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史》是由法兰西学术院院士格扎维埃?达尔科写给法国大学生、中学生的一本法国文学入门指南。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用轻松的笔调勾勒出了法国自中世纪至今的文学发展历程。涵盖了造就法国文学的社会环境、时代变迁、人文思想,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文学类型和文学流派,兼及主要作家作品分析。 与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史书写不同的是,本书不流于专业术语的堆砌,而是通过总年表、政治和文学大事年表、主要作家生平表、文学概览图等图表的形式明了地概括了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以学术视角讲述历史的同时,系统梳理了各时期的文学特征,全面解析了文学现象的前因后果。相较于同期的文学史作品,本书专辟章节介绍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的法国文学面貌,尤为完整地呈现了法国当代文学概况。
五卷本的 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丛书 对作为整体的百年中国乡土小说批评与研究自身进行研究,梳理了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百年发展历史,是关于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研究。 这是一部有史实、有史识、有胆识的学术著作,其研究必将丰富百年现代文学的研究维度、学术建构、审美观念和思想领域,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
本书是从古代到现在的文学批评史指南。它不仅提供了文学批评的主要运动、人物和文本的概览,也提供了能使学生们在语境之中去了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 本书的结构大体上按年代顺序编排。它从对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解出发,揭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基础和范畴。同样,就以后的各个时期而言,本书提供了各种背景性信息,无论是关于洛克的哲学、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理论,还是弗洛伊德对文明的看法,本书将这些信息与文学批评思想的重要人物和文本结合了起来。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一百多个关键时刻为切入点,整部文学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杨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学”新诠,止于当代作家韩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记“火星照耀美国”。在这“漫长的现代”过程里,中国文学经历剧烈变动,发展出极为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本书希望所展现的中国文学现象犹如星罗棋布,一方面闪烁着特别的历史时刻和文学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识别的星象坐标,从而让文学、历史的关联性彰显出来。“何为文学史”?“文学史何为”?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期望向世界读者呈现中国文学现代性之一端,同时反思目前文学史书写、阅读、教学的局限与可能。
《晋书》130卷,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其叙事自司马懿始,至刘裕取代东晋止,记载了两晋的历史,并以“载记”形式,兼叙了割据政权“十六国”的事迹。此点校本以金陵书局本为底本,与宋本(百衲本)、清武英殿本互校,并参考了元、明各版本中的文字歧异,择善而从。对前人校勘成果,多有汲取。
《中国文学史料学》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潘树广教授主持。 全书上下两册,100万字。分为八编:编 通论,第二编 史源论,第三编 检索方法论,第四编 鉴别方法论,第五编 文学史料分论(上),第六编 文学史料分论(下),第七编 编纂方法论,第八编 现代技术应用论。是一部通贯古今的通论性文学史料学著作,目前国内部文学史料学通论。 贾植芳先生序,引用或论及的文献资料至2010年底。
本书论述从先秦至清代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演变过程,材料收集规模庞大,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铺设了未来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上卷(先秦至北宋部分)出版时即引起当时学界的关注,并经胡适审定作为大学教学用书,此后国内一些大学中文系陆续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本书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由M.A.R.哈比布所著的《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是从古代到现在的文学批评史指南。它不仅提供了文学批评的主要运动、人物和文本的概览,也提供了能使学生们在语境之中去了解的文化、历史和哲学背景。 本书的结构大体上按年代顺序编排。它从对古典文学批评的理解出发,揭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哲学思想的基础和范畴。同样,就以后的各个时期而言,本书提供了各种背景性信息,无论是关于洛克的哲学、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理论,还是弗洛伊德对文明的看法,本书将这些信息与文学批评思想的重要人物和文本结合了起来。
《增订文心雕龙集校合编》主要内容为《文心雕龙》传世三大孤本唐敦煌写本残卷、宋刊《太平御览》征引文本、元至正刊本的原貌影印与集校,卷首著名“龙学”家王元化、王更生序和集校者总述三大孤本的前言。书末附录《异文对照表》、《研究论文选录》、《成教录》、《后记》。 《增订文心雕龙集校合编》集校使用了诸多善本,汇聚了古今学者的主要校勘成果,其全面性受到王元化先生的高度称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各类天文望远镜原理和设计的专著。涉及各类天文望远镜的原理、技术及设计,内容包括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人造引导星,斑点,能量和振幅干涉仪,口径综合,全息面形测量,红外信号调制,光学桁架,隐形面形设计,激光干涉仪,车任科夫荧光探测器,大视场后向反射器,X射线和伽吗射线的成像,精密测量系统等等。望远镜的各个专门部件的设计原理分别在相关的章节中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将原理应用到各类望远镜中。
《聊斋志异》是一部雅俗共赏、跨越国界、魅力非凡的小说。它既是普及的小说,又是深奥的文学经典。说它普及,【崂山道士】、【画皮】等故事,小学生都能讲;说它深奥,全世界多少所大学教授拿它开专题课,博士拿它写毕业论文,一代代学者皓首穷经地点评它、研究它,古今中外的作家,从乾隆年间的纪晓岚到当代诺贝尔奖得主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从各种角度解读它并借鉴它。特别有意思的是,*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夕几次谈到《聊斋志异》;邓小平生平酷爱《聊斋》,外出视察时总随身携带《聊斋志异》,他的著名的【猫】论【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得自《聊斋》的【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聊斋志异》和《红楼梦》,一短一长,一文一白,双峰对峙,万古流芳。《聊斋志异》的短篇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代
本书以历史为线索,分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叙述了中国文学思想之萌芽至晚唐五代的文学思想,详细地分析了各个时间段文学思想的特征和意义,并梳理出各个阶段文学思想的因承转接线索,力求以宏观的视野去观察和阐明文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的真实过程。
对于《李长之文集》的厘定,基本上以类为经,以发表的时间为纬:取其《迎中国的文艺复兴》、《孔子的故事》及散篇的论述教育文化的论文编为辑社会文化卷;取其《鲁迅批判》及其相关鲁迅的论文与其他有关现当代文学的论文编为第二辑鲁迅及现当代文学卷;取其《批评精神》、《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梦雨集》、《苦雾集》及其相关文艺理论的论文编为第三辑文艺理论卷;取其书评编为第四辑书评卷:取其《中国文学史略稿》编为第五辑中国文学史略稿卷;取其《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韩愈》、《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白》、《陶渊明传论》及相关的古典文学论文编为第六辑、第七辑古典文学卷:取其诗歌《夜宴》、《星的颂歌》及其创作的童话《大理石的小菩萨》、《龙伯国》和散文编为第八辑诗歌童话散文卷;取其《北欧
李梦阳作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前七子”领袖,文名早著,广交文友,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李梦阳集校笺》以明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校刻本《空同子集》为底本,并补遗诗五十五首、文八篇。每篇诗文后附校勘记、笺证、集评,加标专名线。另撰前言对李梦阳文学创作及理论加以述评,详细考述李梦阳集的编纂、流传及版本情况。末附有关生平传记资料、历代序跋与版本题跋记,乃至书信及唱和酬答诗作。
书号:9787521766479 书名: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 定价:2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冯先生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尤其是《红楼梦》研究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1947年发表《澄江八日记》,到付梓之前新加录的红学考证图片,《瓜饭楼丛稿》收集的学术成果时间跨度长达60余年,这对于冯其庸本人及国学脉络,都可谓一次虔诚梳理和精妙展示。“瓜饭楼”三字源自冯其庸书斋名,用来记忆以瓜代饭的苦难岁月,冯先生自命“瓜饭楼主”,书斋内常以南瓜作为陈设。 《瓜饭楼丛稿》除去《瓜饭楼丛稿总目》和《冯其庸学术简谱》之外,其余33卷厘为《冯其庸文集》、《冯其庸评批集》和《冯其庸辑校集》三部分。 《冯其庸文集》是作者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