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即创造》是《今日的艺术》的姐妹篇。《今日的艺术》出版获得成功后,冈本太郎想要再写一本关于日本传统的专著,于是将自己对传统艺术的看法具体展开,主要分成土器艺术、绘画艺术、庭园艺术三大部分,力图探寻日本传统的根源,告诫读者应当如何审视传统,避免矫揉造作的不正之风对传统的误读,并启示人们该如何从更高的角度理解、重组传统文化,让它焕发新的光彩。冈本太郎认为,现在错误的传统主义者横行于世,严重妨碍了年轻人富有激情的、茁壮的成长。传统不属于过去,不是那些形而上的枯燥理论;传统应当属于当下,甚至就是创造本身。只有让传统依存于现在,以当下的眼光去评判并创新,传统才能永葆新生。
有几位相熟的读者批评说,近年我所出的三五本“书”,还算《纽约琐记》尚可读。这本书是我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我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 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在博物馆凑近名画合影留念的青年,回国数年,也和那位《纽约琐记》的作者日渐疏远:写作使我从只顾画画的痴态中醒来,醒在自己不同的书中,暗暗惊讶域外和家国怎样深刻地改变并重塑一个人。 初版分为两册,下册多是访谈、杂稿与中国话题,本次修订删除,同时大量增添图片,彩色印制,封面重新设计过。此刻尚未见书,我已先有点欢喜的意思了。
看起来,艺术似乎正面临着被大肆泛滥的空头理论扼杀的危险,近年来,真正堪称为艺术的作品已不多见了。它们似乎在大量书籍、文章、学术演讲、报告会、发言和指导等 这一切都是想要帮助我们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了这些作品等等 组成的洪流中淹没了。在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具被大批急于求成的外科医生和外行的化验员们合力解剖开的小小的尸体。由于这批人总是喜欢用思考和推理的方式去谈论艺术,就不可避免地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艺术是一种使人无法捉摸的东西。 这本《艺术与视知觉》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视觉的效能进行系统地分析,以便指导人们的视觉,并使它的机能得到恢复。
不安于现状和勇于突破的冒险精神驱使希腊人和罗马人从一个问题迈向另一个问题,而每一个困难的解决都意味着 高层次的突破。 《库罗斯》通过网格图案从石料中被逐步释放《掷铁饼者》以巧妙的构图展现了螺旋的张力宙斯神庙借助生动的浮雕为肃穆的建筑增添了活力《城市景观》壁画运用前缩透视技巧打破了空间的局限打破既定规则、颠覆传统、革新技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传统,大胆的希腊人和务实的罗马人毫不犹豫地复兴或改造前人的作品,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成功的象征。遵循着“改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做另一个改变”的基本模式,他们大胆而直进地向石像、青铜像、绘画等领域出击,创造出了“对立平衡”“前缩透视”“失蜡法”等技法。 终,这些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和艺术理念,不但成为后世 的典范,还将西方甚至全世界
《如何看懂艺术》是艺术经纪人、知乎艺术达人翁昕趣讲艺术的靠前辑。本书从欣赏西方艺术的靠前站——意大利开始,由翁昕带领读者重回艺术的诞生地,亲临罗马、梵蒂冈、那不勒斯、米兰古城,游走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教堂与屹立千年的名胜古迹,零距离欣赏艺术名作。 作者翁昕是一位艺术经纪人,也是知乎“艺术”“艺术史论”话题很好回答者,面向入门级艺术爱好者普及艺术知识的经验相当丰富。在他的讲述中,再“高冷”的艺术品都能找到欣赏的切入点,讲出有趣的故事,让零基础的艺术爱好者也能轻松看懂艺术。他的“不艺术不幸福”个人专栏,文笔风趣、考据严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深受各领域知识类大V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