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佛经音写卷有迻录玄应、可洪音义上的注音,有征引传世文献上的注音,也有抄经人自己所作的注音。总的来看,敦煌佛经写卷上的注音不如传世文献规范,受通语的束缚相对较少,更能反映语音的实际变化。本书全面描述敦煌写卷佛经音的状况,分析其注音形式、功能等,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对它作了续校勘,并考证了它的来源,在考证的基础上,将它分为三类,并一一对其进行语音分析,发现佛经音的主体仍是沿袭汉唐以来的读书音系,但反映时音、方音、古音、民族语音、文化语音的现象较多,其中的方音现象与今西北方言关系密切。总之,它们在中古音、方言史等研究上有重要价值。
本书基于全面收集的唐以前训注 古今字 材料,考察了 古今字 训诂在唐以前的发生、发展情况。全书分为前编、后编两部分。 前编绪论介绍本书的选题意义、研究目标,并综述学界有关 古今字 研究的情况;第一章主要论述唐以前 古今字 研究材料的判定;第二章主要展述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的 古今字 研究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学者对 古今字 的基本认识;第四章主要论述学者有关 古今字 成因的研究;第五章论述唐以前 古今字 研究的继承和发展,考察了各家的 古今字 观念。后编是《唐以前 古今字 训注材料汇纂》,逐一展示研究对材料的分析整理成果。 本书较为全面地展示了 古今字 训诂体式在唐以前的肇源和发展情况,发掘和整理一批长期尘封于诸多古籍字里行间的前人训诂积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客观归纳各家的 古今字 观念及其
《珍本玉篇音義集成》以清揚州詩局本《大廣益會玉篇》爲底本,元圓沙書院延祐本、原本《玉篇》殘卷、敦煌《玉篇》殘卷,乃至散見於各種域内外古文獻的《玉篇》佚文,都是《玉篇》系列文獻中極爲珍貴的材料。本書將它們集成於一編之中,每一字頭下先出底本,之後臚列諸本和佚文;再校以日本内閣文庫藏宋十一行本、元圓沙書院泰定本、至正丙申本、至正丙午本、建安鄭氏本、建安蔡氏本、詹氏進德書堂本、《篆隸萬象名義》等多種《玉篇》系文獻,寫成校勘記附於字條之後,以合 總會衆篇,校讎群籍 。得此一編在手,則《玉篇》自問世至元代嬗變之脈絡清晰了然。
本书标注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的藏语,属于藏语康方言。甘孜话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从音系的角度看,复辅音声母简化,辅音韵尾简化,发展出较为稳定的声调。从词汇的角度看,有继承,有借用,也有创新。从词类的角度看,量词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发展。从形态的角度看,逐渐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范畴标记。从语序的角度看,甘孜话是动词居尾型语言,常见的无标记语序为SOV。
《常德方言》由李永明著
文化词是人类语言词汇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词汇类别之一,以往语言学界对这类词的描写与分析莫衷一是。由赵明编著的《现代汉语文化词研究》系统总结、归纳了文化词的研究现状,并从文化对共时词义的系统影响角度出发,以“概念空缺”与“特殊文化含义”两条准绳提出了现代汉语文化词的界定标准。同时,从语言维度与文化维度将现代汉语文化词分成不同的类别,并基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视角,借助词汇计量学知识,提取出面向汉语教学的常用文化词表。本书还探讨了现代汉语常用文化词在汉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本书的研究结论可以系统补正前人的研究,也能为国际汉语教育的词汇大纲编写、教材选词、学习词典编纂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书为李亚农先生1937年来沪,在法国人举办的孔德图书馆从事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撰写了《铁云藏龟零拾》《殷契摭佚》《殷契摭佚续编》《金文研究》等4本高质量著作的合集。图书增加了李亚农先生学术成果初编以及“他人研究李亚农及其成果”文献目录初编,为研究李亚农先生提供了便利。
书稿作者根据自己曾经授课的讲稿以及先师林尹先生授课时的笔记,结合林先生编著的《中国文字学概说》等材料编写而成。内容从中国汉字的初造讲起、介绍汉字的三要素:形、音、意,总结了汉字的完整性、统觉性、稳定性、艺术性等特性,对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正例及其变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六书介绍了声韵学的基本知识。作者希望通过此书的出版,让正在学习和发心承传传统文化的老师、同学以及爱好文字学的人对汉字能有基本的认识,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研治《说文说文解字》,渐渐深入传统文化。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精)》是蒋礼鸿在学术上重要的代表作,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此书于1959年初版后,36年间,蒋礼鸿锲而不舍,六次补订,从区区5.7万字增补到42万字,表现了一个学者可贵的探索和献身精神。他著此书的方法是先从几百种文献中蒐集大量的语言材料,然后进行客观的分析归纳,并把训诂和校勘结合起来。横的方面是研究一代的语言,纵的方面是联系起各个时代的语言来看它们的继承、发展和异同。由于使用这些方法,取得的成绩十分可观,不但有助于读者读懂变文,而且可以读通其他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中用纵和横的比较研究抽绎出来的词义更令人信服。
《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研究(第八辑)》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系列学刊的第八辑,作者为张克定教授,题目为《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这是关于语言空间研究的一部力作,是首次提出“空间关系构式”概念的专著。《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研究(第八辑)》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对空间、空间关系和空间参照框架等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参照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关于构式的思想,提出了“空间关系构式”这一新的概念。作者根据空间关系构式所表达的空间意义,对空间关系构式进行了深入仔细的探讨。《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研究(第八辑)》观点新颖,创新性强。
义都语是生活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上察隅镇自称为义都的一部分珞巴族人所说的语言。该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但语支地位待定。该语言句法手段以语序为主,语法范畴丰富,表达手段则以附加成分为主,属于典型OV型的分析语。本书以该语言话语材料的语法标注为研究对象,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概况、文本标注和词表。其中的文本标注部分是以察隅县上察隅镇西巴村为语料收集点在准确转写的基础上展开的,目的是为展开对该语言的深度研究尤其是与其他语言的共时对比和历时比较提供有效的语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