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言之有理 丛书由福建省委讲师团组织编写。全书共10册,收录了福建九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1,000多条具有浓厚地方特色与正向意义的方言谚语条目。各册分信念、立场、民本、劝学、为善、辩证、方略、生态、笃行、廉洁十个篇目。丛书对每条方言条目进行篇目分类,组织作者编写注释、句意和相应的运用,邀请各地方言专家为书中每条方言俗语录制慢速和正常语速两种音频,供读者扫码学习使用。丛书以创新的方式,用方言俗语中的微言大义传达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意义,对于广大读者习得 闽人智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羌语方言差异较大,为了完成羌语方言调查报告,作者对20世纪50-60年代普查羌语时收集的资料逐点进行复核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对各方言土语代表点的词汇和语法进行循环比较,得出方言差异的确切数据。为了使学术界对羌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深入描写羌语方言土语点的语音和词汇,弥补羌语方言全面介绍的不足,我们特意编写本书。本书的撰写时断时续,原计划将语法部分整理后一起出版,但由于工作量太大,一时难以完成,加之现书稿已经有很大篇幅,故先出版语音与词汇部分,语法部分将来再出版。希望本书为羌语的深度描写、羌语方言的比较乃至汉藏语的比较研究提供坚实的第一手材料。
本词典465万字,包括上、下两卷,是*部全面反映汉语方言和方言学面貌的大型辞书。主要内容包括:本词典总字数约400万字。3000多条条目。内容涵盖以下三个部分。 (一)汉语方言学部分 参照百科全书体例,以特大条、大条、中条、小条分别列目,以中小条目为主。 (二)汉语方言部分 以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分地版的42个方言点为基础,适当增加香港、台北、潮州等几个点,进行各点的扼要介绍和对照列表,从中反映现代汉语方言的轮廓。内容包括:(1)各方言点的概况;(2)各方言点音系;(3)各方言点字音对照表;(4)各方言点词汇语法对照表。 (三)附录及索引部分 附录1 本词典使用国际音标;附录2 汉语方言研究主要文献选录。 索引:本词典条目索引、人名索引和著作索引。
《当代吴语研究》(第二版)是在作者对吴语三十多个代表地点作了详细的调查,获得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悉心写成,发表了吴语各地的音系、连读调、两千多个字音、近千条词语以及语法例句和标音举例等。特别有意义的是,它反映了六十年来老、中、青三代语音的变迁,是赵元任教授1928年《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出版60年后跟踪研究吴语的又一次重大的语言实践。 本书对各地语言的描写准确精细,各章都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研究。他不但可以给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料,而且对于研究吴语地区的文化、民俗、历史、地方文学的人士来说,也很有参考价值。
本书为江荻、燕海雄、黄行主编的 中国民族语言语法标注文本丛书 中的一本。 本书是一部彝语句法描写著作。本书主要从大量的彝语语料(主要是民间故事)中客观呈现彝语句法的本真面貌,并将彝语语料中自然呈现的语法现象利用计算机Toolbox软件以隔行对照的方式标注于彝语语料文本上。做到了语法现象的描写和文本语料自始至终相互印证,在充分尊重原始语料及语篇结构的基础上,比较直观自然的呈现彝语凉山话的句法现象。本书收录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寓言为主,同时增加一些说话人叙述事件的口语材料,对每个词、语法成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并加以标注。
鄱阳湖平原是赣文化和原始赣语的重要发源地,沿湖滨分布的赣语被学术界称为 北部赣语 。都昌方言地处鄱阳湖北岸线上,属昌都片赣语,其东部与鹰弋片赣语交界。本书基于作者长期对赣方言田野调查与研究的积累,从方言语音系统、地理差异、语音音变、与周边方言关系等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都昌境内赣方言语音面貌与特点。本书从大视角、多维度深入讨论了都昌方言语音特点及特色音变,并结合其他汉语方言探讨其音变的机制与成因,都昌方言与邻近周边各县方言的关系和历史渊源,进而提炼出鄱阳湖区域赣语的区别性特征及都昌方言的独特之处。都昌方言是北部赣语的典型代表,其演变发展中还有鄱阳湖区域地理上横向渗透形成的区域特征,具有丰富的语音层次,其 次清化浊 送气分调 古透定母今读边音 古溪群母今读零声母 全浊上全浊去归阴平 等
本书主要采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安阳市区方言的词缀、重叠、等词法项目以及词类、体貌、处置句、感叹句等句法项目共19类进行研究。本书对安阳市区的词类和句式的描写和研究较为全面、详细,以期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安阳方言语法的全貌。对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的代词、副词、语气词、处置句、疑问句、位移句等又着力细描,以此凸显安阳市区方言语法与众不同的点面。本书注重对方言现象共时层面的比较研究,安阳方言的重叠类型比普通话丰富。本书通过与普通话、各地方言比较希望更准确更清晰地呈现安阳方言语法面貌。
清末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和西学的兴起,先后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出版物,旨在向国民介绍外来文化和科学。上海作为当时的主要出版地之一,此类读物开风气之先,学界对此亦多有研究。这些出版物中,有一类非常有特色的用上海方言写作的作品,不仅生动地记录了百年前上海话的真实面貌,而且可供史学者或专科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清末民初上海话文献丛刊》的第一辑即旨在收录这类图书。 与普通出版物相比,这些上海方言著作,有的印数较少,有的深藏馆阁,又或因为其以沪语为著录文字而少有深入研究,总之这些读物目前受到的关注不多。本丛刊之第一辑聚焦于五种以上海话写作的科教读物的钞本和刻本,既收有科普读物,也有数学读物、乐理读物,体现了语言学、文献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丛刊通过导读、文字转录等加工整理,再配以
本书是国家语委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调查 辽宁 系列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辽宁境内的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三大官话区22个方言点(其中2个为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试点)的材料。全书共分三册四卷,分别为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与口头文化卷。语音卷主要包括各地音系和1000个单字,词汇卷收录了各点的1200个词,语法卷呈现了各点的50个句子,口头文化卷汇集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歌谣、故事等。本书是在全省数个团队历经五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可为辽宁的方言研究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为相关区域方言与语言资源的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威妥玛19世纪中期曾担任过英国驻华公使,编写的《语言自迩集》是为西洋人学习北京官话的课本,今天看这绝不只是一部北京话口语的汉语课本,体现了编写者对19世纪中叶北京话的准确把握,是一部髙水平的汉语教材,在世界汉语教学史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第二版)》是用威妥玛式拼音记录北京话的大部头资料集,堪称19世纪北京话的精彩实录,也是西方描写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同北京话研究相结合的描写语言学巨著。书中对北京话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所做的记录与分析,精确可信,丰富多彩,学术价值甚髙。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是口头文化卷。
本书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方言调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该项成果汇集了涵盖湖北省境内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50个市县方言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的调查材料。全书分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约400万字。语音卷包括各方言点的语音系统、连读变调、异读与儿化、小称音及其他音变和1000个单字的字音对照;词汇卷包括1200个词语的对照;语法卷包括50个语法例句的对照;口头文化卷包括歌谣、故事、谚语、歇后语等内容。该项成果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当今湖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为湖北方言的深入研究、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材料,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语言理论的建设和区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图文并举的形式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文化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描写。全书共收录三江侗语方言文化条目9大类35次类,并配以图片660张,内容涉及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活动、婚育丧葬、节日和说唱表演等。三江是广西专享的侗族自治县,其侗族文化异彩纷呈,特色鲜明,尤其是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节日文化。在全球一体化飞速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迅速介入而亟需传承传统语言文化和保护人文生态的大背景下,书中以图文并茂、记音留档的方式保存了一份珍贵的侗族语言文化资料,对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书稿亦是对侗族进行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种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内蒙古额尔古纳俄罗斯语与境外俄罗斯国家的国语同根同源,方言归属上属于以北俄方言为主,同时兼具中俄方言特点的混合型西伯利亚俄语方言。受制于家庭结构和周边民族的人口构成,额尔古纳俄罗斯语长期以来处于汉语(指东北官话黑松片嫩克小片)包围中,使用人数逐渐减少,使用范围缩小,语言活力衰弱,语言结构出现变异和简化趋势。按照联合国6项评估指标,额尔古纳俄罗斯语目前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很危险或靠前危险的程度,属于濒危语言之列。本书对内蒙古额尔古纳俄罗斯语的本体结构进行详细描写,从语音、词汇、语法层面展示其变异特点,同时附分类词表及话语材料,以客观呈现其语言原貌。
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对作为他们衣食来源及生活保障的五畜(即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等五种牲畜)有着格外的亲近态度。本书从五畜称谓文化来源及研究意义;五畜耳记印章称谓的文化研究;与五畜有关的骨骼、皮毛、肉类、奶品的称谓文化研究;关于五畜的习俗、忌讳、疗术文化研究;五畜与民间文学的文化研究等五个方面对五畜进行了研究。本书集溯源、实证、科学于一体,是一本兼具专业性、普及性和传承性的作品。本书的出版将对于探究民族经济与文化,弘扬优良文化传统,提高民族自信,改善草原环境,提升牧民生活水平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意义。
五代僧人可洪撰写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以收集佛典疑难俗字为主的佛教音义类书,也是研究汉文佛典文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 研究》,分上、中、下篇。上篇主要内容包括:《随函录》同形字研究、《随函录》类化字研究、《随函录》常用俗字形体演变研究等。中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考释了1500余个疑难俗字。下篇是《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俗别字谱,收集了近2万个汉文佛典中的俗别体。是书为全面研究汉文佛典俗字、校理汉文佛经、开展汉语俗文字断代研究、编撰汉语俗文字字典奠定了基础。
《景颇语参考语法》对景颇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描写。在整体框架上,力求突出形态和句法的特点;在语言事实与语言理论的关系上,本书的注意力主要放在语言事实的收集、分析上,但也重视语言学理论特别是新理论的运用,同时注意使用所掌握的新材料进行语言学新理论的探索,努力做到事实与理论的结合;在分析语法特点和语法规律时,尽可能地结合语音、语义、语用的特点以及社会、文化等现象进行综合考察,从系统关系中认识景颇语的语法特点及其规律。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花垣苗语》是“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系列丛书之一种,按照国家语委发布、曹志耘教授主编的《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规定的技术规范与调查内容调查记录了花垣县的民族语言文化现象。主体部分每个条目由图片、词条、文案三部分组成。以图、文、音、像的方式展示花垣县语言文化。所收语言文化条目按内容分为9大类35小类。具体为:(1)房屋建筑、(2)日常用具、(3)服饰、(4)饮食、(5)农工百艺、(6)日常活动、(7)婚育丧葬、(8)节日、(9)说唱表演。含图片600余张,文化视频和说唱表演视频90个,均为项目组田野调查所获第一手珍贵资料。
《阿旺·德勒热吉文集:上、下:藏文》由阿旺·德勒热吉著
一些学者长期认为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不分,几成定说。本书通过对东北官话方言的田野调查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历史比较,结合其内部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化及与外部语言接触层次的例举分析,认为:东北官话作为东北独特地域文化的载体,其实质并非晚成,演变亦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幽燕方言-汉儿言语-近代东北-北京官话-现代东北官话的历史发展嬗变。 本书通过对东北官话方言史的探究,以求教于从事方言研究的学界同行与广大业余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