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学术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分别从选题策略、学术阅读、文献管理、读书笔记、写作技巧、论文规范、文献征引等各个重要环节入手,旨在帮助青年学子掌握打开学术写作之门的 钥匙 。
《唐以后俗语词用字研究》以唐以后俗语词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立足点是现存的传世文献,研究的切入点是词的用字问题,利用语料时贯彻 同时资料 后时资料 的二分法。重点探讨与用字相关的若干问题;利用一时代比较明确的数据作为调查对象,从中抽绎出与之相关的一些规律。分为事实篇、理论篇、应用篇三部分。作者认为,俗语词研究不仅仅要明其确诂,还要探究其源流、用法以及用字的变化,进而寻找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研究结果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本体研究,也可对某些作品时代、地域、改动情况进行鉴别。
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知识却依旧不会写论文?原因在于写作需要“思维”——用“思维”整合起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本书想做的就是从思维角度呈现写作的过程。 首先,本书对复杂而综合的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进行厘清,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能帮助人们做出理性决策的思维工具,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其组成部分和运行的过程。其次,本书着重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术模块——论证及其在学习中的运用。再次,本书重点介绍了批判性阅读作为一个解构论证的过程是如何做到识别论证、分析论证和评价论证的。最后,本书详细介绍了批判性写作是如何构建论证的。 虽然论证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但是在行文过程中,本书也努力呈现出论证与批判性思维其他两个模块的互动,最为重要的是,本书是在通识教育背景下
本书由美国旧金山写作社(SaFrancisco Writers’Grotto)的56个作家共同完成,全书有642个天马行空的写作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古怪、好玩又实用。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冒险,你需要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这场奇妙的智力和文字游戏中,一个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题目组成了整个蕴含巨大能量场的写作迷宫,它既能为有意进行文字创作的读者提供写作方向和灵感,又能为热爱探索和幻想的你提供放松和天马行空的场域。打开这扇创意写作的“任意门”,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文字避难所。
本教材作为浙大本科生教材建设项目于2002年立项,在编写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教学体验和研究成果,面世后得到学生、读者的肯定,至今已再版重印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