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 考这么多分,还不如。 你不嫌,我还嫌呢! 你就是个吃软饭的。 我都是为你好。 奇怪的是,这些如刀子一般锋利的话,往往出自父母、夫妻、恋人、朋友等亲近之人之口,它们像无形的杀手一样伤人至深。为什么这些人会不自觉地“杀亲”?为什么原本的爱和友好却以伤害的面目呈现? 本书就是对这种看不见的暴力的深度揭示。作者利用他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问题咨询经验,结合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情感暴力的特征和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而提出了实际的解决办法,最终帮助我们摆脱看不见的暴力的束缚,更好地爱和被爱。
本书共12章,从绪论、社会认知的内隐性、面孔识别、情绪认知、态度、刻板印象、隐喻、社会图式、社会因果认知、自我认知、群体过程中的社会认知、社会认可等方面完整地阐述了社会认知的各个研究方面。本书介绍了国外到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把世界上关于社会认知的研究的面目完整地勾勒出来。本书可以说是该领域的入门之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是心理学学生的读物。
你相信左脑掌管逻辑和语言,右脑掌管艺术和直觉,却不知道大脑应该分为“上脑”和“下脑”? 过去半个世纪,流行文化让我们相信左脑与右脑决定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我们通常认为右脑发达的人有艺术气质,而左脑发达的人逻辑性强。但左右脑的区分实际上是缺乏科学证据的。 在这本对人格研究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书籍里,世界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 M. 科斯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自己的全新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上脑和下脑是如何共同协作的。他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上脑和下脑,下脑负责对信息分类整理,上脑负责根据整理过的信息制订和执行计划,而根据对上脑或下脑的使用偏好,可以把人的认知模式分为四种: 如果你习惯同时高度使用上脑和下脑,那么你就是行动者 如果你习惯高度运用下脑,却不喜欢使用上脑,那么你就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