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方言大词典》汇集了福州方言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完整地反映福州方言词汇的全貌。力求为福州地区的社会大众及海内外福州乡亲服务,兼为专业人士提供较为完整的福州方言词汇资料。以目前的福州城乡的方言为中心,收集所有单字、词语,包括定型的谚语、熟语等。以此为基础,兼及部分保存在文献中、目前还能辨认的19世纪的福州方言词语。 本词典共有27000余立目词条,全书共160万字。在方言词典的体例设计上有多项创新,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一直备受中国学界和东南亚、太平洋学界的重视。但在这些研究中,福建大多是被作为一个边界地区来对待的。论者或从中国文明的中心看福建,将福建作为中华古文明辐射地区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看福建史前史,福建是“百越”的一部分。虽有学者力图从太平洋史前史的角度看福建,但由于受材料的限制和语言的隔阂,论述或偏于简单的传播论,或限于抽象的现象比较,福建仍然是处在研究的“边缘地带”。《福建与南岛语族》力图打破这种定式,希望以福建为中心来探讨南岛语族在中国大陆的形成、扩散和社会复杂化进程。《福建与南岛语族》也是对过去 20多年来福建史前考古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云南省通海蒙古民族文化研究传承保护中心、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蒙古文化研究所著的这本《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喀卓语(精)》是通海蒙古民族文化研究传承保护中心为了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弘
本书分六篇。开篇是导言,介绍浑源概况,概说浑源方言。接下来的四篇依次记录描写浑源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汇系统。其中语音篇主要说明本书所用的标示符号,记录了浑源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儿化韵同音字汇和同音字汇,将浑源方言与中古音、普通话语音进行了比较;语法篇描述了浑源方言的主要语法特点,并记录浑源方言语法比较例句144句;词汇篇记录浑源方言一般词语(分类词)26609条,记录詈词729条;语汇篇记录俗成语3376条,记录歇后语1474条,记录谚语、俗语、惯用语3628条。最后一篇是索引,包括分类词义类索引、其他部分的条目笔画索引和统一的首字笔画索引。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是目前第一部公开出版并获得学术界认可的大型方块壮字手抄文献。黄南津团队十多年努力撰作完成的《 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 文字词汇研究》书稿,首次在字形分类、方块壮字信息化研究、用字研究(全面统计《麽经布洛陀》的字量、字频,制作字频统计总表、分类字频统计表、异体字表、常用字表,分析全书用字的概况、特征及成因)、词汇统计、词汇比较、词汇语义分析等方面对《麽经布洛陀》词汇文字展开封闭性、穷尽性整理研究。书中还收录了4个附表,分别是《麽经布洛陀》字频总表、《麽经布洛陀》分类字频表、《麽经布洛陀》异体字表、《麽经布洛陀》常用字表。这是一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原创性研究著作,在语言文字学、文化学、壮族研究等方面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同时作为第一部对《麽经布洛
本著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等共同撰写,商务印书馆1948年出版。作为汉语方言学名著,收入《荆楚文库》。全著包括分地报告和综合报告两个部分。分地报告分列全省64个方言点的详细语音材料,每一点都有声韵调表,800个同音字表,方音与古音比较表,还有一部分会话材料。综合报告分列各地字音比较,常用词比较,湖北方言的分区,以及56幅方言特征地图。本著作为汉语方言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湖北方言研究的深化,对于汉语语言学学的建设,对于语言文化的传承,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云南省通海蒙古民族文化研究传承保护中心、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蒙古文化研究所著的这本《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喀卓语(精)》是通海蒙古民族文化研究传承保护中心为了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弘扬很好的民族文化传统,把具有文化载体的兴蒙“喀卓”语汇编成册,以展示兴蒙蒙古族语言文化特色,并将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