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可能回应当下的时代变局、生活处境吗?或许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答案。“九诗心”,指九位在时代动荡的阵痛中求索人生方向的诗人(屈原、李陵、曹丕、陶渊明、杜甫、欧阳修、李清照、文天祥、吴梅村)。他们的处境和生命之问,每一个后疫情时代的人都会感同身受。通过诗歌,我们得以看见人如何在大的时代纷乱中,转化生命的痛苦,获得个体的从容和内心的稳定;也得以看见,对于人生的根本处境,人可以作出怎样的回答。作者以女性学者的细腻浪漫,挖掘诗人不为人知的一面,构建丰满立体的九位诗人;以诗性文笔,带读者跨越古文障碍,直抵千年幽微心事,照见共通的生命处境;以扎实的文献校勘和文史互证,再现诗人心灵与现实冲突的历史现场。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写的一部小说,被列为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之一。该书写成于1906年,最初连载于《绣像小说》,后又连载于天津《日日新闻》。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清官中的酷吏)误国,清官害民,独具慧眼地指出清官的昏庸常常比贪官更甚。同时,小说在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提炼、生活哲学及艺术、女性审美和平等、人物心理及音乐景物描写等多方面皆达到了极其高超的境界。齐鲁书社1981年出版过严薇青校注本(此本1985年修订过),市场认可度很高。此次整理,以齐鲁书社1985年版为底本,参校他本,附录相关评点资料,布面精装,力争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阅读与典藏的优良版本。
《封神演义》写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西周英雄次第出场,非人间的神、魔都下界来助阵。人、神、魔相斗,千奇百怪的厉害武器、千万种的法术变幻,充满着中国文字特有的名词性的想象力和出神入化的美感。其中的人物姜子牙、黄飞虎、哪吒、闻太师、土行孙等,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本书是简写本,十个英雄故事,一部西周英雄史。
《孽海花》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几乎同时出现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鲁迅曾称赞《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孽海花》原由金松岑创意,并写出了六回,**、二两回发表在1903年10月出版的留学生杂志《江苏》上;同年夏秋之交,金氏将原稿移交曾朴续作。《孽海花》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三十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反映了晚清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和巅*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们已经成为广大读者首*的文学启蒙书和反复咀嚼的经典之作。“四大名著大字本”是在我社优质版本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新版本,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 1、文字沿用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大名著”经典版本。内容完整,整理严谨,注释准确(四本注释共计4100余条)。 2、各书含有美观实用的图表:《水浒传》中附有“《水浒传》英雄谱”;《三国演义》中附有“三国演义地图”和“三国时期大事年表”;《西游记》中附有“西游取经历难平妖简表”;《红楼梦》中附有“《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表”和“《红楼梦》主仆关系表”。 3、正文字号12.5磅(大于小四〔12磅〕,小于四号〔14磅〕字),字大行疏,能减轻阅读时的视力压力。 4
《镜花缘》是清代长篇小说中十分奇特的一部,全书一百回。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作者以奇幻的笔法,揭示了人间社会的种种风俗败坏和道德堕落,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现实意义。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中突出地描摹了女子的才华,体现尊重女权的思想。全书以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展示万般世相。 此次重版,以经典的张友鹤先生校注本为基础,随书附赠《镜花缘唐敖出海游历路径表》,便于读者 好地把握原书内容。
《隋唐演义》(精装插图本)是“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中的一种。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即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整理与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出版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中国古典小说作品。这些作品的整理者,均为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如聂绀弩、张友鸾、张友鹤、张慧剑、黄肃秋、顾学颉、陈迩冬、戴鸿森、启功、冯其庸、袁世硕、朱其铠、李伯齐等,他们精心的校勘、标点、注释使这些读本成为影响几代读者的经典。“中国古典小说藏本(精装插图本)”丛书将这些优秀的经典之作集结在一起,再次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和编校,以期更加完善;所选插图为名家绘画或精美绣像,如孙温绘《红楼梦》、孙继芳绘《镜花缘》、金协中绘《三国演义》、程十髮绘《儒林外史》等,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 《隋唐演义》从隋主伐陈一直写到唐明皇死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作者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清代社会的世间万象,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本版为方便读者阅读,根据情节内容,配有名家程十髪所绘插图,为阅读提供必要辅助。胡适曾将《儒林外史》与《水浒传》、《西游记》以及《红楼梦》并列,视为“吾国第一流小说”,鲁迅则认为《儒林外史》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儒林外史》自在我社整理出版以来,数十年一直在同类书中有良好的口碑和极高的销量。其中的《范进中举》更是被广大读者所熟知。我社为老字号出版社,是国内文学、语文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强,在业界素享盛誉,我社图书是读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选择阅读的版本。
该书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将小说解读、伦理批评和叙事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从作者、作品和接受等角度对我国古典小说内容和形式方面的 美善相济 进行阐发。阐发时,既有对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又建构了意图伦理、故事伦理、叙述伦理、接受伦理的研究框架,弥补了国内叙事学研究对古典小说关注的不足,完善了叙事伦理的理论构建,突出了叙事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外的叙事伦理研究形成对照。本书理据充分,注重思辨,时有新意,力图给学界同行以启发。
这是本蒙古长篇小说。书前有《红云泪原序》一篇。《原序》中谈到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乐园——家庭花园西北角的一片浓郁茂密的绿荫,充满对童年时代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书末称该书于“顺治二年孟秋月十七日”撰写毕,这显然是托词。【藏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尹湛纳希在一首诗中,曾谈到《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这三部小说的素材,说:“两层楼之上又耸立起一层,《一层楼》《泣红亭》中璞玉公子并非杜撰;他是朝邑润亭的家父大人,从‘忠信府’这独特的名称即可了然。日后看到《红云泪》中的如玉公子,正是璞玉公子的第七子尹湛纳希。”作者告诉读者,《一层楼》《泣红亭》中的璞玉取材尹湛纳希的父亲旺钦巴拉,《红云泪》中的如玉公子取材尹湛纳希,所以是璞玉公子的第七子。《红云泪》的故事大约发生在19世纪50年
打动千万人的经典《蒋勋说红楼梦》推出“青春版”,这一次蒋勋先生将数十年阅读《红楼梦》的心血之作献给青少年。蒋勋读红楼,林青霞、海清、林怀民等一众名人倾力推荐,著名教育家叶嘉莹先生称赞“不但细致,而且非常深刻”。 跟蒋勋读《红楼梦》,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青少年读者逐字逐句地细读小说,感受少年人的成长,看懂每个人在自己处境的不易,发掘人性的闪光点。 蒋勋曾说:《红楼梦》对他优选的帮助是让他能够回到十二三岁,《红楼梦》最想表达的是,活出你生命好看好的部分,让这个生命发光。它是优选的青少年读物,甚至西方写青少年的书,都没有像《红楼梦》写得这么好。 《蒋勋说红楼梦·青春版》,在蒋勋包容和善意的解读中,让青少年感悟美,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红楼梦(3册)》 《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时代家族和社会的没落。《红楼梦》的版本较为复杂,主要分为抄本和刊刻本两类,早期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多以《石头记》为书名,内容不全,主要保留了前八十回内容。刻本主要是程伟元、高鹗合作整理的百二十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整理本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各抄本和程、高刻本;后四十回,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底本,又参校了其他三个程甲本和一个程乙本。此外,还做了两千多条注释。这是一个很好精良的《红楼梦》整理本。 《三国演义(2册)》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著,分为德行、言语等36篇,记载东汉至魏晋时人的言谈与事迹,是一部在文学及史学上均有重要价值且影响深远的著作,对于了解当时人的思想与社会风尚亦提供了大量 的材料。其书有梁刘孝标注。杨勇先生的校笺,是在旧注基础上,旁通八代之籍,搜罗诸本之长而成,后又反复修订,在资料和学术见解上均有独到价值。书前有饶宗颐、柳存仁二位先生作序,书后附有汪藻《世说新语人名谱校笺》以及《世说新语人名异称表》《世说新语人名索引》等,为读者的阅读使用提供了极大方便。
《回到明朝去逛街——〈不一样的清明上河图〉》是研究明朝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专著。本书按照画作顺序共分为100个专题,有杂货行、说书处、铁匠行、染坊、琴行、医院、典当处、纸铺扇铺、家具店、字画店等。 每个专题结合历史典籍、历代笔记、明清小说对画中的民俗、商铺、行业、器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解读。阅读本书,犹如搭乘时光机重返500年前的苏州街头,品味大明一朝的绝世风华与人间烟火。
本书是一部评论历代诗歌的诗话著作,共二十卷。计内编六卷,分论古、近体诗;外编六卷,历评周、汉、六朝、唐、宋、元各代诗歌;杂编六卷,主要谈亡佚篇章、载籍,以及北朝、五代、南宋和金代诗;续编两卷,论明洪武至嘉靖年间的作品。全书评点鞭辟入里,眼光独到,于诗海之中抉隐索微,对历代诗人指陈得失,多有前人未发之论。故书成后不但在中国为后学所称道,亦曾对日本诗坛产生深远影响。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目前与沈周、仇英、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的后裔、门生,也将文徵明书法、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对明代的书画艺术影响深远。 本书是目前专享一部文徵明的年谱著作。作者周道振、张月尊研究文氏多年,有《文徵明全集》整理本,本年谱为其研究文氏生平、著作、书画、交游等的成果结晶。本书搜集了大量与文徵明及其家族、交游、门生有关的传记、诗文和书画作品信息,内容极为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文徵明其人及其文学、艺术成就的书。
张岱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审视西湖山水风物,并重视历史故事的挖掘,探本求源,以成《西湖梦寻》。其写景,自然传神,独抒性灵;其评史,爱恨分明,公正客观。《西湖梦寻》共五卷,成书于清朝康熙十年(二八七一)。以有限的篇幅展现了西湖山水、名胜及风俗、人物,笔墨简练淡雅,宁静清深,文人气息浓厚,实为张岱散文风貌的集中体现。《西湖梦寻》所展示给我们的正是这份闲情逸致,从中我们可窥探到作者寄身世外的妙趣所在。总体来讲,《西湖梦寻》格调清新自然、情趣颇丰、韵味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全书追述了西湖往日之胜,寄托了作者爱国情思。张岱在《西湖梦寻》的写作中每有借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之处,但其写景描物却速胜于《西湖游览志》。为求完备,向读者呈现一个全方位的《西湖梦寻》,本书前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