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文化指用地域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本书稿共13章,以大量田野调查语料为基础,客观描写记录当代富平方言面貌,收录反映当地方言文化的条目600多个和代表性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全部条目按内容分为9大类: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生活、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包括口彩禁忌、俗语、歌谣、曲艺戏剧、故事、吟诵。以上涵盖了当地方言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完整地记录、展现和保存陕西富平传统方言文化的珍贵档案。书稿在形式方面,用“图+音标+文字”的形式立体、生动、直观、全方位地展现当地传统方言文化,便于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场景代入感;在语料方面,所收录的600余幅图皆为田野调查所得原生态图
《藏语零基础学拼读/GaKaWa藏语教学丛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藏语文学习入门教材,以循序渐进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且详尽地解释了从基础藏文字母和元音的书写、拼读方法到藏文单词的间架结构、拼读方法、音变规则等内容。此外,作者刘哲安还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基础藏文文法知识和藏文词典的查词方法等,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藏文。
在 古今字 学术史考察中,宋元明时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所以本论文基于全面收集到的五代、辽、宋、金、元、明时期的近10000条 古今字 训释材料来考察 古今字 研究在该时期的发展情况。论文主要有五个部份组成: 绪论部份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缘起与意义、研究目标、方法与指导理论、相关问题的说明和 古今字 研究综述。 第一章主要是对宋元明时期 古今字 材料的分析。根据 古 或 今 术语提取该时期所有的材料,最后得到真正属于用字变化的可供我们研究的 古今字 材料。然后对这批材料进行了不同时期和不同载体的分布统计;最后,对该时期材料进行了整体分析。 第二章主要对五代、辽、宋、金、元、明各时期的 古今字 研究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把握该时期 古今字 的发展脉络。 第三章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宋元明
《浙学与现代文明》丛书之一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专题比较研究”(18BYY047))研究成果。明清白话文献与现代吴语的语法研究各自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薄弱。本书稿主要研究吴语语法的历时演变,细致考察明清白话小说、戏曲的语法现象,充分利用传教士文献、契约文书等,并与其他方言、南方民族语言、海外华人社区方言等进行共时比较。与同类成果相比,本书稿有如下几点特点:(1)理论色彩浓厚:如类型学、语法化、认知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等理论。(2)纠正了一些错误认识:对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为因”等明代白话小说中使用的词语在《红楼梦》中已消失,进行了更正补充。(3)充分挖掘新事实:比如明清白话文献的一些拟声词,但音未明,本书进行了补充。
本书是“浙大中文学术丛书”之一种。本书是王云路多年来研究汉语词义学论文的结集,集中于汉语词形的演变、结构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其间联系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本书收录共二十余篇。结构通常是对复音词而言,而汉代以来,复音化是词语结构的主要形态和发展趋势,是词义演变的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不同的组合结构表达不同的含义,同一结构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都需要我们通过语境细细分辨。这些论文大多发表在《中国语文》、《文献》、《古汉语研究》等权威与一级期刊发表。这次结集出版,更能集中给学界以重要的启示。
现代汉语中的准宾语一直是汉语学界的研究热点。准宾语与典型宾语在语法、语义、语用上存在差异,准宾语的形成原因和生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及物性理论关注小句的综合语法和语义特征。本书以及物性理论为指导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七类准宾语结构所在小句进行系统考察,发现汉语中的准宾语与典型宾语存在不同的语法、篇章功能表现, 述语 准宾语 结构与 述语 真宾语 结构、 状语 述语 结构及 述语 补语 结构所在小句在篇章功能上存在差异。本书立足于汉语,明确提出了判断及物性特征高低的形式标准。通过全面的及物性考察,发现与典型宾语结构所在小句相比,现代汉语中的准宾语结构所在小句有更强的及物性,是本不能出现在动词后的成分能直接出现在动词后充当准宾语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七类准宾语结构的及物性和篇章功能进行考察,本书阐明了
《蒋礼鸿全集:古汉语通论》是一部内容比较完整、充实而又自具剪裁结构的古代汉语著作。 《蒋礼鸿全集:古汉语通论》分二十章,宏观论述了古汉语知识中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特殊词义的解释、句子类型、词类活用、特殊词语、古今不同的语法、修辞学、目录学等专项内容。 《蒋礼鸿全集:古汉语通论》的特点有:1.以词汇为重点;2.在语法方面,不依照常规分词法、句法等作全面叙述,而是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问题提出来,结合词法于句法之中加以论述;3.与一般通论教材不同,注意结合古代文学作品论述古代汉语;4.注意指示研究古代汉语的门径,揭示了“义存于声”“声近义通”等重要古代汉语原则;5.全书附录古今人所写有关材料二十篇,极具参考价值。
不同于传统的科研论文写作教程,《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第2版)》以期刊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剖析论文的写作重点和发表困惑,坦陈期刊出版的运作方式,揭示审稿的基本原则,感悟论文写作的重点,诠释期刊投稿的策略,帮助读者提高科研论文写作的层次,尽快达到论文写作的自由之境。《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第2版)》作为科研论文写作教材的辅助读物,适合于具有写作基础或投稿经历的读者,特别是对在论文发表道路上探索的人会有许多启发。对于期刊编辑也有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专门写给手法治疗师的技术指导用书,全书分为理论基础和手法技术两大部分。理论基础部分包括关节手法技术概述、禁忌症与注意事项、治疗中的体位摆放等内容。手法技术部详细介绍了脊椎及全身主要关节部位的手法治疗理论与实践技术,每一小节按照一个或一组关节部位的功能解剖、常见病损的流行病学、病史和检查以及手法技术几个部分展开,手法部分配有大量清晰的分步图解,清晰直观、一目了然,易学易懂,可操作性强,是一本优质的参考用书。
《说文》作为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一经问世,备受推崇。《说文》体例,兼录小篆、古文和籀文。古文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大量战国文字资料。但是由于古文形体奇特怪异,后人大多不能正确认识,甚至怀疑其真伪,所以没能引起前人学者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大批战国文字资料的不断发现,越发凸显了《说文》古文的重要价值,引起学界前suo未有的重视。随着古文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全面研究《说文》古文提供了条件。 该书分为五章:章为《说文》古文概述。第二章梳理了《说文》古文研究史。第三、四、五章是本书的重点部分。逐字对《说文》四百八十个篆体古文进行了全面释证。在充分吸收前人《说文》古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利用新近出土的古文字资料,或补证前人的卓识,或纠正前人的谬误,或对某些古文的形体提出了一些
《文献语言学》第八辑是专刊,只收北京大学郭锡良老师的《汉字古音表稿》。书稿运用《王力古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将东汉以前文献中出现的汉字包括异体字提取出来,注上上古音,应该说这是上古音研究的前沿性的成果。书稿分四部分:字表、谐声表、韵表、说明。字表部分按开合四等详细列出每部所有字,注以国际音标、现代汉语拼音,部分字有简单训释;谐声表详列声符和代表字,以及单字;韵表部分则穷尽形地详列《诗经》《楚辞》的韵谱和合韵谱;说明部分则对一些学界有争议的字的归属和一些例外字进行说解,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各字在《诗经》《楚辞》的出现频次予以说明。书后附有音序和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俄藏黑水城文献有八千多个编号,主要为中国中古时期的写本和刻本,距今已有七百至九百年的历史,多属珍本、善本或孤本。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俗字研究》主要从汉语文字学的角度,通过偏旁分析、归纳类比、字书佐证、审查文义、异文比勘等方法,对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俗字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俗字研究》对汉语俗字及其发展演变史的研究,对于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的整理和解读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书地介绍了基于定量分析的决策理论与方法。全书的内容分为决策与仿真两个方面。其中,决策部分包括决策分析概述、确定型决策分析、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多目标决策分析、多属性决策、序贯决策分析、双边匹配决策与模糊决策;仿真部分包括仿真概述、离散仿真、连续仿真、基于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本书在理论阐述上力求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大量实例和实验来说明各类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为了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我们还制作了配套的教学课件。 “决策理论与方法”是本科经济、管理的核心课程。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本科生教材,也可用作理工类和人文社会科学各的教材和参考书,还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实际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与其他同类教材的很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