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 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 的运河带来财富,从 天真正直 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 自诩为前世杭州人 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 城市性格 ,它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 浮诞 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 偏安 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
《走读宁波》是一本宁波历史文化普及图书。全书贯通历史节点为经,串联宁波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为纬,缀珠编玉,交汇时空,以文学性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插图,展现了宁波各个历史阶段的名胜古迹及其文化特色,通过介绍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体现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文化旅游新风尚,呈现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通过生动的语言,流畅的叙述,精美的图片,在走进古迹胜景的同时也走进宁波的历史文化,在空间和时间的交汇处品读宁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
《符号江苏》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江苏**公认度和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其中不少已列为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标志性符号,体现着江苏这方水土独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展示出江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灿烂多彩。《淮扬菜》这本书,从淮扬菜的源起、风味流派、原料、名馔、苏点、名宴诸方面入手,娓娓道来,成为地区发展的 文化名片 。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专享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对非遗与旅游从简单的组合、联系向高质量、有深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就如何挖掘不同门类非遗蕴藏的价值与内涵,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苏省作为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由此,本书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思考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找出两者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和理念,探寻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该书由王稼句根据苏州乡贤顾颉刚、俞平伯、王伯祥三人半个世纪前的夙愿,在其设想的基础上,选编蔡云《吴歈百绝》,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袁学澜《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续咏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绝句》《吴郡新年杂咏》《吴门岁暮杂咏》,凡十册。蔡云、顾禄与袁学澜的生活年代分别为清乾隆道光时期和清末,其被收入本书的作品包括诗文、笔记、竹枝词等多种形式,这些著作涉及诸多清代江南风物民俗,尤为世所罕见,尤其是蔡云《吴歈百绝》和袁学澜《苏台揽胜词》等七种,系首次整理出版,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越秀是广州的中心城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荟萃和浓缩了广府文化精华的古老城区。街巷名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从城市街巷的视角,以越秀区的一个个地点为坐标,从历史、风物、人物和民俗四个主题板块,讲述越秀区街巷的故事,在故事中串起岭南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展现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风貌气质。
水晶,晶莹剔透,旷世奇石,水晶世界奇妙无穷,水晶文化源远流长,水晶知识博大精深。这天设地造的绝妙精灵,大自然大方地将它恩赐给了东海,东海因而成为名闻遐迩的水晶之都。 本书将从多角度介绍东海水晶,带领读者亲近东海水晶这个充满诱惑而又奇妙无比的水晶世界。
★金华历史悠久,文脉流传千年,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上千年的繁华熙攘写成数百个充满机趣的段子,无论是地历史、地理、美食、节令,还是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城市性格等,在这里都能找到,带你领略一个来自八婺大地的烟火人间。 ★金华的城市名来自于 神仙打架 ,人骨子里就有着革命精神,从邵飘萍、陈望道到义乌 鸡毛换糖 、永康小五金,中国革命的火种和改革开放的星火都在这里燃起,甚至连地方小吃都打个 你死我活 :肉圆分 南山派 北山派 ;饼有金华酥饼、永康肉麦饼、兰溪鸡子馃;汤圆不仅分甜咸,咸汤圆还分成糯米汤圆和豆腐汤圆 它们日常 打架 不亦乐乎,碰撞出了金华人热火朝天的幸福生活。
南京城墙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为了保卫京师而建筑的重要防御工程,是中国筑城史上成熟时期重要的代表作,也是南京城市*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它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为我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系统工程、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南京城墙已被列入中国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 备选项目 中国 明清城墙 组合项目之一。
苏州园林是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以私家园林为主,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1997年,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盛誉为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沧浪亭、怡园等。
在浙江省大力实施大花园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本书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传统村落保护实践的典型案例,总结梳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各地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所开展的保护利用创新实践,探索构建传统村落价值传承保护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的机制与路径,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宜兴紫砂 是一种产生和发展于江苏宜兴市的手工制陶工艺,这种工艺以出产于宜兴的特殊紫砂土为原料,以手工打片、拼镶成型并加以修饰和烧成为特色,传承了人类长达万年的手工制陶工艺,同时又与饮茶、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等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使紫砂陶艺成为表达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把手工制陶工艺推到了历史的*。历史上著名的宜兴紫砂壶有供春壶、大彬壶、曼生壶等。
本书着重解读扬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着意阐释作者对扬州学派、画派、清曲、昆曲、评话、戏剧、木偶剧、文选学等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独到见解,着力探索新时期扬州文化发展的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学术性和实践性,对于进一步发掘扬州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扬州文化的独特魅力,焕发扬州文化的生机活力,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王艮,明代哲学家,人称王泰州。泰州学派的影响超过了王守仁后学的各个学派。 本书从泰州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起源及发展、创始人及其主要流派介绍,学派的影响及文化遗存等几个方面对泰州学派做了全面介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上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变化和扩散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区域的文化、经济背景,孕育了各地不同的人群性格。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纷繁复杂,风俗习尚也丰富多彩。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对各地人文现象给予特殊的关注。 本书试图勾勒出绍兴师爷的区域乡土背景,绍兴师爷在传统政治体制下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对于明清社会风尚的重大影响。
本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选编了35位诗人吟咏宁波的80首唐诗,按诗人出生或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对选录唐诗进行深入解读,包括疏通诗文大意、解释词语、概括思想内容、点评艺术性、抉发文化或审美价值等。作者抉剔谨严,考证细致,解读精准,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与可读性。所收唐诗内容涉及宁波的自然环境、政治人文、风物特产、社会民俗、宗教文化等诸多信息,为读者重构了宁波唐诗文化的瑰丽图景。本书以诗证史、以史证诗,是诗歌文学与地方史文化的深度结合。作为浙东 唐诗之路 的重要文献支撑,为宁波的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作了较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