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 临时大学 。后迁云南,改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简称 西南联大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盛产天才,影响深远。1939~1946年,汪曾祺在昆明求学、生活长达七年,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曾说: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时常深情回望这七年联大时光。翠湖、晚翠园、凤翥街、观音寺、白马庙,泡茶馆、跑警报、做同期、逛书摊,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金岳霖、吴雨僧、唐立厂,种种人事,在他笔下娓娓道来,饱含深情,蕴藉弥远,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留鸟:北方乡村的生命纪实》是一部独特的口述式家族史散文。作家刘大胜出于对出生成长之地无以替代的浓厚情怀开始写作,锡伯河川是他的诞生与启蒙之地,老屋、道路、溪流、田野、校舍等家乡 地标 ,均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深处,并筑就了其思维成长发展的根基。作家更以 留鸟 比喻生活在家乡的亲人,一次远离、一次亲近,文章之中不只有思念,还有对社会剧烈变迁的深刻思考。
汪曾祺谦称自己不是像张大千那样的真正精于吃道的大家,只是爱做做菜,爱琢磨如何能粗菜细做,爱谈吃。在他看来,谈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对文化的态度。他所谈的都是家常小菜。新摘园蔬、春韭秋菘、小市烹鲜、佛院烧笋、杨花儿萝卜、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野菜,所有这些寻常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有了活生生的烟火气,鲜活了起来。他就像街头巷尾的寻常老者,絮叨着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话里话外都是生活的滋味。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大家小书青春版 是 大家小书 青少年阅读系列板块,秉承 大家小书 的出版理念,不忘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的初衷,是一套针对青少年阅读特点而策划的文化普及丛书。所谓 大家 是指学有专长的老一辈学者,也寓意本套丛书是为大众阅读而编辑出版的,所谓 小书 ,是指所选著作都是篇幅短小的作品,用小32开印刷,便于携带阅读。本丛书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普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青少年眼界,得到文化上、文学上的滋养。 《书的故事》的作者伊林是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也是大名鼎鼎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译者是被称为 *后的闺秀 , 合肥四姐妹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的夫人,张家 二姐 张允和。《书的故事》用一个又一个的有趣的小故
阅读,是一段旅程。在这里开启一段与12位阅读文化专家同行的阅读之旅,旅途中不仅可以撷取12本阅读经典之作的精华,领略阅读的哲思与方法,还可以在12位阅读引领者的阅读观里,感受他们因阅读而丰厚立体的文化意识,而他们私享的阅读主题书单,则敞开了古今中外更为宽广的阅读之门。 正是一部部美好经典的存在和一本本阅读之书的指引,铸就了一个个阅读者的精神长廊,个体的阅读之道就此展开。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宋代出现了饮食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宋代诗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描绘、记录了宋代饮食文化的发展风貌。本书将饮食文化与诗词欣赏相结合,以诗词解说和品析宋代饮食品种,并穿插有趣的故事,引导读者发现宋代饮食中的诗意内涵。
《放松》一书是阿成先生的短篇散文集,共收录了他40余篇有关生活和人文散文、杂记。从哈尔滨的人情风物写起,一路向南串起华北、江南和南方,之后走到国外,笔下生出哥伦比亚河畔的小镇、罗马人的血液、荷兰的牧场……阿成先生的散文让人看着亲切,是一种自然的美,经历了人生情感的滋养,那亲切或可说是对读者产生慢慢渗透式的无痕迹的影响。
丰惠镇作为上虞的老县城,有1100多年历史,流传下来许多精美的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老台门已经消失,保存下来的也大多破败不堪。保护老建筑,整理老台门的资料,挖掘老县城的历史已迫在眉睫。 中共丰惠镇委员会,丰惠镇人民政府编的《丰惠老台门探秘》挖掘了70多个老台门的历史痕迹,展示了这些老台门目前的状态,介绍了老台门中走出的乡贤名人,讨论了建筑与人才之间的关联。本书由十余个作者历时两年完成,具有原创性、真实性,和一定可读性。本书通过文字帮助读者触摸老台门历史,从而达到倡议全社会保护古建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终目的。
本书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属于 君子与时代新人丛书 (4册)中的一册。本书精选了中国古今50位君子人物,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他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爱国爱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向大众展现我国丰富的 君子 形象,深厚的君子文化内涵,以利于以文化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汪曾祺以文名,散文和小说别具一格,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戏剧家,自《范进中举》始,编剧二十余年。常谓戏曲:作廿四史观,当三百篇读。本书所选文章,皆与戏曲有关,或忆人,或说事,或点评戏曲,更有关注中国戏曲发展的深沉之作。在他的笔下,裘盛戎、程砚秋、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等一代名家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十五贯》《四进士》《打渔杀家》《沙家浜》等名剧名段台前幕后一览无余。
本书延续《将相本无种:历史的闲言碎语》和《一生一个字:历史的闲言碎语》的写作体例和写作风格,形成一个系列,故从已出版的两书中可以基本了解本书的内容与特色。从取材上来说,本书的原始材料来自于二十四史中的《晋书》的记载,做到言必有据,体现历史随笔的严谨和扎实。在此基础上,注重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力求鲜为人知,使得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本身就有着较强的新鲜感和可读性。二是叙述角度力求以小见大,着眼于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历史事件的侧面细节,从文化史、生活史的角度,在不经意间探求和揭示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这可知本书有别于一般性的 说史 ,而体现文化随笔的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从内容上来说,着重体现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识,独到的见识,力求从史籍记载的夹缝中看出前人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四辑”之一种。 精选钱伯城先生随笔散文二十余篇,以怀人为主,内容涉及文化界、出版界名人的经历遭遇和往事,梳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用作者言:“内容大致是大时代或大环境中小故事、小掌故之类的小品文,或大文章中套点小文章;涉及的人和事,概从实录,不作虚语。”既可以作为案头休闲读物,又可以作为文史资料查阅。
《古代文化常识(平装)》是王力先生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简明读本,是系统认识古代文化非常重要、非常全面的基础读物。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受欢迎,屡次重印。此次整理重印,除校正了原书中一些引用文献的误字外,为帮助读者更便捷地利用《古代文化常识(平装)》,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节分,并命以新的节题。整理后的全书依然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官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十四个部分,涉及内容既包括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包括上层社会的奢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更具趣味性、更准确的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为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平装)》中特配有265幅相关的精美图片。
本散文集是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 2000 年前后创作的文化散文的结集,包括《大河遗梦》《祖槐》等 6 篇文章,均以山西地理历史文化为载体,体现了作者对散文品位的追求与思考,也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艺术特色:拒绝小情小调小格局,一山一水一塔都要站在历史、生命、自然,民族国家、人类的角度来俯察,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显示了作者的浩然正气。本书图文并茂,文字深厚朴茂,对于山西的大河文化。、寻根文化等都有深刻独到的叙写,有益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山西的悠久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山西。
本书分 何事秋风悲画扇 恨君不似江楼月 那年花好月正圆 三个篇章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九段名人爱情故事。既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的甜蜜美满,也有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的悲伤喟叹;既有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的痴狂爱恋,也有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 的清静寂定。作者用轻快的口吻、轻盈的笔触,将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三位才子,苏青、吕碧城、萧红三位才女,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薇、胡适与江冬秀三对夫妻的爱情故事描绘纸上,文字精练又不乏对细节的捕捉。通过对这些民国爱情往事的了解,相信你一定能体会到爱情更多的韵味。
《回声泉之旅》中,奥利维亚·莱恩独自背上行囊,从纽约出发,南下到基韦斯特,再北上到西雅图,完成了一场跨越北美大陆的文化探寻之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田纳西·威廉斯、约翰·契弗、约翰·贝里曼和雷蒙德·卡佛。这六个男人的一生都在与酒与混乱不堪的命运纠缠,他们从纽约喝到巴黎,从深夜痛饮至黎明,在酒吧和戒酒互助会两头缠绵,可同时他们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只是,褪去酒瘾作家的神秘外衣,他们那天才般的创造力是以什么为代价得来的呢?
图书馆,就在我们身边,但又似乎遥远,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其实,图书馆就是为天下读书人而设的,读书离不开图书馆。本书带你走进图书馆的缤纷世界,讲述图书馆的故事,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图书馆,一个当代读书人都需要了解的书的世界。
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身份证前三位数字为 310 的人,也就是上海人。他们的具体身份是电影院里的胶片放映师、艺术家、买菜做饭的年轻丈夫、新媒体人 生活在上海的他们,是与这座城市极深切有关的人,见证了上海的发展。一些在外人眼中城市微不足道的变化,在他们心中却投射下巨大的影响力,他们非常在乎诸如好几份本地杂志报纸关掉了、混堂和 大自鸣钟 消失了这类事件,这类事件和他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谈论它们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三篇小说中,每一篇都体现了现代上海人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