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写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西周英雄次第出场,非人间的神、魔都下界来助阵。人、神、魔相斗,千奇百怪的厉害武器、千万种的法术变幻,充满着中国文字特有的名词性的想象力和出神入化的美感。其中的人物姜子牙、黄飞虎、哪吒、闻太师、土行孙等,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本书是简写本,十个英雄故事,一部西周英雄史。
《孽海花》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几乎同时出现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鲁迅曾称赞《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孽海花》原由金松岑创意,并写出了六回,**、二两回发表在1903年10月出版的留学生杂志《江苏》上;同年夏秋之交,金氏将原稿移交曾朴续作。《孽海花》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三十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反映了晚清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著,张慧剑校注。作者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清代社会的世间万象,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本版为方便读者阅读,根据情节内容,配有名家程十髪所绘插图,为阅读提供必要辅助。胡适曾将《儒林外史》与《水浒传》、《西游记》以及《红楼梦》并列,视为“吾国第一流小说”,鲁迅则认为《儒林外史》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儒林外史》自在我社整理出版以来,数十年一直在同类书中有良好的口碑和极高的销量。其中的《范进中举》更是被广大读者所熟知。我社为老字号出版社,是国内文学、语文读物出版的重镇,编校质量上乘,品牌号召力强,在业界素享盛誉,我社图书是读者朋友们可以放心选择阅读的版本。
该书以文本细读为基础,将小说解读、伦理批评和叙事学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从作者、作品和接受等角度对我国古典小说内容和形式方面的 美善相济 进行阐发。阐发时,既有对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分析,又建构了意图伦理、故事伦理、叙述伦理、接受伦理的研究框架,弥补了国内叙事学研究对古典小说关注的不足,完善了叙事伦理的理论构建,突出了叙事学研究的本土化,与国外的叙事伦理研究形成对照。本书理据充分,注重思辨,时有新意,力图给学界同行以启发。
这是本蒙古长篇小说。书前有《红云泪原序》一篇。《原序》中谈到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乐园——家庭花园西北角的一片浓郁茂密的绿荫,充满对童年时代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书末称该书于“顺治二年孟秋月十七日”撰写毕,这显然是托词。【藏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尹湛纳希在一首诗中,曾谈到《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这三部小说的素材,说:“两层楼之上又耸立起一层,《一层楼》《泣红亭》中璞玉公子并非杜撰;他是朝邑润亭的家父大人,从‘忠信府’这独特的名称即可了然。日后看到《红云泪》中的如玉公子,正是璞玉公子的第七子尹湛纳希。”作者告诉读者,《一层楼》《泣红亭》中的璞玉取材尹湛纳希的父亲旺钦巴拉,《红云泪》中的如玉公子取材尹湛纳希,所以是璞玉公子的第七子。《红云泪》的故事大约发生在19世纪50年
辛弃疾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而终生不被重用,发为歌词,悲壮激越。施议对撰的《辛弃疾词选评》将辛词按人生阶段分为四部分,以作品为例证,剖析体制,剖露心迹,展示其人其词之面目及本色,以生平叙述统领名篇注释评析,见解独特。
这是一本讲解传统诗词写作的大众普及读物。作者久负诗名,深明诗词创作的甘苦,故能将什么是好诗好词,怎样才能写出好诗好词,讲得简明著切,启人至深。书中既有诗词欣赏、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进阶的写作技巧。写法上深入透彻,而又浅近明白,适合一切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继《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之后,特针对零基础的诗词爱好者,撰写此书。从诗词的格律、押韵、平仄、属对、粘对、炼句、排布意象、虚实相生、借题发挥等方面,翔实切当地讲解了学写诗词的诸要领。本书还解答了为什么要学写诗词、好诗都被唐人做完了吗、为什么总也写不好诗词等诗词爱好者常有的疑惑。既有诗词理论上的讲解,也有实际的诗词写作指导,堪为初学诗词者指示门径。 本书语言通俗,富含知识性,同时兼顾了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对诗词爱好者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精选散文集。精选了他创作的各种散文百余篇。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的词坛新。他有深厚的辞章修养,妙解音律,有“顾曲周郎”之誉。他作词既重篇章辞句,又重音律之美;能清能丽,亦雅亦俗。从风格情调和艺术技巧上来看,他的词的确称得上是当行本色的好词。 刘扬忠撰的《周邦彦词选评》收入周邦彦在各个时期创作的各种风格的词作共80首,注释简洁明了,评点短小精悍,尤能发掘清真词的隐微。
《牡丹亭》是明代“主情”思想新潮的结晶, 是明清传奇史的一座高峰, 数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 甚至有读者、演员为之心碎而死, 至今仍是昆曲艺术代表作之一。本书在汤显祖《牡丹亭》的五十五出中选取了三十六出, 摘录其精华片段, 对其原文情节串讲、阐释引申、赏析解读, 重点剖析所用典故和元明时期较难解的口语。同时突出人物形象和情感细腻幽微之处, 文笔清晰优美, 通俗浅显, 可读性强, 既有学术价值, 又有普及价值。
明代 作家凌濛初之《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人们习惯合称为《二拍》。这两部脍炙人口的奇书,共有短篇小说七十八篇,杂剧一个。 这本《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 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贰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划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 值得一读。
曾朴编著的《孽海花(插图本)》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这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本书中笔墨 为集中也 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写他们的虚伪造作,写他们面对西方文明冲突时的庸腐无能。和其他三部谴责小说相比,本书突出的特点是所写大都影射真人真事,书中的人物可以和近代一些名人一一对应,如金汮指洪钧,傅彩云指赛金花,翁叔平指翁同龢,梁超如指梁启超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林则徐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政治活动家,并非纯粹的文人学者和诗人,但这并不妨碍其诗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林则徐的作品从内容上看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纪实性特点,同时又具壮怀激烈、文采横溢的艺术特征。通过阅读林则徐的诗文作品,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内容,更加形象且深刻地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气以及林则徐本人的气魄和精神。该书注释精详,能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对作品进行细致介绍。经过杨国桢先生的选编注释,这些作品更加具有可读性。
凌濛初的《二拍(二刻拍案惊奇)》是我国流传颇广的古典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的一部。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其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然又合情合理:人物内心刻画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这些小说,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向读者讲述了许多令人拍案惊奇的故事。
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记载了宋代名园共19处,依次是: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花园子、苗帅园、赵韩王园、李氏仁丰园、松岛、东园、紫金台张氏园、水北胡氏园、大字寺园、归仁园、独乐园、湖园和吕文穆园。这些名园园主的身份有三种:一是公卿贵官;二是贵族富户;三是僧人,即“僧坊”。主要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变迁、景物形胜、亭榭布置、花木种类等内容。旨在说明“洛阳之盛衰者,天下治乱之候也”“且夫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作者对其进行详注、详析和新译,力求准确地对其中的文字进行释义、翻译和赏析;在每篇赏析文章之后,附上一首或者数首诗词,增加其文采;在每个“名园”之后和全书的后面都有附录,收录与该名园有关的诗词文,以丰富和充实“
《新石头记》名为《红楼梦》续书,实际上,吴趼人在这本书里只是借用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如贾宝玉、薛蟠等。小说讲述贾宝玉再入凡尘,早已物是人非,眼里看到的是迥异于过去的新时代。他在游历过程中见识了枪炮、教会、西医、水师、电气、猎艇、工厂,震撼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
《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双凤奇缘 贪欣误 珍珠舶》为《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文库》之第九卷,收入清代章回小说《双凤奇缘》及明代小说集《贪欣误》、清代小说集《珍珠舶》。 《双凤奇缘》全称《昭君和番双凤奇缘传》,八卷八十回,有清代嘉庆年间兆敬堂刊本。书中不题撰人,唯序署“雪樵主人梓定”。故作者是否雪樵主人,雪樵主人又系何人,皆不得而知。 《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双凤奇缘 贪欣误 珍珠舶》为白话章回小说,写汉代王昭君出番和亲的故事。“昭君出塞”,一直是历史文学作品表现的热点,由此衍生的戏曲、小说层出不穷。《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双凤奇缘 贪欣误 珍珠舶》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在传统题材之中另辟蹊径,别出新意,在昭君王嫱之外,又化出王嫱之妹“赛昭君”王娉,故此书称“双凤奇缘”。同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