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吴语研究》(第二版)是在作者对吴语三十多个代表地点作了详细的调查,获得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悉心写成,发表了吴语各地的音系、连读调、两千多个字音、近千条词语以及语法例句和标音举例等。特别有意义的是,它反映了六十年来老、中、青三代语音的变迁,是赵元任教授1928年《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出版60年后跟踪研究吴语的又一次重大的语言实践。 本书对各地语言的描写准确精细,各章都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研究。他不但可以给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而且对于研究吴语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地方文学的人士来说,也很有参考价值。
羌语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和松潘县部分地区,北川县羌族已经专用汉语,丹巴县羌族转用嘉戎语和汉语,黑水县有5万多藏族使用羌语。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语方言差异很大,本书根据1956-1960年间调查的羌语材料为基础,介绍了羌语南北两大方言20点的音位系统和每个点1600多词,为羌语方言比较和亲属语言的历史比较提供丰厚的材料。本书为读者了解羌语、认识羌语、发展羌语提供一些参考,是研究羌语的一部重要的参考书。对羌族语言文字的研究、羌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羌族创造了以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雅都土语曲谷话为标准音点的羌族拼音文字。因此,本书的出版对于羌语文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闽人智慧:言之有理 丛书由福建省委讲师团组织编写。全书共10册,收录了福建九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1,000多条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与正向意义的方言谚语条目。各册分信念、立场、民本、劝学、为善、辩证、方略、生态、笃行、廉洁十个篇目。丛书对每条方言条目进行篇目分类,组织作者编写注释、句意和相应的运用,邀请各地方言专家为书中每条方言俗语录制慢速和正常语速两种音频,供读者扫码学习使用。丛书以创新的方式,用方言俗语中的微言大义传达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意义,对于广大读者习得 闽人智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An Anglo-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Ningpo Dialect)由美国旅甬传教士睦礼逊(William T. Morrison)主编,上海美华书馆(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于1876年出版,是史上本有英汉对照的宁波方言工具书。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宁波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大量自然口语语料,用于帮助当时初到宁波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宁波话,同时也对后人研究宁波方言历史面貌和演变有重大参考价值。词典正文共538页,正文前有《序言》、《宁波方言音节列表》和《说明》,正文后列出世界各地地名的宁波话读音。
本丛书第一辑收录清末民初上海话方言读物五种,主要为科普读物。内容包括生理读物、乐理读物、数学课本等。本丛书将通过原文影印与文字转写的方式呈现,同时提供对应的官话、英语文本与之对照,不仅生动地记录了百年前上海话的真实面貌,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教育、文化娱乐的一些有趣面向。
鄱阳湖平原是赣文化和原始赣语的重要发源地,沿湖滨分布的赣语被学术界称为 北部赣语 。都昌方言地处鄱阳湖北岸线上,属昌都片赣语,其东部与鹰弋片赣语交界。本书基于作者长期对赣方言田野调查与研究的积累,从方言语音系统、地理差异、语音音变、与周边方言关系等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都昌境内赣方言语音面貌与特点。本书从大视角、多维度深入讨论了都昌方言语音特点及特色音变,并结合其他汉语方言探讨其音变的机制与成因,都昌方言与邻近周边各县方言的关系和历史渊源,进而提炼出鄱阳湖区域赣语的区别性特征及都昌方言的独特之处。都昌方言是北部赣语的典型代表,其演变发展中还有鄱阳湖区域地理上横向渗透形成的区域特征,具有丰富的语音层次,其 次清化浊 送气分调 古透定母今读边音 古溪群母今读零声母 全浊上全浊去归阴平 等
语言除了分化,还以其他语言为底层扩展。汉藏语系诸语族语言享有同根词,还有南岛语、南亚语、印欧语、阿尔泰语的对应词。汉藏语的一些基本词甚至和非洲的语言对应。从非洲到东亚,有南、北两条主要的语词传播链:一是从非洲到中东、南亚、华南和东亚,二是从非洲、欧洲、北亚到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非洲和东亚可能都是早期语言的发源地。从东亚和非洲带流音的对应的词干看,可能在晚期智人的早期开始,因语言的接触和人群的迁徙,史前的语词有所交流并保存。看来在今天诸语系产生之前,数万年中亚欧和非洲大陆上还有多次语系存亡和交替的历史。 为便于研究者查阅,书后的附录《亚欧语言中汉藏语的词根》中列有汉藏语系数百个基本词词根(或词干)词源关系的区分,以及它们和其他语系语词对应的解释。
詹伯慧、张振兴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上下)(精)》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汉语方言学百科性条目,设置条目共约3000条,内容涵盖汉语方言学的方方面面,旨在显示汉语方言的基本知识,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方法,汉语方言的区属、分布、特色.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汉语方言研究的学者,汉语方言的学术活动,汉语方言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等等。下卷为汉语方言本体的介绍,遴选54个汉语方言点,概述其语言面貌,再以列表对照方式比较各方言点的字音和词汇。这些代表点可以大致反映汉语方言的整体面貌,与上卷内容相互辉映,是大词典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词典上卷所列条目,视内容需要分别以大、中、小条篇幅出条。大条一般字数在万字以上,中条一般为一两千字至三五千字不等,小条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以下。
本书是国家语委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 辽宁 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发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拟影印或重版150种中西闽方言文献,13种文献构成一辑,预计出版12辑。第五辑共收录13种文献:《六音字典》《汉英建宁方言词典》《安腔八音》《班华字典》《加订美全八音》《简易识字七音字汇》《闽音正读表》《福州方言拼音字典》等文献。
本书收录近代汉语除韵书韵图之外官话区的语言学或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即非韵书韵图类的近代汉语方言材料,集中出现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本辑收录方言文献74种,内容具体表现为方言考释、乡音土语、方言调查、俗字语句、启蒙杂字书中的词语与音注等。它们或单独成书或存在于专著、附录、启蒙读物韵文等诸多材料中,这些方言文献大多数记录的是口语音,无疑它们是研究地域方音或词语的宝贵材料,可以弥补地域方言点没有韵书韵图或韵书韵图无记录的缺失。
本书收录近代汉语除韵书韵图之外官话区的语言学或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即非韵书韵图类的近代汉语方言材料,集中出现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本辑收录方言文献74种,内容具体表现为方言考释、乡音土语、方言调查、俗字语句、启蒙杂字书中的词语与音注等。它们或单独成书或存在于专著、附录、启蒙读物韵文等诸多材料中,这些方言文献大多数记录的是口语音,无疑它们是研究地域方音或词语的宝贵材料,可以弥补地域方言点没有韵书韵图或韵书韵图无记录的缺失。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发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拟影印或重版150种中西闽方言文献,13种文献构成一辑,预计出版12辑。本次出版《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第六辑),共13种文献:《中西字典》《汕头话口语语法基础教程》《榕腔初学撮要》《榕腔初学二十堂》《呼音汉捂方言厦台话韵调文学字汇》等文献。
本书收录近代汉语除韵书韵图之外官话区的语言学或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即非韵书韵图类的近代汉语方言材料,集中出现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本辑收录方言文献74种,内容具体表现为方言考释、乡音土语、方言调查、俗字语句、启蒙杂字书中的词语与音注等。它们或单独成书或存在于专著、附录、启蒙读物韵文等诸多材料中,这些方言文献大多数记录的是口语音,无疑它们是研究地域方音或词语的宝贵材料,可以弥补地域方言点没有韵书韵图或韵书韵图无记录的缺失。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发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拟影印或重版150种中西闽方言文献,13种文献构成一辑,预计出版12辑。本次出版 辑,共13种文献:《西班牙-华语辞典》《汉西字典》《漳州话语法》《增补汇音妙悟》《拍掌知声切音调平仄图》《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渡江书十五音》《福建方言字典》《福建漳州方言词汇》《荷华文语类参》《厦英大辞典》《英华口才集》。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发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拟影印或重版150种中西闽方言文献,13种文献构成一辑,预计出版12辑。本次出版《明清闽方言文献集成》(第二辑),共13种文献:《雅俗通音》《厦语易解》《翻译英华厦腔语汇》《厦门方言英汉辞典》《厦门音的字典》《厦门音新字典》《厦门话字典补编》《厦荷大辞典》等文献。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发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拟影印或重版150种中西闽方言文献,13种文献构成一辑,预计出版12辑。第五辑共收录13种文献:《六音字典》《汉英建宁方言词典》《安腔八音》《班华字典》《加订美全八音》《简易识字七音字汇》《闽音正读表》《福州方言拼音字典》等文献。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隆林仡佬语》作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系列成果之一,是在实地调查获取 手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相关规范编写而成,具有学术性与科普性相结合的特点。隆林仡佬族根据其方言差异分为“多罗”和“哈给”两个支系,“多罗”方言已濒临失传,因此,本书以语言保存完好的德峨镇三冲行政村弄麻自然村的“哈给”支系仡佬族语言文化为代表,兼及鱼塘、保田自然村,共收集图片500余幅,方言文化条目按内容分为9大类31小类,直观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第九章包括禁忌语隐语、俗语谚语、祭祀词和故事四个部分,逐句(或逐段)进行 音标转写和普通话释义, 程度保留语言类文化现象的原貌。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挖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几乎穷尽性地囊括了闽语地区的所有已知的早期方言文献,是闽方言文献的一次重大结集。第三辑收录了《潮声十五音》、《潮语十五音》、《潮声十七音》、《潮州话初级教程》、《汉英潮州方言字典》等13部文献。
《陕西方言集成》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16】70号)文件要求,由陕西省档案局(馆)统一组织,各市县档案系统共同承担的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后期成果。它以市为单位,共分十卷,是方言语音档案音频与文字汇综版。 《陕西方言集成》(汉中卷)依据统一的写作体例和大纲,对汉中方言语音档案的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进行归纳整理,汇编成书。全书分总论、语音、词汇、语法四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汉中方言风貌。另外,书中还附有发音人方言发音二维码。
景洪傣语作为西双版纳傣族的通用语,既是当地傣族的日常交际工具,又是傣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在深入调查景洪傣语和傣族文化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文化词反映景洪傣族 特色的民俗文化。全书分为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9章,采用文字、音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以EP同步的形式立体展示景洪傣语与傣族文化。 本书作者通过实地调查、请教行业专家等方式拍摄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照片和视频,如老建筑、老物件、傣味菜肴、节日习俗等,生动直观地展现云南景洪傣族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本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兼具学术性和通俗性,可读性强。
白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也是西南地区 早接受汉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是白族文化的发源地。大理地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中心。千百年来,白族在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兼收并蓄的独特文化特征。白族仍保留自己的母语——白语。周城村是中国 的白族自然村,白族语言文化传统保存较好。本书以大理市周城村为代表点深入调查了白族的语言和民俗文化。全书分为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等9章,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立体地展示了白语与白族文化。 本书编撰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多方求教地方专家,拍摄收集了大量的照片和视频,力求真实勾勒出白族文化的概貌,尽可能展现白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发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拟影印或重版150种中西闽方言文献,13种文献构成一辑,预计出版12辑。第五辑共收录13种文献:《六音字典》《汉英建宁方言词典》《安腔八音》《班华字典》《加订美全八音》《简易识字七音字汇》《闽音正读表》《福州方言拼音字典》等文献。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湘潭》按照 语委发布、曹志耘教授主编的《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规定的技术规范与调查内容调查记录了湖南省湘潭县的方言文化现象。主体部分每个条目由图片、词条、文案三部分组成。以图、文、音、像的方式展示湘潭县方言文化。共收录湘潭县方言文化图片600余幅。主体内容分为九章:(1)房屋建筑、(2)日常用具、(3)服饰、(4)饮食、(5)农工百艺、(6)日常活动、(7)婚育丧葬、(8)节日、(9)说唱表演。 该书为EP同步版。 至八章,每个条目附二维码,与该条目的音频关联,少数条目与文化视频关联;第九章说唱表演每个条目附二维码,与该条目的音频或视频关联。
《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是 社科基金冷门 学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外濒危中西文闽方言文献发掘、集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明清以来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中的文献集成成果,拟影印或重版150种中西闽方言文献,13种文献构成一辑,预计出版12辑。本次出版 辑,共13种文献:《西班牙-华语辞典》《汉西字典》《漳州话语法》《增补汇音妙悟》《拍掌知声切音调平仄图》《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渡江书十五音》《福建方言字典》《福建漳州方言词汇》《荷华文语类参》《厦英大辞典》《英华口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