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典465万字,包括上、下两卷,是*部全面反映汉语方言和方言学面貌的大型辞书。主要内容包括:本词典总字数约400万字。3000多条条目。内容涵盖以下三个部分。 (一)汉语方言学部分 参照百科全书体例,以特大条、大条、中条、小条分别列目,以中小条目为主。 (二)汉语方言部分 以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分地版的42个方言点为基础,适当增加香港、台北、潮州等几个点,进行各点的扼要介绍和对照列表,从中反映现代汉语方言的轮廓。内容包括:(1)各方言点的概况;(2)各方言点音系;(3)各方言点字音对照表;(4)各方言点词汇语法对照表。 (三)附录及索引部分 附录1 本词典使用国际音标;附录2 汉语方言研究主要文献选录。 索引:本词典条目索引、人名索引和著作索引。
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一直备受中国学界和东南亚、太平洋学界的重视。但在这些研究中,福建大多是被作为一个边界地区来对待的。论者或从中国文明的中心看福建,将福建作为中华古文明辐射地区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看福建史前史,福建是“百越”的一部分。虽有学者力图从太平洋史前史的角度看福建,但由于受材料的限制和语言的隔阂,论述或偏于简单的传播论,或限于抽象的现象比较,福建仍然是处在研究的“边缘地带”。本书力图打破这种定式,希望以福建为中心来探讨南岛语族在中国大陆的形成、扩散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本书也是对过去20多年来福建史前考古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本书是对1999年版《汉语方言大词典》进行修订的成果。 《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工作始于1986年,讫于1991年,历时五年,共收录古今南北汉语方言词汇20万余字,字数1500余万,是规模宏大,迄今国内外*部通贯古今南北的大型方言工具书,有初步汇集、整理、积累古今汉语方言资料之功,对方言学、民俗文化学以及地方文学、戏曲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汉语方言大词典》本次修订,主要进行了如下几项工作:一、内容修订:对所收方言词的形、音、义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二、引文修订:对引文及出处进行了补订。三、地名修订:对安徽、广西、广东、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浙江等省下辖八十余县市地名进行了更改,以更契合实际情况。四、格式修订:对标点、音标、注释文字字体等进行了修
本书收集了一百来种不同汉语方言的用字资料,这些方言涵盖了全国各大方言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 汉语方言用字资料库 。根据这些资料库资料,分别编制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土话等10类方言的分区 方言字表 ,后总合成 全国汉语方言用字总表 ,总字数近3500字,分为式用字、宽式用字和其他用字三种。每字附有在有关汉语方言里的实际用例。本书可以作为方言学、文字学、方言文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参考。
本书作者威妥玛19世纪中期曾担任过英国驻华公使,编写的《语言自迩集》是为西洋人学习北京官话的课本,今天看这绝不只是一部北京话口语的汉语课本,体现了编写者对19世纪中叶北京话的准确把握,是一部髙水平的汉语教材,在世界汉语教学史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第二版)》是用威妥玛式拼音记录北京话的大部头资料集,堪称19世纪北京话的精彩实录,也是西方描写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同北京话研究相结合的描写语言学巨著。书中对北京话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所做的记录与分析,精确可信,丰富多彩,学术价值甚髙。
《陕西方言集成》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16】70号)文件要求,由陕西省档案局(馆)统一组织,各市县档案系统共同承担的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后期成果。它以市为单位,共分十卷,是方言语音档案音频视频与文字汇综版。 《陕西方言集成》(渭南卷)依据统一的写作体例和大纲,对渭南方言语音档案的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进行归纳整理,汇编成书。全书分总论、语音、词汇、语法四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渭南方言风貌。另外,书中还附有发音人方言发音二维码。
詹伯慧、张振兴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上下)(精)》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汉语方言学百科性条目,设置条目共约3000条,内容涵盖汉语方言学的方方面面,旨在显示汉语方言的基本知识,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方法,汉语方言的区属、分布、特色.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汉语方言研究的学者,汉语方言的学术活动,汉语方言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等等。下卷为汉语方言本体的介绍,遴选54个汉语方言点,概述其语言面貌,再以列表对照方式比较各方言点的字音和词汇。这些代表点可以大致反映汉语方言的整体面貌,与上卷内容相互辉映,是大词典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词典上卷所列条目,视内容需要分别以大、中、小条篇幅出条。大条一般字数在万字以上,中条一般为一两千字至三五千字不等,小条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以下。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硏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歷史、語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硏究成果爲主要宗旨,發表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進步。
本书为《20世纪四川方音大系》之*部分 岷江地区方音字汇 。收入四川省岷江中游流域的40个汉语方言点,每点收3058字音,成稿约110多万字。每市县(区)选1点,差别明显者增加选点。分布范围以地理位置邻近和方言关系密切,不按照行政区划,主要为岷江流域地区。本书方言点主要是今属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和自贡市等地区的市县,是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次方言区的方言。
闽语闽东区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东北部及其毗邻浙江省的少数县。本书分成描写部分和专题研究部分。描写部分的目的是积累4个闽东区方言即寿宁、福安、屏南和福清方言的系统性语料,提供各点的同音字汇、字音对照(1000个)、词汇对照(600条)以及例句对照(100个)。在描写部分的基础上,本书第3章进行4个专题研究。其中有3个题目与原始闽东区方言音系的构拟直接有关。
《达斡尔语音系实验研究》基于结构主义音系学理论,使用声学分析方法,描写达斡尔语布特哈方言音系,提出以下观点:1.达斡尔语短元音[e]无音位地位,是音位/i/的变体。2.可用12个区别特征来区分达斡尔语10个元音音位和41个辅音音位。3.达斡尔语有音高重音,出现在词尾音节上,表现为单词基频的显著提升后显著下降。达斡尔语音高重音无区别词义功能,但起到标志词界作用。达斡尔语也有词首音节凸显现象,主要表现在音素音长和分布特征上4. 达斡尔语重要音变现象有词末短元音弱化、非词首音节元音短化、词末带鼻音尾的元音鼻化、前鼻音的后化等。5.达斡尔语有丰富的腭化辅音和唇化辅音。腭化辅音的主要声学表现为较高的第二共振峰以及前后出现的i类滑音段,主要生理表现为舌面较高。唇化辅音的主要声学表现为较低的第二共振峰以及前后出现的u类
《宁波方言字语汇解》( An Anglo-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Ningpo Dialect ) 由美国旅甬传教士睦礼逊 (William T. Morrison) 主编,上海美华书馆( Shanghai :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于 1876 年出版,是史上本有英汉对照的宁波方言工具书。该书记录了 19 世纪中后期宁波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大量自然口语语料,用于帮助当时初到宁波的外国人了解和学习宁波话,同时也对后人研究宁波方言历史面貌和演变有重大参考价值。词典正文共 538 页,正文前有《序言》、《宁波方言音节列表》和《说明》,正文后列出世界各地地名的宁波话读音。
本书针对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类型学和相互关系,以及方言文化等诸方面的比较,从方言语音的区域特征,异读特点谈到方音演变的类型、动因以及演变规律;从音义相生谈到方言词汇差异的产生,进而提出方言特征词划分方言区的标准;从对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晋方言、客家方言进行相关比较,提出方言共同点和差异之处,从而进行语言学理论上的解释,为解决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语料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崔山佳,浙江财经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近代汉语与方言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正主持省级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7部:《近代汉语语法历史考察》(崇文书局,2004)、《近代汉语词汇论稿》(巴蜀书社,2006)、《宁波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7)、《现代汉语 潜显 现象研究》(巴蜀书社,2008)、《近代汉语动词重叠专题研究》(巴蜀书社,2011)、《汉语欧化语法现象专题研究》(巴蜀书社,2013)、《汉语语法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语文出版社,2015)。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中国语言学报》《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等发表论文230余篇。
《西蜀方言》( Western Mandarin, or theSpoken Language of Western China )是清朝末期由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传教士钟秀芝(Adam Grainger)编著,上海美华书馆(Shanghai: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于1900年出版的一部蜀地方言词典。《西蜀方言》既是一部词典,也是一部用于传教士学习当地语言的口语教材。该书内容丰富,较完整地反映了19世纪末川西方言的状况,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民俗等诸多方面。
《陕西方言集成》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16】70号)文件要求,由陕西省档案局(馆)统一组织,各市县档案系统共同承担的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后期成果。它以市为单位,共分十卷,是方言语音档案音频视频与文字汇综版。 《陕西方言集成》(商洛卷)依据统一的写作体例和大纲,对商洛方言语音档案的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进行归纳整理,汇编成书。全书分总论、语音、词汇、语法四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商洛方言风貌。另外,书中还附有发音人方言发音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