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 文化重建 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较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 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世说新语(中学生版)》是专门为中学生设计的《世说新语》读本,对《世说新语》进行适合中学生需求的注释和解读。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详解《世说新语》原著:详细注释疑难字词,特别关注了中学生需掌握的重要文言词汇和文言语法现象,并联系中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用启发性的语言对原文进行解读,引导写作应用。下册是关于《世说新语》的《专题学习》:分专题解读《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探究和评析各类人物,并配有文言文练习题和中考真题。
《易经》就是《周易》,被尊为 群经之首 六艺之本 ,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你真能读明白的 易经 》剥离了后来加入的《易》 传 ,展示的是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构成的纯粹的《易》 经 。 《你真能读明白的 易经 》贴合 经 文,深入浅出地讲明每一卦每一爻的意义与内涵,并结合见诸古代典籍记载的具体故事和生活中的常识常情,揭示《易经》特质。同时,本书通过《读 易 通例》和附录,讲明了算卦、解卦的基本常识和规则,帮助人们深入理解《易经》所承载的古人的思维体验和人生智慧。
本书精选著名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先生脍炙人口的美文,从 说园 游园 园景 园趣 四个维度,概述中国园林艺术,解析传统造园工艺,品鉴园林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造型美、文化美和意境美。全书配以全彩插图及陈从周书画作品,既有深厚学养,又有诗情画意。
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 文明人 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 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 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 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 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1911年,年轻的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 宾厄姆进入秘鲁的安第斯山区, 发现 了马丘比丘。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新闻报道将这位英雄探险家视为贩运文物的罪犯和欺世盗名的窃贼。马克 亚当斯是探险旅行杂志的编辑,他决定调查事情的真相,重走宾厄姆的艰险考察之路。他不仅熟读宾厄姆的名著《印加的失落之城》,而且参考了宾厄姆深藏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全部笔记和档案材料。从古代印加首都库斯科出发,在一位澳大利亚籍户外生存专家和几位说盖丘亚语、嚼古柯叶的骡夫的陪伴下,亚当斯带领我们进入秘鲁险恶而具有历史感的丛林当中。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经典名著。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了人们对于 功名富贵 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坚持自我、守护人性的行为。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语文课推荐阅读丛书 的《儒林外史》,版本精良,精校精编。书前有专家撰写的 导读 ,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版本、写作背景、主要内容、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需求和能力,对原著中的疑难字词进行注释,扫清阅读障碍。配有《中考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与检测》手册,帮助学生备考。
本书是澳大利亚记者萨拉 麦克唐纳两年多印度生活的回忆。萨拉 麦克唐纳二十多岁时曾背包在印度游玩,炎热、污染和贫穷是印度留给她的印象,因此,当机场乞丐给她看手相并预言她会为爱重返印度时,她并不相信。然而,十一年之后,预言成真。因为在ABC电台工作的男友被派到新德里,她不得不为爱牺牲,离开悉尼,来到这座世界上污染严重的城市。刚安顿下来,萨拉就得了严重的双侧肺炎,陷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她活了下来,并决定直面这些危机,找到内心的平静,于是开启了她在印度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的发现之旅。
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存放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 弗思档案 中,2016年被国内学者发现。这是该作品首次被翻译成中文。 小说叙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企业的种种遭际。这家制丝企业通过实验乡村工业的现代转型,希望实现改善民生、实业救国的社会理想,但在内外交困中举步维艰。作者以文学的方式来思考正在发生现代化变迁的乡村、城镇与城市,其中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都在经历激烈而艰难的转型,而充满社会改革理想的知识分子及其启蒙对象 农民,有的经历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有的则迷失在历史的巨变中。 《茧》既是作者名著《江村经济》的 文学版 ,又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 社会性质 大论战及 乡村重建 问题遥相呼应,为我们理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贯彻充分用好红色资源的要求,为方便广大党员干部研读红色家书,我们组织选编了这本《百年红色家书品读》。本书精选60余封含义深刻、情真意切的红色家书以及革命前辈给同道师友的书信或自述随笔。这些红色家书对于回望党史源头、汲取信仰力量具有重要价值。本书根据信的主旨,分信仰如铁、忠贞爱国、责重山岳、修身正己、琴瑟和鸣、深情厚谊、舐犊情深等7个板块以及延伸阅读。品读百年红色家书,感悟革命前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益举措,是深刻铭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提高政治觉悟、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工作。
中西学术名篇精读 丛书选收二十世纪以来人文社科名家名篇,延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读解,旨在揭示名篇成文背景、研究理路、学术贡献及相关发展,为读者指示学术门径。丛书目前已出版陈寅恪卷、赵元任李方桂卷、裘锡圭卷、吕叔湘卷、李学勤卷,郑张尚芳卷为丛书第六种。 本书精选郑张尚芳先生上古音、近代音、语文学研究的三篇经典之作 《上古韵母系统和四等、介音、声调的发源问题》《〈蒙古字韵〉所代表的音系及八思巴字一些转写问题》《 蛮、夷、戎、狄 语源考》,由汉语语言学领域的三位学者郑伟、董建交、王弘治分别进行读解,通过梳理学术史,剖析重要观点,揭示研究方法与特点,并示以研究进展,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郑张先生的学术观点与治学特色,还能全面把握相关学术研究的来龙去脉,从中获得启发和教益。
人类天生渴望知识。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它和纯粹的信念有何不同?在你声称知道某件事之前是否需要能够为其辩护?哲学上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本书不仅考察了哲学传统中的经典知识论问题,也对由现代逻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发现而衍生出的新的理论难题作了细致清晰的概述。从相对主义到怀疑论,再到互联网资源的可靠性,内格尔援引日常案例来解释知识论的关键主题和论争,说明我们是如何在理解知识之路上取得进展的。
《伟大的思想家:尼采》首先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导读性的概括,然后再选择性地着重从 宗教 、 知识 、 权利意识 以及 群体和个体 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尼采的相关思想,帮助读者既能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世界,又能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趣味横生,折射出了考古学的持久魅力。考古作为一种消遣、一份事业和一门学科而独具吸引力。它囊括了整个地球,求索二百五十万年的历史。从沙漠到丛林,从深穴到高峰,从石器到卫星照片,从现场挖掘到抽象理论,考古学与几乎所有的学科相互交叉,试图重建过去。
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到罗马帝国征服托勒密王国,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令人兴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着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希腊城邦国家则在历史上已知早的联邦制下走到了一起;托勒密王朝的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的周长,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在本书中,彼得 索恩曼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广泛历史回顾,涵盖了希腊化世界的诸多方面,包括它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学、科学和艺术,以及个别城市和国王的叙事特写。
雅克 德里达以《论书写学》《友谊政治学》等著作蜚声学术界,对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影响甚巨,也是深刻论述我们这个 后现代 世界的巨匠之一。他挑战了西方哲学传统一些深层的假定,塑造了他所命名的 解构 运动,正是这层关系为他赢得了声誉,也为他招来了骂名。在本书中,西蒙 格伦迪宁向我们揭示了德里达的著作何以艰深难解,又何以意义深远。他相信,这位哲人的惊世见解对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笛卡尔因 我思故我在 之说闻名于世,他从 我思 的原则出发,借助 直觉 和 演绎 ,推导出物质世界存在的证明。然而,笛卡尔并不希望这种形而上学独立于他的科学研究而存在,他在基础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和光学领域都有重要探索。汤姆 索雷尔的这本书表明,笛卡尔的成就在于倡导和实践了以数学为研究工具的物理学,他的哲学则是为支持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本书是搜集朱光潜先生关于阅读、欣赏、写作等方面的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 读书之道 好书不厌百回读 ,谈读书的方法,怎样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第二部分 学习之悟 为有活水源头来 ,结合作者的读书经历,谈升学与选课,学文艺和文学的甘苦;第三部分 欣赏之趣 看似平淡最奇崛 ,结合李商隐、王国维等人的诗文谈文学的分析与欣赏方法;第四部分 写作之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谈写作的方法,怎样写散文、说理文,作文与运思,选材与布局、炼字等问题,有利于读者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欣赏趣味,训练写作技巧的好书。
20世纪60年代,博尔赫斯、加西亚 马尔克斯等一批拉丁美洲作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捧,但很少有人知道滋养这些作家的文学传统。《现代拉丁美洲文学》从18世纪晚期论至现今,展开了一系列广泛的文学主题,成功地弥补了这一缺憾。拉丁美洲文学在政治危机时刻,如独立战争、美西战争、墨西哥革命和古巴革命中意识到了自己对于整个拉丁美洲及全世界的文学使命。在这样的叙述框架下,安德烈斯 贝略、何塞 玛利亚 埃雷迪亚、博尔赫斯、加西亚 马尔克斯、费尔南多 巴列霍、波拉尼奥等作家及其作品也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