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语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和松潘县部分地区,北川县羌族已经专用汉语,丹巴县羌族转用嘉戎语和汉语,黑水县有5万多藏族使用羌语。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方言差异很大,本书根据1956-1960年间调查的羌语材料为基础,介绍了羌语南北两大方言20点的音位系统和每个点1600多词,为羌语方言比较和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提供丰厚的材料。本书为读者了解羌语、认识羌语、发展羌语提供一些参考,是研究羌语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对羌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羌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羌族创造了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雅都土语曲谷话为标准音点的羌族拼音文字。因此,本书的出版对于羌语文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闽人智慧:言之有理 丛书由福建省委讲师团组织编写。全书共10册,收录了福建九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1,000多条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与正向意义的方言谚语条目。各册分信念、立场、民本、劝学、为善、辩证、方略、生态、笃行、廉洁十个篇目。丛书对每条方言条目进行篇目分类,组织作者编写注释、句意和相应的运用,邀请各地方言专家为书中每条方言俗语录制慢速和正常语速两种音频,供读者扫码学习使用。丛书以创新的方式,用方言俗语中的微言大义传达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意义,对于广大读者习得 闽人智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为《20世纪四川方音大系》之*部分 岷江地区方音字汇 。收入四川省岷江中游流域的40个汉语方言点,每点收3058字音,成稿约110多万字。每市县(区)选1点,差别明显者增加选点。分布范围以地理位置邻近和方言关系密切,不按照行政区划,主要为岷江流域地区。本书方言点主要是今属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和自贡市等地区的市县,是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次方言区的方言。
清末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西学的兴起,先后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出版物,旨在向国民介绍外来文化和科学。上海作为当时的主要出版地之一,此类读物开风气之先,学界对此亦多有研究。这些出版物中,有一类非常有特色的用上海方言写作的作品,不仅生动地记录了百年前上海话的真实面貌,而且可供史学者或专科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清末民初上海话文献丛刊》的第一辑即旨在收录这类图书。 与普通出版物相比,这些上海方言著作,有的印数较少,有的深藏馆阁,又或因为其以沪语为著录文字而少有深入研究,总之这些读物目前受到的关注不多。本丛刊之第一辑聚焦于五种以上海话写作的科教读物的钞本和刻本,既收有科普读物,也有数学读物、乐理读物,体现了语言学、文献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丛刊通过导读、文字转录等加工整理,再配以
《假如美国人也背TOEFL词汇?核心词组记忆词典》主要覆盖了出国考试的TOEFL考试核心词汇,并通过巧妙的记忆方法教会中国人如何像美国人一样轻松记单词。
本书是第十一届客家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了39篇文章。文章均是作者通过田野调查,围绕客家方言语音特点、语词构造及文化方面进行阐述,论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新颖,为相关研究者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从语言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视角对潮汕民间歌谣进行文本研究,从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对潮汕方言歌谣进行内容研究、文化内涵研究、修辞特色研究和词汇特征研究,对客家、福建和潮汕三个不同族群的“过番歌”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方言口传文化协同创新的传承研究进行总结与概括,为潮汕方言研究提供文本依据和原始资料,丰富潮汕方言现有研究。
《假如美国人也背TOEFL词汇?核心词组记忆词典》主要覆盖了出国考试的TOEFL考试核心词汇,并通过巧妙的记忆方法教会中国人如何像美国人一样轻松记单词。
本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从语言学、民俗学、文艺学等视角对潮汕民间歌谣进行文本研究,从社会学、历史学等视角对潮汕方言歌谣进行内容研究、文化内涵研究、修辞特色研究和词汇特征研究,对客家、福建和潮汕三个不同族群的“过番歌”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对方言口传文化协同创新的传承研究进行总结与概括,为潮汕方言研究提供文本依据和原始资料,丰富潮汕方言现有研究。
褚半农著的《走到今朝的上海方言》分为“历史上的上海方言”“漫说方言特色动词”“词语理解和书写”“词条再定和词义再释”“《金瓶梅词话》和吴语”“上海方言像黄金瓜”六部分,话题广泛,一文议一词。对错用、误用等词语释疑解惑:对濒临消失的传统词语,则联系文献释义,并配置图片,方便理解。作者十分熟悉传统方言,书中对明清以来沪(吴)地文献涉猎广泛,旁征博引,是一本学习和使用上海方言的很有价值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