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洛克》是一本关于哲学思想研究的书籍,《约翰·洛克》用主要的篇幅来评介洛克的哲学代表作《人类理智论》中的种种难题,并对每个问题的始末、表述方式等详细阐述。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思想错综复杂,有必要加以梳理澄清。较之同类著述,本著或许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文献较为详实,这主要源自作者正在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西方科学思想经典文献编目研究”;二,研究纲领较为明晰简练,本著采用文献检索、思想源流、研究纲领、学界评论和理论重估等五个维度审视了“历史转向”“实践转向”“社会转向”“STS转向”“修辞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等六个重要思想趋势;三,本著的基本结论是,在科学哲学后现代思想中值得关注、有思想价值的是“回到康德”,回到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回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我的目的是促使你们去阅读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卷,并且按照马克思的本意去阅读它。我所鼓励的是你个人面对这一文本的经历,是直接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研读,是你将开始形成对他思想的独立见解。 马克思的本意是辩证的,我们必须在阅读《资本论》时,首先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理解和说明是简明易懂的。但当前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如何运用这一文本?所以在《大学译丛:跟大卫·哈维读 》中,我也加入了自己关于《资本论》与当今世界的相关性,以及在阅读《资本论》文本中显然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观点。
“人是谁”,实际上就是“人怎样才能成为人”,不同于那种或从外部,或孤立地探讨人的某种机能和动力的专门研究,《人是谁》是从人自身出发来思索人。由此探讨了人的独特性、人的生存以及境遇等问题,并指出人之生存危机的关键是由于我们将真理问题与生存问题、认识与人的境遇割裂开来的结果。因此,我们应抛弃以往那种形上的思维方式而从人的实际遭遇,从人的生存,从做人的艰难性出发来思考人。
《太极哲学》是我国当代部集中研究“太极哲学”的学术专著。它从范畴体系、命题体系和有关中国传统哲学史料诸方面,比较全面、深入地论述了“太极观念”的基本内涵,特别是太极和谐辩证法。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中华民族赖以绵延发展数千年的和合精神。它着重从哲学原理的角度叙述和分析了《易经》、老子《道德经》、宋明理学和王夫之哲学等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和合理合理内核;它又参考了我国当代哲学家张岱年、成中英等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加以诠释、融化、发挥和系统化,以便有助于建构中国当代新的“太极哲学”和“太极美学”。
《睿文馆:人的问题(09号)》探讨人生的意义、本质和价值。作者从对待死亡、性行为、社会不平等、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引申出有关人格同一性、意识、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贯串全书的中心,乃是个体的人生观及其与各种非个人的实在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突破了哲学内部的界线,从伦理学延伸到形而上学。同样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发了论述心的哲学、论荒诞、论道德运气的文章。
《与真理为友——现代科学的哲学追思》是李建会多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的汇集。本书内容全面,横跨生命科学哲学、物理科学哲学、复杂性科学哲学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领域;研究比较深入,作者熟悉外科技哲学领域的进展,掌握的材料比较丰富,对一些问题,是生命科学哲学的问题和计算主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比如人工生命的哲学,是作者在进行研究的。因此,本书有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书的出版对我国科学哲学,是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将会起到的推动作用。
在“人文精神”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学者把人文精神的危机归咎于市场经济,这一现点是不对的。市场经济并没有要求知识分子去当商人,更没有叫知识分子去当挂着“教授”、“学者”、“作家”招牌的奸商,所以市场经济对人文精神的危机不负任何责任。相反,如果我们真想提倡人文精神,倒是应该对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持热烈的欢迎态度。
《现代唯物史观大纲(精)/山东 社会科学院文库/当代齐鲁文库》包括一个导言和正文 三篇、一个简短的结语。现代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是由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这 样三个部分构成的。这三部分,也就是本书的三篇。 其中,社会结构理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社会发 展理论是核心,人的发展理论既是归宿,又是出发点 。这三个方面相互交叉,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 有机体系。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解 决,是正确阐述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基础;历史辩证法 作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作为唯物史观的活的灵 魂,贯穿在整个社会过程学说之中,贯穿在这三个方 面之中。
胡宏是两宋之交的理学家,传承胡氏家学的思想精粹,并融汇北宋五子之学而开创了湖湘学派。其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于著作《知言》中。胡宏主张通过“尽心”来完成对性体的实现,并突出强调了心的主体性与本体意义,建构了以心性合一、性体心用为主要内容的心性哲学体系。本书即为胡宏的哲学体系研究之作。
《系统辩证法》(1988)、《系统哲学》(2008)和《系统哲学之数学原理》(2013)三本著作构成了乌杰系统哲学思想的主要脉络。这三本著作的基本问题包括系统哲学思想史、系统哲学基本观点、系统哲学的基本规律、系统哲学范畴以及系统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问题最后落脚在系统哲学与当今实践。《系统哲学定律:乌杰 解析》抓住这些最重要的观点进行讲解、注释、说明和发挥,特别是补充了一些系统科学的典型案例和文献供初学者参考。《系统哲学定律:乌杰 解析》作者从哲学史和科学史的背景出发,对系统哲学思想的提出、发展以及重大问题一一作了回顾和解析,是对乌杰系统哲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更是一次总结和提高。
“资本”是经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语汇。本书是一个创建道德资本理论的初步尝试。本书首先对道德资本范畴进行了一般理论分析,力图构成关于道德资本理论的一个“论纲”然后分别对中西方伦理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伦理思想中的关于道德资本的观点、理论和思想进行归纳,为我所用,勾勒出一个初步的道德资本思想的演化图景,说明道德资本理论的提出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有其较为深厚的思想史的积淀。在对道德资本进行一般理论分析以及对道德资本思想进行归纳以后,本书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分别就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四个环节来论证道德资本的存在性及其独特作用。这样就构成了供同行专家学者批评的初步的道德资本理论体系。
科学哲学的后现代思想错综复杂,有必要加以梳理澄清。较之同类著述,本著或许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文献较为详实,这主要源自作者正在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西方科学思想经典文献编目研究”;二,研究纲领较为明晰简练,本著采用文献检索、思想源流、研究纲领、学界评论和理论重估等五个维度审视了“历史转向”“实践转向”“社会转向”“STS转向”“修辞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等六个重要思想趋势;三,本著的基本结论是,在科学哲学后现代思想中值得关注、有思想价值的是“回到康德”,回到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回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