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出发,全面讲解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声母韵母、声调、音变、音节等基础知识,并且针对测试的各个部分,专门编写了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四部分的专项训练以及10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真模拟试卷。此外,还精心编写了普通话发声训练内容,并配有主要训练内容示范录音,由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录制,希望大家普通话不仅说得标准,而且说得动听。
本书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央普通话进修班使用的教材。注重普通话基础知识的讲授与语音训练的结合,为普通语音训练提供丰富实用的教材,编入普通话语音教学法的内容,并配有录音光盘。本书另配《 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 发音练习手册》。
本书为面向幼教、保育人员、家长及非汉语母语者的普及性普通话学习教材,在权威部门的指导下,通过语音辩证、词汇纠错及表达例析等章节通俗易懂的讲解,帮助学习者更加快捷、准确地掌握普通话。在内容设计上,本书注重实用性与生动性并存,面向中等文化水平层次的学习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文件,帮助学习者直接模仿、学习、辨析准确发音,操作性较强。
为了大力推广译介语言政策与规划领域的国外近期新研究成果,拓展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方小兵博士组织编写这套《囯际语言政策研究前沿》系列译文集。计划每两年出一辑,持续翻译出版。 《国际语言政策研究前沿》(第一辑)的文章来源于语言规划学科领域六部著名的国际期刊,如《国际语言社会学期刊》、《语言问题与语言规划》、《多元语言与文化发展期刊》、《语言规划中的现实问题》、《语言政策》和《欧洲语言政策期刊》。本译文集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国际语言政策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方向。如研究主题的创新,包括机构语言政策中的语言信念,作为情感机制的语言经营管理等。理论建构方面,如语言竞争模型与语言政策评估,语言政策及管理理论的优化等。研究方法的探讨,包括近期新语料库研究和话语分析,国际组织成员囯语言
《中国文字学报》是由中国文字学会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术刊物,计划每年出版两辑。刊物一直遵循“促进国内外文字学界学术交流,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学科发展”的宗旨,为从事中国汉字研究的中外学者和专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互助和交流平台。本辑为第十四辑,收录23篇论文,内容涉及古文字的多个方面,如汉字构行、古文字考释、字词释义、研究综述等。这些论文是由国内外文字学界专家学者投稿,后经中国文字学会编委会进行审定录用的,可以说它们代表了当今中国文字学界的较高水平。本辑除论文外,另有 语信司刘宏副司长在中国文字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会议开幕式致辞和征稿体例。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学中的柏拉图问题展开讨论,即要解释我们何以在可用证据如此缺乏的情况下所知甚多的问题。在乔姆斯基看来,语言学领域中也存在柏拉图问题,该问题是为了解决语言获得中的“刺激贫乏”(poverty of stimulus)难题(也称“可学性问题”),即语言输入和语言能力的不对等。具体来讲,虽然儿童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时间短、残缺不全、数量也有限,但最终他们却能掌握一套丰富而又复杂的语言知识系统。在乔姆斯基看来,这种输入和产出的巨大差异是由儿童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来弥补的。这种内在的语言机制就是我们所说的普遍语法,而生成语法学家的任务就是要探寻普遍语法的原则。本书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普遍语法的哲学启示、管辖及约束理论的模块介绍以及对西方知识分子未能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批评。
本书是体验汉语短期系列教材中的《体验汉语·生活篇·进阶》,适用于短期学习汉语的成人学员。本书延续了《体验汉语·生活篇》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设计思路,已基本生活需要为依据,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全书12课组成,总教学时间为60-80学时。
《发展汉语》(第二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主要供来华学习汉语的长期进修生使用,可满足初(含零起点)、中、高各层次主干课程的教学需要,也可供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选用,亦可供海内外相关的培训课程及汉语自学者选用。本套教材采取综合语言能力培养与专项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外语教学及教材编写模式,纵向分为初、中、高三个层级,横向分为综合、口语、听力、阅读、写作五个系列。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II)与《发展汉语?初级综合》(I)相衔接,适合掌握了汉语 基本的句型,掌握1000-1200个 常用汉语词汇,具备与个人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基本的汉语交际能力的学习者使用。本册教材将综合能力培养与“听说”优先相结合,注重语言要素及其编排和诠释的科学性、准确性,课文选编尽量避免过长,注重可学性、
会通汉语研发团队阵容强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是 批准的 对外汉语教学八大教育基地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教育出版的 队,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教材结构新颖,《读写》《听说》紧密配合,话题一致,节奏相应。整套教材装帧精美,图文并茂。教学资源丰富。教材设计了大量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贴近生活的练习和任务,同时配有音像资源,将一线教师从繁重的备课压力中解放出来。充分尊重用户体验,广泛听取留学生意见,试用了3轮以上,初级部分甚至达到6轮。它的主要特色是:(1)采用“功能·情景·任务”三位一体的汉语教学模式,借助大量交际情景、图片和交际任务的设计,拉近课堂内语言仿真应用与课堂外语言真实应用的距离;(2)采用“《读写》引领,《听说》拓展,全面配合”的教材设计;(3)采用“即学即练、精讲多
《国际汉语教程》是澳门理工学院为国际汉语教育学士学位课程非汉语母语方向量身打造的一套具有澳门特色、适合来澳留学生及葡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使用的本科系列汉语教材。该课程涉及汉语综合课和听、说、读、写语言分技能课科目,《国际汉语教程》是其综合课教材,分为初级篇、中级篇和高级篇三部,对应一至三年级的汉语综合课教学。各篇又分为上下两册,供上下两个学期使用,每级各含主教材、练习册、教师用书。整套教材共18本。《国际汉语教程》(初级篇·上册)适用于一年级零起点汉语课堂教学,一个学期(15周),90课时(每周6课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中华文化诸方面的知识要素和听、说、读、写各项言语技能的训练。教材采用中葡英三语对照。《国际汉语教程》(初级篇)上下册均为十二课,课文以功能项目为纲,兼顾
《轻松学中文》系列(第二版)是一套专门为非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编写的国际汉语教材,主要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 本套教材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汉语基础,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体、准确地使用语言, 有逻辑、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和思想。这个目标是通过语言、主题和文化的自然结合,字、词、句、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以及听、说、读、写各项交际技能的训练来实现的。 本套教材共七册,分三个教学阶段: 阶段为 、二、三册,重点是通过对语音、汉字、词语和语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打好汉语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的目的。 第二阶段为第四、五册,重点是扩充词汇,学习更多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在真实情景下进行有效的交流。 第三阶段为第六、七册,重点是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料,使学生有信心用
本书从系统性出发构建普通话语气词的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迭用系统。包括四部分: 一、据语气词和非语气词的对立确定其成员。二、据音义象似性构建其聚合系统。三、从句子话语属性与话题-述题结构出发,将其分为话
汉语十日通 是一套专为短期班零起点外国学生编写的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分入门篇、基础篇、提高篇、冲刺篇,各包括主教材、练习册、习字本和教师手册。该系列自2008年初版以来一直被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作为教材,同时远销海外,被全球十余个国家的孔子学院作为专业课程教材长期使用。 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编写了与 汉语十日通 综合教材配套的零起点预科基础汉语专项技能教材 《汉语十日通 读写》《汉语十日通 听说》,仍分四阶,共8册,既可与综合教材配套使用,又可相对独立地展开读、写、听、说技能教学,形成 一体两翼 的完备教学体系,满足短期培训和预科学生应用、应试两方面的需求。 《汉语十日通 听说》是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针对预科生的特殊学习需求编写的一套零起点基础汉语听说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基于 三
洪成玉著的《古汉语常用同义词疏证(精)》对《古汉语常用同义词词典》进行增订,增补了近百组同义词条目。词条的编排也作了些改进。初版的条目是按名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副词、介词、代词的顺序编排,但其间没有分隔的标志。增订本的条目,除了在很后增补连词以外,虽编排的顺序依旧,但其间用词类名标出并分隔。 本词典以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同义词为对象,对其异同进行阐述和辨析。特点如下: 1.这些同义词,从先秦开始,以先秦两汉为主,兼及魏晋南北朝以至唐宋,考虑到同义词发展的延续性,元明清时期的也酌情收入。 2.以常用的同义词为主,有连类而及的,一些稍微生僻的词也收入。如表示老年妇女的“妪媪婆姥?”,其中“?”就稍偏僻。 3.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也酌情收入。如表示刻在木、玉或金属上
《汉藏语学报》(第15期)收录了17篇相关论文,内容涉及语言学、语音学、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主要文章有戴庆厦、袁梦《从词源看克伦语在藏缅语中的地位》 ,鲁曼、向鹏辉《藏缅语名物化策略、语义和句法特征研究》 ,邓凤民《藏缅语“里、上”义方位词的虚实两重性》,王保锋《萝卜寨羌语的等比句》,杨晓燕《贵琼语前缀的衰退及演变分析——兼论贵琼语的语言转型》,杨银梅、胡素华《白语那马话概况》,经典、仓小奕《切弟哈尼语概况》,蒋仁龙、石德富《鱼良苗话元音系统的链移》,罗倩《蒙撒苗语VP-NEG正反问句》,姚小云《侗语北部方言的名物化结构》,杨小燕《水语AB与ABC式状态形容词》,蓝盛、曾丽蓉《方块壮字异体字探究》,班玄《邕南壮语的声学分析》,刘希瑞、刘岩《南亚语系语言研究概览—— 南亚语系语言手册 介绍》
《文化语言学导论》是国内较早系统阐述文化语言学理论、具有开拓性的理论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总论,是对文化语言学的概述;下编为分论,是语言与文化各个主要部门的关系论,依次对语言和文化建构、语言和思维、语言和认知、语言和哲学、语言和政治、语言和神话及宗教、语言和文学艺术、语言和民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本书初版于1996年,1998年获 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此后多次重印。此次修订再版,保持了初版时的全书框架和思路,篇幅略有增加,添加了“语言和文化建构”“语言和认知”两章,并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增补或删并。本书论述深入浅出,引例新鲜有趣,行文流畅自然,语言学界以外的人也会感到亲切可读。本书既可以作为文化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也可以当作相关语言学专业的教材使用。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丛书”是齐沪扬先生主持的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的系列成果,并入选“2022年度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旨在构建并完善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的针对外国学生教育的“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工具书,主要服务于一线汉语教师、研究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本丛书共计39册,包括大纲系列4册、综述系列8册、书系系列26册,以及论文集1册。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口语大纲》是国内对外汉语界 口语语法大纲。本大纲由语法条目解释表、语法功能项目表和语法项目表框架三部分构成。共收录语法条目837项,每个条目都按照重要性、难易度、口语化进行了等级划分。本大纲不仅注重语法项目的“菜单性”,突出“语法”重点,体现真实言语交际的实
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非正式场合通用语的新加坡华语口语,研究的角度有别于过往,除了希望能弥补学术界对于新加坡华语口语语法研究的缺失,也希望能适时地记录现今新加坡华语口语的使用状况,作为未来的参照。此外,本书也力求通过对新加坡华语口语变异现象的探讨,初步揭示这些变异现象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而非完全任意的。
《轻松学中文》(少儿版)(第二版)是一套专门为非华裔学生编写的国际中文教材,主要适用于学龄前以及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 本套教材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中文基础,这个目标是通过语言、主题和文化的自然结合,强调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比如对汉字(特别是独体字)、词语和短句的学习,以及对听、说、读、写(书写汉字以及短句)各项技能的训练来达到的。教学的 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希望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用简单的中文进行顺畅、有效的交流。 课本包含学生提高言语交际能力所需的语言知识,而练习册则配合课本,提供多样化的适龄、有趣的练习及活动来复现、复练、巩固课本中的内容。 除了课本和练习册以外,本套教材还配有汉字书写本、课件、词卡、图卡以及各种数字教学资源等。 《轻松学中文》(少儿版)(第二版)
为进一步推动汉语本科教育研究的发展,凝练教学研究成果,发展和壮大学术团队,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每年举办全国性的汉语本科教育高峰论坛和科研报告会,编委会于参会论文中择优选取30篇左右经专家匿名评审后结集出版。本书为《汉语本科教育研究》系列之第三辑,内容涵盖来华留学生本科课程建设研究、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汉语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现状及本科教学管理研究等汉语本科教育的各方面热点问题。
《轻松学中文练习册:少儿版:英文版.3》由马亚敏编著
汉译指从外语译成汉语的产物。因受制于原文而有别于纯粹的汉语,汉译存在种种问题,对汉语产生了影响,其规范化问题是一个有待系统关注的领域,尤其是有助于一线从译者和翻译学习者提升汉译水平。全书共十三章,前四章描写汉译现象:汉译表达的种种特征、汉译偏离汉语规范的五种表现、汉译优化的四个进阶,以及汉译与其翻译观的关系。后九章分别讨论典型的汉译优化问题:如何从同义表达中优中选优;如何破解汉译“的的不休”现象;如何避免数量结构的滥用;如何在汉译中化“被”为实;如何将长句化简;如何用好流水句,译出地道的汉语;等等。最后提出了汉译优化的四个深层目标:准确性汉化、汉译鲜明性汉化、生动性汉化、流畅性汉化。
为解决外国人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初学者汉字学习的困难,激发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兴趣,在广泛调研与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本书以汉字的象形特点为切入点,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认知特点,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汉字维度为纲,分天、地、时间、方向、植物、动物、人物、人体、民俗、动作、物品、衣食住行十二个主题,对最常用的135个汉字进行了介绍。根据汉字的表意特点,本书为每个汉字都配备了古体字及具象化的精美手绘图画,方便学习者联想记忆,理解汉字含义。同时,本书也为每个汉字标注拼音、选取例词、列举例句、扩展高级别词汇、配英文翻译,适合各汉语水平学习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