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内容方面,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语言生活中的语法现象,主要涉及三类: 第一,不合规范的现象。对此类现象,相关文章以语法规范的重新梳理与普及为主; 第二,看似不合规范的现象。对此类现象,读者疑问中多存在困惑甚至误解。相关文章将阐明这些现象实际上并不违反语法规范,并对语法规范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解说; 第三,反映语法新规范的现象,一般是新出现的语言表达。此类现象反映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表达需求的增加有关,更离不开汉语本身的特征与发展规律,相关文章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背后的原因,既涉及语言内部因素,也涉及语言外部因素。 上述三类现象都来自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涉及生活中的标语、告示、文件等,也涉及网络语言。此外,也有少量篇目涉及对语言学大家名篇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形式方面,本
《汉语新词语(2021 2022)》是编年本式新词语词典,主要收录2021年度和2022年度产生的新词、新语、新义和新用法,例句主要选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充分展示词语的来源和用法。正文设 相关词语 和 知识窗 板块,附录补收2016 2020年产生的新词、新语、新义和新用法。全书约13万字。
《古汉语词汇纲要》由蒋绍愚先生1983年为北大中文系汉语专业学生开设的 古汉语词汇 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第一版于198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获全国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由我馆再版,2022年8月第六次重印,我馆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丛书亦收录该书。可谓常销书。本书是《蒋绍愚文集》的第一卷。本书对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汉语历史词汇的研究中把传统训诂学的成果和现代语义学的理论结合起来,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著作。
本书从逻辑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命题”和“论证”出发,论述了符号逻辑学的两套推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使用的两种规范语言,以及相应的推导规则。命题逻辑系统具有可判定性,真值表方法和真值树方法都能够为命题,命题集和论证的所有可能赋值提供完整的且图表化的表征表;命题逻辑语言并不能完全充分表达所有有效论证和语义关系,谓词逻辑语言则弥补了其缺陷。谓词逻辑系统具有不可判定性,真值树方法只可为谓词逻辑提供部分决策过程。命题逻辑的整套推导规则都可引入谓词逻辑的推导中。
本书是 浙大中文学术丛书 之一种。本书是王云路多年来研究汉语词义学论文的结集,集中于汉语词形的演变、结构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其间联系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本书收录共二十余篇。结构通常是对复音词而言,而汉代以来,复音化是词语结构的主要形态和发展趋势,是词义演变的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不同的组合结构表达不同的含义,同一结构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都需要我们通过语境细细分辨。这些论文大多发表在《中国语文》、《文献》、《古汉语研究》等权威与一级期刊发表。这次结集出版,更能集中给学界以重要的启示。
本书以中心语名词作为分析和解释定语小句结构与意义的出发点,重点探求中心语名词对定语小句句法、语义上的选择限制作用,以及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本书主体章节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定语小句内部分类的合理性(第二章)、两类特殊关系小句的限制条件(第三、四章)以及名词补足语小句的生成机制与表现(第五、六章)。通过对微观材料的细致分析,本书从新的视角对多类复杂定语小句现象进行解释,揭示出名词的语义特征及其与定语小句间的语义互动关系对定语小句结构的合法性、形成原因和解读倾向的深刻影响;进而分析特定的名词语义特征和概念结构在汉语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为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和评定并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西方词汇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术思想史的高度俯瞰描写词汇语义学的中心 义位的多侧面和多层面,对语言学研究、教学以及词典编纂、计算机语言设计等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订,改动和补入的有850多处,添加了一些前沿信息,充实了不少理论内容,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等等。
作者围绕 的 的性质与功能展开讨论,秉承认知与功能学派的基本理念,并更加注重即时语言加工过程中和语境相关的社会认知因素,即认知的在线性和社会性。在沈家煊先生新近提出的汉语词类包含模式的基础上,从 的 字结构是参照体 目标结构这一理论原点出发,针对不同论题,选取相应的研究方法,尝试系统回答 的 字研究中的种种问题。全书的核心观点是: 的 是参照体标记,起到提高参照体的指别度的作用,由此派生出诸多其他功能。主要内容有:从全新的 认知入场 视角阐述 的 在名词短语中的基本功能。基于复合词连续统、概念整合等观念探讨 的 字隐现的规律。在反映即时言语认知场景的语篇中寻找制约多项定语的 的 的隐现和位置的规律,类似的方法也应用到对 N的V 的考察。分析从名词短语中扩展到事态句末的 的 。以词类功能专门化的观点论证 的
'语法研究和探索'是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的产物。自1981年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原现代汉语研究室)和'中国语文'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现代汉语语法系列学术讨论会 是在当时的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吕叔湘先生的直接倡导下举办的 并得到了熙先生的大力支持 至今已经有三十年历史 其间共举办了十五次 是中国语言学界历史很长、影响力优xuan的句法学和语义学专业系列会议。每次讨论会后都由'中国语文'遴xuan部分论文刊载 并由该杂志社主持编辑会议论文集'语法研究和探索' 自1983年靠前辑出版至今 共十五辑 都已如期编辑出版 成为汉语语法学界有较大声誉的系列丛书。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建设项目经费资助 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汉语复句格式与认知层面关系研究 (2015K026)研究成果
本书从功能的角度研究探讨了语用、语篇以及非语言因素在句法研究中的重要性,证明纯句法研究并不能解释本书中所提到的反例,句子合法与否并非有赖于非宾格-非作格对立,而受制于语义、语用和语篇等因素的影响,这成功地表明了功能性因素在句法中的作用。本书对纯生成语法所忽略的语言事实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补充了生成语法研究中的不足,是句法学家和功能学者不可忽略的参考资料。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2011年度的杂志合订本。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即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 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 本书由咬文嚼字编辑部编。
本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语义角色的谓词组合能力和组合语义关系描写框架,借此框架对谓词同义词进行对比,找出其差异,将处于聚合关系的谓词同义词的辨析交由组合关系来解决,将同义词辨析的思路由语义内部本身转向外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