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案例分析的三个层面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案例分析是指:以心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分析来访者的就诊形式、求助原因和治疗目的,指导治疗师对来访者做出动力学诊断和治疗计划。心理动力学分析着眼于:来访者的心理发育过程,尤其是童年早期的基本经历、内心冲突和精神创伤,如何铸就了来访者观察、认识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基本心理结构。这些心理结构可以反映出个体性心理发育阶段各种冲突的特征、惯用的防御机制类型和内容、重要客体的内部成像以及对客体的认同方式、重要的情感体验和重要的关系模式 来访者多半无法在意识层面认识这些内容,这些反应本质上是潜意识的。尽管反应的某些方面可能被意识到,个体也许会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和怪异,但不会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时个体甚至会理
本书是一本将认知行为疗法的内容和步骤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大众的书,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道路上一道卓越的里程碑。Greenberger和Padesky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系列引导问题、提示和工作表,作为逐步改善的工具和方法。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很自然地,将人的深层智慧作为礼物和他人分享。不错隐喻让我们学习分享自己的体验,给他人用同样的方法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展示出他人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通过一个个故事,了解如何向别人敞开心扉,并认同和理解别人。在故事的展示中,能够更有效地和自己之前紧缩的情感进行对话,也帮助他人过去的消极情绪。更自由地与他人以及他们的经历联结,并使用隐喻来学习如何与深层体验对话。
2017年9月,国家人社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正式终止了“心理咨询师”当时门槛过低的职业资格考试。卫计委领导多次与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负责人及秘书长谈话,希望在心理咨询师考试取消之后,作为行业协会的“注册系统”能够拿出一套“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从业人员规范和发展规划”。为此,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由钱铭怡和贾晓明负责,起草相关工作文件。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登记工作指南》对中国心理学会十余年来在制定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标准方面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和总结,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登记标准和工作伦理守则;同时也是中国心理学会发布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员从业行为规范
《系统式心理治疗工作手册》从临床实践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系统式思维指引下的家庭治疗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工具。比如:系统治疗师的立场,如何通过观察准备会谈,如何处理搜索到的海量资料,如何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如何在治疗中有效地行动,以及最后如何再重新回到治疗师的立场上来等。 全书分为六章,具体为“窥探百宝箱:工具类型和用途”、“探索、观察、开始”“处理、分析和视觉化信息”“决策:准备合同、设定目标和计划干预”“行动:干预和陪伴过程”“系统治疗中的立场、价值观和角色”。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经典教材。《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四版)》几乎囊括了心理咨询初学者所需要了解的关于面谈的一切事情:从临床面谈的基本理论到各种实践技术,从非指导性的技术到各种高级的指导性技术,从一般的面谈过程和阶段到与特殊群体的面谈……更有大量的实际案例与临床趣闻。经过全面的修订,新版对咨询面谈的阐释更加透彻、深刻,文笔更加精彩、简洁。新版主要特色包括: ·更强调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增加全新的一章,主要是关于特别不愿意参与临床面谈的来访者和灾后抚慰等对临床面谈提出特殊要求的情境。 ·增加了有关动机面谈、焦点解决以及建构主义方法的全新内容。 无论是心理咨询的初学者,还是已具有相当临床经验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阅读《心理咨询面谈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