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典是一部反映当代生活、集字词为一体并有多媒体和移动产品的粤语工具书。本词典分单字条目和词语条目。单字收录范围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基础,同时增补了不见于字表而在粤语区流行的方言字,共计9220个单字条目。词语条目收录范围包括粤语跟普通话不同的词语和部分俗语,粤语常用并跟普通话相同的词语,以及常用新词语和外语译音词,总计17000多个词条。本书主要针对大众实用研发,基本覆盖广州话日常用语。
《东言西语》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东言西语》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郑子宁以共时的现代汉语方言为经,横观汉语方言与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全景,发散式阐明了凝聚于其中的文化偏见;以历时的古代汉语嬗变为纬,纵览中国语言与传统的历史面貌,系统性揭示了遮蔽于其下的文化记忆。由此,郑子宁用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槛与难度极高、向来被目为 绝学 的方言学与历史语言学为近50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把汉语普通话、拼音、方言、古汉语、姓名、称谓、外语习得等几乎所有语言与文化的核心问题融会贯通,用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连贯逻辑,为我们在语言中找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中国话》 本书从语言
《广州音字典(第4版)》是一本专门收录广州话(粤语)发音及对应字词的参考工具书。本字典以广州音为核心,以《新华字典》为主要依据,加收广州话地区流行的300余个方言用字,收录常用汉字、词汇,标注广州话拼音及普通话拼音,辅以释义和用法示例,通过例句、短语展示广州音与普通话的实际应用差异,使用场景涵盖日常交流及书面语等。主要服务于学习、研究或使用广州话的人群,是深受欢迎的广州方言语音工具书。
本书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先秦两汉典籍中记载的楚方言词搜寻出来,归纳它们的词义,尽可能在传世文献中找到用例,并在楚地出土简帛、楚铜器铭文中寻找例证,与现代汉语方言和南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比较,对楚方言词作出科学解释。通过共时与历时的比较,鉴别古楚方言材料,并探讨这些材料中所反映出的楚方言词的特点。
本书为语言学领域下训诂学方向学术专著,采用 比较训诂 研究范式,基于汉藏语言比较,研究汉语词义的产生、演变以及汉语方言词汇的发展;以经典训诂学为中心,结合汉藏历史语言学、语义类型学,形成新的训诂学研究模式。首先,把汉藏历史语言学引入训诂学,在汉藏语系大背景下研究训诂学,将汉语的历史往前大步推进;其次,把语义类型学引入训诂学,为词义演变提供普遍模式;再次,对重要的语言学古典文献《方言》《释名》进行全面梳理,并对《说文》段玉裁注中的假借语料进行整理;最后,以《诗经》为例将比较训诂范式应用于文献整理,验证其实用价值。
闽语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又分为闽北、闽东、闽中、闽南、莆仙等多个方言区,语音差异较大。本书选取闽北区崇安方言为主要调查和研究对象,构拟了原始崇安方言音系,阐明自原始崇安方言至现代崇安方言之间的语音演变过程。 本书在长时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具体描写了福建省浦城县枫溪话和武夷山市武夷山话(即崇安街道的方言),并基于这些现代方言语音资料,首次构拟了原始崇安方言的音系。本书进一步通过历时比较揭示*ioi和*yai的合并、*ye?和*yai?的合并、*ts系声母和*t?系声母之间区别等关键特征,论证了 原始崇安方言更接近原始闽北区方言 的观点,同时梳理了其语音演变过程,为厘清闽北方言分化及音变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本书可以为闽北区方言和音韵史研究提供基础、鲜活的方言材料和可靠
本书是对宁波方言语法的择点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语法事实的描写和挖掘,以翔实的方言材料来展现宁波方言固有的语法形式和特殊的用法,并根据 小居中枢 和 句管控 的理论在相关的章节对宁波方言的若干语法现象作了普方差异、古今演变和共时分布状况的考察。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方言语法,尤其是句法方面的一个概貌,弥补了长期以来宁波方言句法研究方面的不足。笔者认为,就方言语法的研究而言,方言的固有形式更值得重视,它们最能够反映方言的特点和个性,也最能够显示方言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具有特征性的语法现象,弄清其地域分布,不仅可以为建立一地方言的语法体系服务,也可以为整个汉语的语法体系的完善、方言的科学分区、语言的类型归纳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书是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的比较研究。基于整体汉语的角度,穷尽性地收集现代汉语方言中持续体标记的各种语音形式,从共时、历时两个方面分析 着 之/子/仔 倒/到 哒 得 的 紧/等/稳/餐/恁 起 住/居 等几类持续体标记的特点,通过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探求它们和中古 著 的同源关系及 著 类持续标记的演变轨迹。
《甘肃方言词汇》提供了甘肃省的兰州、红古、永登、榆中、白银、靖远、天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武威、民勤、古浪、永昌、张掖、山丹、平凉、泾川、灵台、酒泉、敦煌、庆阳、环县、正宁、镇原、定西、通渭、陇西、临洮、漳县、陇南、文县、宕昌、 康县、西和、临夏市、临夏县、合作、舟曲、临潭等41个方言点的词汇材料,并列出北京话词汇以资比较。方言词汇为41个点的430条词语的对照表,每条词语,依据各方言音系,用国际音标标音。本书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甘肃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别,是甘肃方言研究、普通话教学、公安刑侦言语识别与鉴定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书以七十余种早期(指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西儒吴语文献(包括少量东洋人士所编纂上海话课本)为语料,采用专题形式开展1850年以来吴语词汇和语法项研究。全书共设八大主题,具体有 说 类动词、代词、否定词、使役被动标记、表定指 一量名 结构、短语词序、虚指性代词句和位移事件词化类型等。所选专题,既能结合前贤所论热点或疑点,也能把握语言理论发展动态,在历史语言学和类型学视野下探究吴语的演变轨迹及其动因。该书语料丰赡、分析细致、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在文献梳理和研究中,点面结合,既有对早期吴语文献的共时和比较研究,也有对吴语方言区多个方言点语言现象的深入讨论。
《中国语言资源集 河南》为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 河南汉语方言调查 系列专项调查任务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涵盖了河南省境内中原官话和晋语两大方言区的33个方言点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口头文化调查材料。本成果共分为四卷,包括语音卷、词汇卷、语法卷和口头文化卷。 本书为词汇卷,包括33个调查点的1200个词汇对照表,以期为河南汉语方言词汇研究、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以及河南语言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儿化不仅是北京话的重要语音现象,而且也是重要的语法现象。《北京话儿化词典》增订本收录了北京话儿化韵词语七千余条,详加解释,为研究北京话提供了详细的*手资料。增订本有以下特点:一,重新审核了北京话儿化音系,特别是26个儿化韵母和289个儿化音节,总结出北京话的26个儿化韵;二,增订本增收条目400条左右,收词总的原则是从严掌握,有意增收一些体现北京民俗、风土人情、著名街巷、景区、城池的词语;三,对释义或例句中出现的不太明确、不容易理解的老词儿、老旧事物,增订本作了适当解释,注意丰富词典的知识性。
《重校方言》十三卷,附校正补遗一卷。以浙江大学图书馆藏劳权批校本彩色影印。 从学术价值上说,卢文弨的《重校方言》与戴震的《方言疏证》是公认的清代《方言》整理与研究的殿军。周祖谟的《方言校笺》之所以为当今学界所称道,就是因为全面吸收了卢文弨、戴震、王念孙等清代著名学者的校勘成果。该书此前从未单行影印。 从形式上,此次影印的底本,是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早印本,底本板片状况极佳,字口锋利,刷印清晰。存有大量劳权的批校和浮签。劳权批校分朱墨双色,蝇头小字遍及全书。影印本为呈现批校和底本全貌,采用大开本彩色印刷。 扬雄的《方言》是我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它注意到语言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地域上的转移,提出了当时汉语方言的分区问题,首次提出了 转语 的概念,在收集方言词语方面采用了
本书的主要研究了我国处干濒临失传状态的濒危,文字 汉语雅言 。 汉语雅言 是当今1.2亿粤语使用者在口头上使用着,但是大多数人见了本字却不会认,说了听了不会写的字,这些字是古代汉语的 活化石 :这些文字记录在古代文言著作和典籍里,现代书报杂志已经不再使用或极少使用,这是一种文化遗产;这些文字在粤语中的读音和释义信息,与典籍对其注音、释义信息一致,可查可考,这是一种规范性语言文字。本书收录了 汉语雅言 的绝大部分文字,从根本上解决了粤方言使用者会说不会写的用字难题,从而让 汉语雅言 得以薪火相传。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An Anglo-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Ningpo Dialect)由美国旅甬传教士睦礼逊(William T. Morrison)主编,上海美华书馆(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于1876年出版,是 本有英汉对照的宁波方言工具书。该书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宁波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大量自然口语语料,用于帮助当时初到宁波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宁波话,同时也对后人研究宁波方言历史面貌和演变有重大参考价值。词典正文共538页,正文前有《序言》、《宁波方言音节列表》和《说明》,正文后列出世界各地地名的宁波话读音。
本书提供41个汉语方言的字音材料。这41个方言点包括:兰州、红古、永登、榆中、白银、靖远、天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武威、民勤、古浪、永昌、张掖、山丹、平凉、泾川、灵台、酒泉、敦煌、瓜州、西峰、环县、正宁、镇原、定西、陇西、临洮、漳县、武都、文县、宕昌、康县、西和、临夏市、临夏县、合作、舟曲、临潭。列出北京音以资比较。全书收字1500个,用 音标注音,按《方言调查字表》的中古音系排序,每个字的反切及音韵地位依照《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本书比较完整的反映了甘肃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别,是甘肃方言研究、普通话教学、公安刑侦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的成果。本书是在田野调查和声学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理论方法研究宣州片吴语语音演变的一本专著。书稿分三个专题,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讨论了宣州片吴语全浊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历史音变问题。另外,本书还加列了湖阳太高和茂林铜泾两个代表方言点两个代表点的同音字汇,以及各方言点音系及字音对照表。本书内容详实、材料丰富,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宣州片吴语的语音特征及其音变。
本书内容较为详细,共分十章:首章为导言,概述了傣族及傣语方言和文字,介绍了金平傣语的音位系统,说明了金平傣语语法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为语法单位,根据相关的语法学理论,从语素、词、词组、句子四个方面来讨论金平傣语的语法单位。第三章为词法,着重从单纯词、合成词、四音格词三个方面探讨金平傣语的构词法。第四章以实词和虚词两个大类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金平傣语名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12类词的语法特点。第五章根据不同的组合关系,阐释了金平傣语主谓、述宾、述补、联合、偏正、量词、介词、方位、连谓、兼语、复指、“的”字等12类词组的组合情况。第六至八章,分别从句型、句类、句式三个视角来考察金平傣语句子的构成。从结构上讨论了单句和复句
本书描写了彝语东部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本面貌。彝语东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境内的毕节、盘县等地,以及与该地区毗邻的云南昭通、广西隆林等地区。贵州毕节三官寨、大方百纳、盘州市淤泥几个音点均为作者亲自调研,而贵州省外的彝语音点,主要参考已有彝语调查文献。基于类型学的描写框架,本书比较了彝语东部方言各音点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异同,并详细描写了彝语东部方言的词类、短语结构、句法成分、单句和复句。提供了贵州境内彝语东部方言音点三官寨、百纳和盘县三个音点的词汇和语法的语料,这为学者们研究彝语东部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提供了一手的语言材料。
本书整理了滑县方言的声韵调与同音字汇,梳理了滑县方言的子变韵和动词变韵,丰富了读者对中原官话变韵的认知。作者认为,晋豫一带的Z变音来源于 子 ,Z变音主要分为元音型、鼻音韵尾型、鼻化音型和零形式四大类。本书分析了Z变音的语法功能及语法意义,并对 子 尾弱化链条做了构拟。还用语音实验的方式记录了Z变音的音长与共振峰等,并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使用鼻音计对滑县半坡店话鼻化音与鼻音、单元音的鼻化度进行了比较,发现半坡店话中,后鼻音的鼻化度非常高,N值为90左右。滑县方言动词变韵的语音条件是:高元音变韵,有尾韵变韵,无尾韵不变韵。河南省中原官话区主要(常用)的处置标记有五个,分别是 掌 给 叫 把 拿 。据此,可以把河南省的中原官话分成五个区域,它们的方言地理图形分别是:短粗线形、亏眉月形、大圆形、小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