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的思考》围绕博物馆、博物馆学定义的讨论、争议及思考等,构成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基本议题。《博物馆学的思考》通过梳理博物馆史上的种种代表性观点,就博物馆、博物馆学基本概念性的议题做一思考,以详尽的文献分析为基础,论述了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渊源于发展轨迹,并注入了作者对博物馆教育理念等方面问题的思考。作为作者课堂教学与日常科研的结晶,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且其中不乏一些珍贵资料的收集。
本书研究了2021~2022年我国未来媒体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媒体深度融合、新兴业态、网络监管等方面的发展热点,探讨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媒体智能化、广播、音频、短视频、网络直播、大数据应用、互联网广告、机器新闻、VR/AR+内容产业、网络电影、智能终端等方面,分析了2021~2022年中国未来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对厦门市大学生在线学习与数字素养、厦门市老年人数字化生存境遇和上海、厦门、日照三地居民观影行为习惯等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究了英国智慧媒体发展情况;围绕AI虚拟主播发展动因及应用价值、元宇宙的五维时空特点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新闻媒体靠前传播能力评价的核心指标由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构成:话语权是其显性指标,公信力是其隐性指标。我国媒体靠前传播能力的建构研究,应当由重视“我说”,到进入重视“他信”的研究。而重视“他者”对信息处理态度的测量与研究,将倒逼媒体传播行为的调整。
《2020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年鉴》分为数据篇、分析篇和附录部分:数据篇挑选出全国60个重点城市的收听率数据,详细呈现各电台、频率在传统的线下市场的收听表现,以及其融媒体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效果;分析篇由广播行业专家和资深研究人员撰写的中国广播市场研究文章或分析报告组成;附录篇选载重要文件目录、统计资料等,收录了全国电台和频率名称、频率频点,采用的标准编码进行编号,以供查阅检索。
《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本科学生和档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习古代文书档案管理知识的有力补充,是便捷了解和掌握古代文书档案价值的直观素材。为了更加快捷地、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古代文书档案的概貌,《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以传世的文书档案汇编为主,以近年出土文书档案为辅,从中精挑细选了部分文书档案而编著而成,供读者阅读、学习和了解掌握古代文书档案的精华。《中国古代经典文书档案导读》的体例设计为前言、后记以及古代经典文书档案构成。
本书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以知识赋能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和手段,挖掘、提取和开发工程档案管理活动中隐含的必需技能、诀窍和专业知识,对其知识赋能体系的多要素、多维度特征进行阐释和解读;基于创新驱动建设要素,以“工程质量创优、产业发展创新、数智技术创先”为典型性应用场景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调研,构建了以知识全活动为核心,事实知识为基础,概念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为支柱,经验知识为目的,数智技术场域为新作用空间的工程档案知识赋能体系。结合工程档案实践工作,提出“构建统筹化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规范化的知识赋能标准、构建精细化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常态化的专家咨询机制、构建立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全程化的监督督导机制、构建化的人力资源队伍”七大具体措施,全面保障工程档案知识赋能的实现
自2010年微博的正式运营并快速普及,我国公共舆情的形势与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公共舆情事件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而进入了“燃点低”“触点多”的状态。在教训、经验、学习与干预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公共舆论生态自2010年来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考察公共舆论生态的发展,研究者们所采取的方法和角度各有不同,其中,对典型案例的关注是一个重要指标。为弥补上述当前公共舆情案例研究中的不足,填充公共舆情案例研究的应有空间,本研究开启了舆情案例研究的另一个视角,即对舆情事件进行深度的个案研究。
本书全面总结了2021~2022年中国信息化建设成效,分析了中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重点问题,提出了深入推进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主题涵盖5G、大数据中心、北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政务服务、应急管理、数字乡村、智慧城市等公共服务,数据跨境流动、数字双碳、网络安全等信息化环境建设以及地区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对比研究等。
全书分为问题篇、理论篇与治理篇,共十四章。问题篇四章,在概述新媒体影像传播环境与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媒体影像传播社会伦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其危害。理论篇五章,分别论述美德伦理、功利主义、义务论、正义论、话语伦理五种规范伦理学理论在新媒体影像传播中的价值与局限,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经典伦理理论指导新媒体影像传播实践以规避伦理问题的产生。治理篇五章,从五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构建新媒体影像传播的伦理抉择模式来化解伦理冲突,基于“不伤害原则、公正原则、前瞻性责任原则”达成伦理共识,通过践行新媒体影像传播道德规范来构筑自律基础,通过技术监控、行政监管与法制保障的有机结合来强化他律手段,通过构建合作共治机制、对话协商机制与协同监管机制来加强协同治理。本书以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
2023年“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再次强调了媒体融合的重要性,而皮书项目《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媒体融合蓝皮书)是对于时代要求的回应。该报告是一本全面反映中国媒体融合进程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文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指导下观察和研究中国媒体融合的重要知识成果,已按年度连续发行5本,已成为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学习新媒体、研究新媒体的重要书籍。《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22-2023)》在之前报告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改革,以打造实用、有影响力的国内一流皮书为主要目标,为国内业界和学界提供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前沿性的丰富案例和数据的行业扫描和实践指南,计划分为总报告、探索篇、区域篇、评价篇、借鉴篇五部分,全面分析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状况,分区域、分领域解读媒体融合发
《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报告(2021)》从产业经济视角,以翔实数据和典型案例为基础,对科技期刊产业赋予全新定义,创新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指数”,首次定量分析了区域和行业科技期刊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精选了一批期刊集约化、集群化发展较好的代表性案例,展示了中国科技期刊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政策与生态环境剖析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建议,回答了中国科技期刊产业化基础条件、怎样谋求产业化发展、如何做大做强产业等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