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意象基础上的医学,意象对话心理学是研究意象的心理学。《意象对话心理学丛书:意象对话心理学与中医》把意象对话心理学的方法应用于中医研究,深入揭示了中医的原理,开拓了用新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医的途径,发现了一些新的心身医学的技术。对中医从业者有启发,对心理咨询师有贡献,对患者有切实有效的帮助。
《太赫兹技术发展与应用》全面介绍了太赫兹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性,重点分析了太赫兹辐射源、太赫兹波探测、太赫兹波导技术、太赫兹功能器件等基础技术,详细解读了太赫兹时域光谱、太赫兹成像、太赫兹雷达、太赫兹通信关键技术,系统总结了外相关领域技术的项目新进展情况,分析了其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前景,梳理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太赫兹成像焦平面技术、亚毫米波成像焦平面阵列技术、高效中红外激光、多任务化学传感器等太赫兹相关项目。 《太赫兹技术发展与应用》涉猎知识广泛,内容充实丰富、结构清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研究和应用对于未来作战与国家安全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可为从事相关领域研究与管理工作的人员,以及有关高校师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阐释了当前医疗决策的核心问题,即很大限度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以价值为导向的医疗服务》由该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为当今医疗和卫生行政管理领域争议多的话题提供了实践中和临床上的指导。
本书是李国文评点版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毛氏父子原书基础上,综合现行多家版本的优势,全文呈现原文。评点以逐页旁评的形式,对原文有一一对应的“陪读”效果。此外,每一回的开篇和结尾,亦有李国文先生的整体性批语。李国文先生数十年来熟读《三国演义》,并且通读二十四史,两相对照,对于“三国”多有不同见解,同时结合当代人的生活,评点犀利独到,不同于一般性的名著点评本。
本书以清晰、简明、易读的方式阐述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展开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崭新地图。全书分4部分,共9章。部分介绍了超个人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超个人心理治疗取向的精华,并说明了各家的优缺点;第三部分讨论了各种超个人相关的重要议题;第四部分则总结了超个人心理治疗实务的原则。
《并非自由的强盗:村上春树及其续篇的哲学解读》主要有“想象”与“虚无”、笼子找鸟与邪恶盛行、“希特勒青年团似的感动”、面包选购与多数暴政、“我们不能接受他们的恩惠”等内容。
本书以清晰、简明、易读的方式阐述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务,展开了超个人心理治疗的崭新地图。全书分4部分,共9章。部分介绍了超个人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各种超个人心理治疗取向的精华,并说明了各家的优缺点;第三部分讨论了各种超个人相关的重要议题;第四部分则总结了超个人心理治疗实务的原则。
《红楼梦甲戌本研究》系对《红楼梦》甲戌本的梳理分析。全书共二十二个章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甲戌本简介,甲戌、己卯、庚辰三本成立的序次——以“莲菊两歧”为引,甲戌本回目考述,甲戌本回前诗、回末诗联与回末结束语考述,甲戌本独异文字考,甲戌本独同文字考,甲戌本错字与改字举隅,王子腾与王子胜考辨,赖大与赖二考辨,刘姥姥异名考辨,绮霰异名考辨,侍书异名考辨——兼论“书”与探春的关涉,等等。全书层次分明、语言简练,分析细致,论据充分,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本书是对《红楼梦》皙本(又称皙庵旧藏本、郑藏本)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专著。 (2)本书是外红学界本研究《红楼梦》皙本的专著。 (3)本书次指出,书中第23回保存着作者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初稿的文字。这一点是作者的新发现。其论据是有说服力的。 (4)本书是作者“红楼梦研究系列专著”之八。之一至之七为: 一:曹雪芹祖籍辨证(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8) 二:红楼梦版本探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三:红学探索——刘世德论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四:红楼梦之谜——刘世德学术演讲录(线装书局,2007) 五:红楼梦眉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六:三国与红楼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七:红楼梦舒本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本书收集了70多个常用的心理评估量表,这些量表所评估的心理特征涉及心理卫生、家庭与人际关系、人生价值、学习动机、职业态度等方面,量表经过研究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书中对这些量表的功能和结构、实施、计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附有完整的条目。可以作为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一本工具书,也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做研究提供帮助。
本书旨在介绍现代毒理学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进展以及这些实验技术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分十五章,介绍和总结了离体器官灌流、细胞毒理学、组织学、细胞凋亡、蛋白质的分离与功能测定、亚细胞组分的分离制备、分子毒理学、信号传递与细胞通讯、免疫毒理学、行为毒理学、毒理学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毒理学实验室规范等多个方面的原理与常用实验技术。书中对一些先进的实验技术如细胞凋亡、蛋白芯片、基因芯片等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本书可供从事毒理、药理、卫生、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本书从叙事、现实、历史、文学先锋、身体、俗世和灵魂等关键词入手,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演进的内在线索,进而指出近年来的小说变革既是一次叙事事变,也是一场精神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