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言词典》是清朝末期由英国传教士艾约瑟所著,上海美华书馆于1869年出版的一部方言词典。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晚期上海方言的词汇面貌。从调查和校对的结果来看,该书所记录的上海方言词汇具有一定的文言特点,很多方言词语在现代上海方言中或已不说,或只见于老派上海话发音人中。本词汇集正文前列有上海话元辅音字母音值举例说明表,分析记录了当时的上海话方言语音。正文为英汉对照,以英文立目,词目按英语字母顺序编排。本词汇集中的每个英文词目用上海话对译,对译词目时,先列上海话汉字,然后用罗马拼音字母注音。
《吴语研究.第九辑》收入的论文包括吴语各地音系研究、吴语语法、吴语演变的共时和历时研究、吴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吴语历史文献研究、吴语各地方言词典编纂等6个方面,代表了吴语研究领域的优选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吴语研究领域的很新研究成果。
《上海方言词典》是清朝末期由英国传教士艾约瑟所著,上海美华书馆于1869年出版的一部方言词典。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晚期上海方言的词汇面貌。从调查和校对的结果来看,该书所记录的上海方言词汇具有一定的文言特点,很多方言词语在现代上海方言中或已不说,或只见于老派上海话发音人中。本词汇集正文前列有上海话元辅音字母音值举例说明表,分析记录了当时的上海话方言语音。正文为英汉对照,以英文立目,词目按英语字母顺序编排。本词汇集中的每个英文词目用上海话对译,对译词目时,先列上海话汉字,然后用罗马拼音字母注音。
《吴语研究.第九辑》收入的论文包括吴语各地音系研究、吴语语法、吴语演变的共时和历时研究、吴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吴语历史文献研究、吴语各地方言词典编纂等6个方面,代表了吴语研究领域的优选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吴语研究领域的很新研究成果。
《安康方言接触层次研究》所讨论的陕南地区方言接触的事实,以及所包含的层次,在汉语方言中并非特有之现象,但确实非常突出,非常生动,具有很大的典型性。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区域方言的接触事实进行具体的讨论,进而分析由于接触所产生的方言层次,可以作为一种模式,供其他许多区域方言的调查研究之参考。这就是《安康方言接触层次研究》一书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安康方言接触层次研究》根据陕南方言的大量事实,提出了方言接触和层次的“非对等性”原则,其依据是:(一)陕南地区来自于南方的移民方言并非源自一个地方,书中所说的“湖广移民”,从考察结果看,它以鄂东、皖西南移民为主,但又同时间杂有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的移民。所谓“湖广”只是一个泛称,在安康各区县的分布格局是极其复杂的。这是
青岛胶州话系胶辽官话青州片的一个次方言。本书详细介绍胶州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的基本状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共分为六章:章,绪言。介绍胶州市的地理、区划、人口、历史沿革和方言概况,对本书的发音合作人和记音符号进行说明。第二章,语音。介绍胶州方言的单字音系,列出同音字汇和异读字音,详细研究其语流音变情况。第三章,胶州音系与中古音。把胶州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跟中古《切韵》音系进行比较,发现语音对应关系,揭示胶州话的语音演化规律。第四章,词汇。建立分类词汇表,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以彰显胶州话词汇系统的特色。。第五章,语法。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角度研究胶州方言的语法。第六章,语料记音。记录胶州地区的童谣与儿歌、谚语与俗语、歇后语、谜语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用国际音标记音。
本书在对莆仙话进行多点调查的基础上,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词、句在各调查点的具体表现形式,涉及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覆盖得比较全面,不但罗列材料,也企图总结一些规律。本书的出版,将为其他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莆仙方言这个闽语中很有特色的分支,乃至研究整个的闽语史。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的六盘山西麓,其方言隶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本文以田野调查中获得的语料为基础,重点描写了隆德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并对隆德方言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某些演变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异进行了初步探讨。全文共分绪论、语音、词汇、语法、语料五部分,其中语音、词汇、语法部分是核心内容。本文对隆德方言的系统性调查研究,将丰富宁夏方言的研究成果,对于拓展中原官话西部各片、是陇中片的比较研究也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