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讲话叫“讲张”?为什么北寺塔“不是塔”?“四摆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看到旧物事中藏着老人言,数字里也有酸甜苦辣;你会发现苏州人的小寓言连嘲讽都那么,苏州话中的历史印记是那么鲜明;你会被鱼米之乡才有的口头禅深深吸引,你会为被遗忘的生活百态无限感慨。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而本书能给关注、使用和保护苏州话,乐意融入和乐意研究苏州社会、苏州风俗、苏州情调、苏州生活方式的朋友们,带来兴趣、方便和快乐。
王建华的《鉴湖水系与越地文明》一文以个案分析为基础,从鉴湖水系的历史发展沿革中去探究“人们如何与水环境共存并协调发展的历史”,其中在鉴湖水利工程的兴废中以湖田之争作为论述的焦点,论述尤为详备。
王建华的《鉴湖水系与越地文明》一文以个案分析为基础,从鉴湖水系的历史发展沿革中去探究“人们如何与水环境共存并协调发展的历史”,其中在鉴湖水利工程的兴废中以湖田之争作为论述的焦点,论述尤为详备。
昆曲不是一种柔美小技,也不单单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范式、戏中、曲中之神,昆曲格律之中正,运气吐字之松沉,曲牌结构、舞台魅力和音乐节奏之中庸圆融,都可以让人心生敬畏,不敢造次。 作者用优美简洁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昆曲从诞生在江南的命中注定到六百年的昆曲梦娓娓道来。在书中,昆曲不再是高冷难懂的阳春白雪,而是魏良辅的昆山腔、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沈璟的“吴江派”、汤显祖的“临川派”、《牡丹亭》,是传奇里的故国旧家,是行当、唱功、做功、舞美这些美好的名词……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在水磨调里慢慢沉醉吧
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兼具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经历两千余年兴衰,至今遗存众多。如世界遗产点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个园是中国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为晚清第1园。《扬州园林/符号江苏口袋本》从扬州园林佳构及传奇演变入手,讲述精彩的中国园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