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本书从县政之运作、胥役之污名化、乡官之嬗变、基层治理之非官方参与、户籍之编造与管理、法律纠纷之解决、普通民众之教化七个方面,对秦汉以来的基层管理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法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的基层自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书认为,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王朝以县级政权为主导,以乡级政权为辅助,建立了大体上以百户(称里或甲)为单元的分区控制体系,并在宗族、士绅、豪富等非官方力量的支持下,对基层赋税、治安、户籍、诉讼、教化等各方面的具体事务实行有效管理,皇权的触角藉此从县级政权向下延伸,进入千家万户。
聚落作为人类聚居(或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人地关系的基本单元。《欠发达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结合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试图厘清欠发达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地形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而揭示传统农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乡村聚落的发展规律,对于探索未来乡村聚落变化趋势,丰富聚落演变规律的相关理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明晰村落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欠发达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可作为乡村发展与规划相关人员及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考用书。
本书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要求,从大国大势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总结优选城市化发展经验教训、优选理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我国城镇化工作发展的主要成就、阶段特征、治理重点和存在问题,研判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思想,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技术路径和政策建议。希望本书成果能推动城乡发展模式范式转型和城乡治理能力提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可持续城镇化发展道路。 本书适合城镇化建设相关领域的学者,专业人士及决策人员参考。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政治发展研究:调节阶级阶层关系的理论和制度》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政治发展的关系,由绪论和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阐述了社会分层的原因、社会分层与阶级分层的区别和意义,提出了调适阶级阶层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的重要课题。部分提出了社会分层的标准,重点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包括阶级阶层结构)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并预测了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集中阐述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引起的政治理论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调节阶级阶层关系的理论与政治发展的问题。
聚落作为人类聚居(或在某种程度上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人地关系的基本单元。《欠发达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结合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进程,试图厘清欠发达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地形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而揭示传统农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乡村聚落的发展规律,对于探索未来乡村聚落变化趋势,丰富聚落演变规律的相关理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明晰村落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欠发达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可作为乡村发展与规划相关人员及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考用书。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第2版)》将国际社会学界相互隔离的阶级阶层研究和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结合起来,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该专著抓住了国际社会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对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评述,所采用的抽样调查程序科学,调查资料可信度高,提出的研究假设合理,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正确,结论可靠,是并不多见的一部符合国际社会学规范的定量研究专著,对于引导社会学界的规范定量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第2版)》所研究的问题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对于理解当代中国城市居民的阶层结构和社会网络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作者非常熟悉外社会分层与社会网络两个主流领域内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经验研究,文献综述全面系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文献
《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的均衡性研究》基于空间视角研究公共资源的配置均衡性,以基础教育均衡的系统性研究与实证分析为具体案例,从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学校布局切入,以西安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空间布局的均衡性展开研究。构建数学模型测度基础教育学校资源配置的水平和类型以及区域差异程度,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学校空间布局的效率与公平性,进而提出西安市城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的均衡性研究》可为研究旅游管理、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城市地理等涉及公共资源均衡管理的学科提供理论依据、分析方法和实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