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没有灵感怎么办?小说题材是否有禁忌?反面角色有哪些特权?让人手不释卷的秘诀是什么?怎样让读者代入情感?如何从电影和漫画作品中偷师? 贵志祐介认为,小说写作不能是作者的自娱自乐,而是要想方设法取悦读者、服务读者。如何才能写出让读者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小说呢? 横扫恐怖、推理、科幻领域小说大奖的多栖作家贵志祐介,从灵感、大纲、角色、写法、推敲、技巧六个维度,列出七十二个要点,结合自身作品案例,真诚解说小说创作理念和技法,手把手带你写出引人入胜的小说。
纪德君编写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主要从史传、说书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入手,探寻了古代小说的生成机制、叙事特点及其文体形态,发表了一些较有启发性的见解,诸如:早期的章回体历史演义,主要是通过“按鉴”的方式从“通鉴”类史书中衍生出来的;通俗小说文体中诸多“非书面”的口头创作特征,是基于口头记忆、书场演出、听众接受以及说书伎艺的传承等需要而产生的;通俗小说的编刨,在不同程度上受编创者、出版者、评点者、接受者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另外,《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生成及其他》还对通俗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以及明清小说研究中流行的某些观点、存在的分歧或争议等进行了反思,这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日本汉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繁衍域外的一大分支,在其1300余年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从依赖到独立的发展历程,产生过数以千计的诗人和数十万首诗篇,成就斐然。作者马歌东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应邀赴日讲学,陕西师大亦地处古都长安,这使得作者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学本位优势及地理优势。《日本汉诗溯源比较研究》史料翔实考究,逻辑清晰严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针对日本汉诗研究的著作。
书稿共分八章,分别是先秦文学批评、两汉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隋唐文学批评、宋金元文学批评、明代文学批评、清代文学批评和近代文学批评。全书重点是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脉络做出详细描述,并突出批评文体在文学批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安立志编著的《薛蟠的文学观》是“四方风杂文文丛”之一。《薛蟠的文学观》一方面就“红”说“红”。即通篇只对《红楼梦》的事件或情节进行分析或解读,现实事件或情势未着一字,虽然文章主旨稍显隐晦与曲折,读者自可体到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借“红”说今。文章借用某些现实事件或时尚提法作为引子或由头,而分析的对象与主体却是《红楼梦》的人物与情节。这类文章的主旨较前者略微明显或浅露,目的在于提示文章宗旨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评价与分析。以“红”证今也是本书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以当今社会的现象或事件作为分析主体,《红楼梦》的事件或人物只是作为分析工具或材料陪衬。这类的文章较少,但也算其中之一类。
《绚烂与宁静》是作家红柯的一部散文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西部各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收集了作者2005年至2014年间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西部各民族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地方多是作者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透过文字,可以感觉出作者对其怀有深厚的情感,对其地域文化具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豪感。另一部分记录的是作者对于黄河中上游各民族民间艺术的考察,涉及了民间的剪纸、刺绣、木雕、砖刻等。作者沿黄河走访了大量民间艺人,根据采访,如实记录了他们的学艺过程和生活状态。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留存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春秋战国的长期混乱结束于秦的统一,秦朝强盛而短暂,秦末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在政体上对秦多所承袭,但其立国精神却是承袭三代尤其是西周初年的;魏晋南北朝的长期混乱结束于隋,隋也强大而短暂,隋末群雄并起局面中建立起来的唐王朝所处时代特点近似于汉。唐王朝为避免魏晋至隋短祚王朝的命运,把目光投向汉朝,把汉朝作为建政的楷模。对汉代文化的重视,对汉朝的向往,是唐朝创造繁荣文化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唐朝与汉朝中间相隔数百年,唐朝对汉代的传承主要是文化精神,与唐代文学有关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唐人对汉人在知识结构上的继承;其二,汉代文化精神对唐代文学表达方式的影响;其三,汉人的行为方式对唐代作家行为方式的影响
《我的批评观》是作者多年文学评论的总结。作为文学评论家,批评也是他们对待文学作品的一种态度。他们为了能全面、准确评估作品,必须留心与阅读那些并非能唤起他们审美趣味的作品,他们可以多角度地、全面地观察和对待一部作品 不像一般读者那样只求感官上的满足,文学评论家是自由的,他们会对一部艺术品讲出一般读者讲不出的道理来。从他们出于职业需要关注艺术和阅读作品来讲,他们又是不自由的,他们无法将全身心投入艺术境界中,当他们开始面对作品时,便带有某种理论上的发现欲和一种期盼获得批评冲动的职业心理。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全面了解文学评论这一职业特点,以及作者个人的一些文学看法和观点。
本书是小说创作的入门书籍。全书从小说的结构、内容、风格等方面展开叙述,联系作家、读者和出版人等相关要素,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本书对于初次尝试创作小说或其他叙事类作品的人来说,是一本极其重要的指导书籍。本书特色:列举了众多著名小说家创作小说的经验,并结合具体的创作手法,由创作准备、创作过程到创作完成后的出版合作都做了细致的讲述,给予初次创作叙事类作品的作者莫大的指导,打消阅读者有关小说创作的大部分疑虑。
《文史哲丛刊》主要收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表在《文史哲》杂志上的精品力作(个别专集兼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章),按专题的形式结集出版。本书收录了丁玲、李希凡、孙范今等26位名家学者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集中展现了中国文学及其研究在走向现代进程中的艰辛和执着追求。
本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一线教学情况,在内容处理及编写上注重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采用理论—实践—提高的编写思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幼儿文学的主要接受方式是听觉和视觉,而不是阅读,通过对幼儿文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实例的分析,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带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技能点的掌握。同时引入相应的知识拓展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扩展学生思路,达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 本书主体内容包括幼儿文学概述、幼儿诗歌、童话、寓言、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故事、幼儿戏剧,各部分可细分为基本常识、欣赏与创作、教学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富含实例与赏析,创作与教学等,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与生动实用的实例操作,让教师更方便把握学前教育学生实际所需的幼儿文学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更好
本书对我国传统小说: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掘和整理出小说的传统。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唐诗美学精读》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木心所著的《爱默生家的恶客(精)》为木心先生的散文作品集,《爱默生家的恶客(精)》内中具体收录了:《圆光》、《末班车的乘客》、《大西洋赌城之夜》、《恒河·莲花·姐妹》、《爱默生家的恶客》、《大宋母仪》、《诛枭记》、《7克》、《你还在这里》、《草色》等文章。
新时期文学四十年有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 和同时代的作家、批评家们,既是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 当事人 ,同时也是它的 创造者 。对当事人的记忆进行辨析、甄别,也是文学史研究重要的话题。作者在进行文学分析的时候,注重从 记忆与文学的叠合 入手进行论述,既尊重文学史当事人的历史记忆,又要严肃地去分辨分析这些记忆,明辨哪些是文学思潮、口号的主观重构,哪些又与个人命运相关,在几种看似不同的记忆中重新认识文学发展规律和局限的问题。
《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第二版)》的独优惠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作者提出,“‘汉诗是汉字写成的’是重新理解古典诗歌尤其是特别凸显着中国诗特色
《幻变的蝴蝶:先锋之后的文学景观》主要讲了先锋文学这一文学现象。先锋文学的精神根本上是与五四文学精神相传承的,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世界视野与变革精神。它们一前一后,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使得她由古老和封闭的状态,得以成为能够与世界对话的文学。这本小书的价值在于:针对于先锋文学的运动终结之后的流变踪迹,有些许粗疏零星的观察;对于新潮与先锋文学的研究方法与路径,有点滴的思考与寻索;对于先锋作家在近些年中的创作,也有并不全面的追踪与分析。作者通过作家作品的分析,得出了先锋文学的这些分析和方法,也是对先锋文学研究的一种纪念。
本书为阿甘本的美学专著,他通过对诗歌、散文、语言、政治、正义、爱与耻辱等主题之间一系列碎片的分析,进入了哲学与诗歌的区别这一主题。这些论述没有形成贯穿全文的一致说法,但他通过打破逻各斯的,使诗歌与哲学之间的区别不再明显。通过使用各种文学手法,包括寓言、格言、谜语、短故事以及各种“简单形式”,阿甘本在实践中演示了一种批评方式,它带来的是一种经验、一种觉醒,在这里,思想的问题成为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