦区域内的制造业、电商、医药、商贸、农产品物流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本书通过对航空经济的现实依据、理论基础的归纳梳理,航空制造业发展态势、空间演化与政策启示的研究,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的战略思考,区域航空经济竞争态势与发展策略,航空经济发展的价值链嵌套,政府推动航空经济发展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航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路径等一系列航空经济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揭示航空经济发展的脉络与一般规律。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全面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日本铁道至今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德川幕府末期萌芽、明治时期 条铁道诞生、此后十年间缓慢发展、二战前的建设高潮、二战时期的战时动员体制、战后复兴、“新干线”发展、五方面作战等等。此间日本铁道在经营方式上经历了初期国有与私营并举-1906年主要私铁国有化-1949年设立国有铁道公司-1987年国铁分割民营化的曲折过程。日本铁道在摸索中前行,逐步实现了人才和技术自立,并构建了以铁道事业为中心,以经营不动产销售及租赁、餐饮零售业、休闲观光业等为补充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业绩突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铁道文化。
该书 以著作形式系统论述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低空技术及其应用场景、产业链、商业图景、经济政策、安全隐患等,为未来低空技术发展指明方向。 回顾人类低空飞行器的发展史,从早期的热气球到滑翔机,再到后来的飞艇,均是经历短暂繁荣后因为安全和经济 等因素被逐步边缘化,未能真正支撑起低空飞行的大梦想,低空空域在过往很长一段时期处于“静默”,开发程度较低。但这一情况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技术的革命、法规的完善和人类眼界的开阔,“如何 化利用低空飞行造福全人类”,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话题。
2024年12月4日,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批,春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 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春节是维系个人与家庭、社会、 的情感纽带,每年临近春节,亿万中国人就会踏上回乡之旅,不远千里万里和亲人共度佳节,感受家的温暖与力量。这种情感的维系和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自1954 年“春运” 一词 出现在媒体,就带着鲜明生动的中国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情感内涵而来,承载了中国人许多难忘的记忆,细节尤为触动人心。《春运(1954-2024)》以春运为视角,以影像方式回望过去70 年中国人过春节的节奏、方式,出行的频率、人次,出行的时间、目的地等。从早期太原站女运转车车长的工作场景到无锡汽车客运站繁忙景象,从吉林市蛟河火车站的拥挤人群到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深入发展是提升 综合国力与 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随着低空经济业务的发展,与之相关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需要融合移动通信、卫星、算力、数字化平台、AI、网信安全等多要素能力,构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的数字支撑能力。本书介绍了低空经济的内涵、特征、现状、数字基础设施概述等,梳理了低空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分析了低空经济规划与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提供了对低空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的规范编制、产业规划与网络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思考。同时,本书分析了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低空业务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个性化要求,围绕具体业务场景的规划、设计、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本书适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低
本书属于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成果,作者基于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理论,运用系统分析、回归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识别,构建了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预测模型及合理性评价模型,并提出城市快速路建设工期合理性管控措施建议,旨在为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本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城市快速路项目建设工期的合理确定与评价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较好的现实参考意义。
行业数字化转型之道,详细阐述了如何将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ICT技术,与交通业务场景深度融合,赋能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综合大交通体系。书中分享 了航空、城轨、铁路、公路、物流六大交通垂直子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大量实践案例,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启发,也呼吁 多“懂行人”共同探索和研究,合力推动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综合大交通”时代将带给世界崭新的体验与美感,昂首翘望这一新时代的到来。
本书是 中原发展研究院智库丛书 之一。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它是以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即郑州航空港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是郑州市朝着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国际性的综合物流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的主要载体。 在国务院《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 2020)》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支持下,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会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的龙头。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按照 一城五区 的规划,由核心区、主体区和带动辐射区三大部分组成。其配套设施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商品交易所等。 本书在航空枢纽建设、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航空都市建设以及民生事业、国内航空经济发展比较、通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象征,铁路自清末以来一直在中国 统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本书透过铁路系统的视角,考察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和转型,探讨铁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作为科层系统和经济系统的铁路。 在研究路径上,本书使用了“机构”这一概念,亦即从铁路机构的组织运作出发,研究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政治、战争等不同面向的问题,从而构建了一种关于中国铁路史的综合性叙事。在这种“实践的”历史研究过程中,本书也对中国近代 的 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断裂与延续、本土与外来、精英与民众等议题展开了富有启发性的讨论。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全面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日本铁道至今1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德川幕府末期萌芽、明治时期 条铁道诞生、此后十年间缓慢发展、二战前的建设高潮、二战时期的战时动员体制、战后复兴、“新干线”发展、五方面作战等等。此间日本铁道在经营方式上经历了初期国有与私营并举-1906年主要私铁国有化-1949年设立国有铁道公司-1987年国铁分割民营化的曲折过程。日本铁道在摸索中前行,逐步实现了人才和技术自立,并构建了以铁道事业为中心,以经营不动产销售及租赁、餐饮零售业、休闲观光业等为补充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经营业绩突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铁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