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考古发现与文献传说相互印证的案例越来越多,在此基础上的古代文明研究也逐渐有了更多的理论支持。20世纪以来,中原以殷墟、二里头、郑州商城等为代表的重要遗址的发现与研究,使得晚商的历史成为信史,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的观点成为学界共识。本书作者以三十余年来发掘的手考古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以及夏商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变格局,深入剖析了黄河流域各文化系统的互动与交流,探讨了中原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原古代文明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大明》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呈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明朝。前七章分别讨论明代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中的七个侧面,为现代读者进入明代历史提供了一组新颖的切入点:有关“动”与“止”的观念,有关图像与知识的分类,有关文字书写的位置和特色,有关空间和时间、娱乐和武力的视觉表达……第八章则讨论了明代灭亡之后的“明代”,即明代的图像和物品如何被重新编排、重新想象。作者把全书比作一幅绘有八个段落的长卷,并非钜细靡遗,但具典型性。书中的199幅插图选自世界范围内的公私收藏,既有大量书画、瓷器,也有兵器、家具、服饰、货币、丝织品、书籍印刷品。然而,作者无意写作一部把各种不同材质、形式、尺寸的艺术品串联在一起的“明代艺术全史”,而是试图在明代各种艺术
从世界上第一家餐馆在中国开封诞生开始,“餐馆史”不单单是讲白色桌布和餐馆老板,“餐馆”本身是映照人类商业社会及人文历史变迁的“镜子”,它因与人类行为的密切联系而深刻反映了人类的社交属性和社会属性,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