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本书是一部关于《金瓶梅》版本研究方面的权威性著作,在2015年10月我社出版的平装本的基础上增订而成。该次增订增加了若干章节和图片,详细介绍了《金瓶梅》从问世抄本到2014年齐鲁书社重印张评本在内近百种版本,涉及了《金瓶梅》现存的主要版本系统,论述了各种版本之间的差异及特点,兼及校勘考辩。同时,对《金瓶梅》的现代出版、海外传播、续书等情况有所论述。全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是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金学著作。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其脂砚斋评点也是与其正文内容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历来为学界所重。这些评点不仅为研究《红楼梦》及曹雪芹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理论批评价值。但目前所见十余种脂评本的文字,或同或异,或详或略,情况极为复杂。为此,本书将各脂本的评语汇集、配齐、校订,旨在为读者呈现一部完整、统一、简便的脂评本《红楼梦》,以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欣赏
《鲍鹏山古典今解 新说 水浒 》分章解读了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五位主要人物。解读的原则是两少两多:少讲情节,少说是什么;多讲细节,多讲细节中隐藏的为什么,唯细节中才有真相,才有物、有事、有情、有味,才有无比丰富的人性、文化与思想深度。本书*早是央视《百家讲坛》 新说水浒 的稿本。鲍鹏山作为央视《百家讲坛》四大名著系列*后的压轴嘉宾,登坛后人气直逼易中天,获得学界与广大读者空前一致的好评,被称为当代金圣叹,是当前讲评《水浒》*好的学者。易中天评本书: 比原著更有思想,比学术论文更有趣味。 全国重点中学语文历史教师推荐学生书。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莎氏倾注了非常多心血和个人情感的一项诗歌工程。本书中,身兼学者、诗人、翻译家三重身份的包慧怡,从思想史、语言发展史、文学与文化等各种角度对之进行解读。这是中文语境中逐篇精读莎士比亚整个 诗系列 的专著。这些诗歌既可以作为抒情诗杰作一首首单独解读,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四幕连环剧,有着起承转合、跌宕起伏的情节。 全书将体量宏大的154首十四行诗分为六大主题:聚焦青春、美与繁衍的 惜时诗 ;探讨诗艺与永恒的 元诗 ;涉及元素、星象、炼金等知识的 玄学诗 ;以植物、动物等自然生物或景象为奇妙喻体的 博物诗 ;演绎爱情与情欲的种种内心戏剧、以 爱 为基调的 情诗 ;处理情欲的暗面,尤其是欲望、憎恨与自厌之纠葛的 反情诗 。本书将是零基础读者阅读莎士比亚、学习赏析诗歌的理想伴读,为更多爱好者敲
《非洲文学与批评史稿》由非裔学者编纂而成,是非洲文学研究历年成果的*次遴选和集结,收录2007年之前重要的理论和批评文章,囊括了法农、桑戈尔、索因卡、恩古吉、阿契贝、马哈福兹、戈迪默等人关于非洲文学的重要论述。本书的目的与其说是系统地呈现过去几十年非洲文学研究取得的业绩,不如说是呈现这个研究系统内无处不在的、围绕根的问题所产生的深刻分裂。 上卷选录的文章关注 批评 ,探讨非洲文学本体论的一系列问题:口语性、作者和读者关系、形式、美学、体裁、语言的批评史等;下卷则关注 理论 ,包括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和生态批评等。 在这里,你既可以读到非洲本土知识分子为民族独立运动所激发的深入思考 何为非洲文学?非洲文学应该由什么语言写作? 非洲作家 应该具有怎样的身份意识
杨照日本文学名家十讲:我与世界挣扎久(上辑·共5册) 20世纪日本文学旗手,也是各自时代中「掉队的人」。当遭遇时代问题,陷入与理想相左的人生,该如何选择?5为文豪,5种人生态度——以文学,倾听他们的挣扎与回答。 夏目漱石:对抗 谷崎润一郎:隐匿 芥川龙之介:正视 川端康成:徒劳 太宰治:浪荡 华人世界典领读人杨照,以心解5位日本文学旗手: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力图还原更真实、更本质的他们。在日本文学的唯美幻象之下,百年历史动荡,震颤着这些无依无助的灵魂。世界之大,何处是安身之所?这个时代,是否有我们该如何生活的标准答案? 我将每一本典小说都看作这位多思多感的作家,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中遭遇了问题或困惑后因而提出的答案。我一方面将小说放回他一生前后的处境中进行比对,另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是清代高密诗派领袖李怀民的唐诗选评著作,集中反映了李怀民的唐诗研究成果和诗学思想,在清代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问世以后,即广为传抄,后来多次刊刻,且出现不同的版本系统。民国以后更是深受学界重视,常被引用。 本书稿对《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进行全面整理,以咸丰甲寅(1854)新化邓瑶校跋本为底本,校以其他抄刻本,同时参校《御览诗》《文苑英华》《全唐诗》等善本唐诗选集、总集以及张籍、贾岛等善本唐人别集30余种,不仅纠正底本的很多刊刻之误,且校出许多可通之异文,尤其在中晚唐五律文本的校勘上取得丰硕成果;此外本书稿还结合李怀民诗学思想研究,对其所著《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说》、诗人小传以及诗歌评点文字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把握怀民的诗学思想及其对中晚唐诗歌的认识。同
本书系收录1922年2月15日 1949年9月30日在中国出版的长篇小说及相关评论、广告的编年体长篇小说史。本书共三册,以现代长篇小说为联结点,通过对长篇小说创作生态史料、创作发生学史料、创作传播接受史料、装帧史料等手资料的全面发掘,以及对长篇小说思想艺术的评价,构建一幅足以返归现场的、符合现代长篇小说历史逻辑和秩序的、以深广度和细节取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全景图。
本书由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朱恒夫主编。自上个世纪中叶转换成电影、电视剧作品后,《红楼梦》在更大的接受群体中传播。尽管这些改编作品源于《红楼梦》,但又不同于原著,不但在思想上打上了改编之时的时代烙印,在艺术上亦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它们与《红楼梦》相伴而行,是中国文艺史上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红楼梦》的各种文艺表现形式,本集成将已存有的各种《红楼梦》改编作品搜罗、整理出版,还拟将其数字化,建立起文献检索系统,便于人们查阅,为民族、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
2019年,弗朗茨 卡夫卡的大约一百五十幅画作次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公开。除了数量远超此前为人所知的寥寥几幅,这也是其绘画作品次以独立姿态,而非文学作品的附属形式与世人见面。虽然卡夫卡以他的写作而闻名,但这些画作证明了他的文学执行人,也是其终生挚友马克思 布罗德所说的 双重天赋 他笔下充满了迷人的人物,从现实到梦幻、怪诞、离奇、狂欢化,他们照亮了这位现代主义作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近一个世纪以来,它们历经战乱、版权纠纷。这一次,四散于耶路撒冷、维也纳、牛津大学、马尔巴赫等处的163幅画作及珍贵手稿终于结集成书,读者无须遍走全球,只需翻开书页,即可与K一起穿行梦境。 本书内容结构: 一、163幅官方、高清的画作手稿,依照年份先后汇编、展示 二、符合艺术史标准的画作解说 三、3篇重磅文章,从不同角度解读卡夫
“红楼梦是我的文学 ,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上下)》由白先勇 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 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 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并远远超过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早、 前卫。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 妙真意与人情社
本书以其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长,入选普及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全书共分四册:*册为理论卷和唐代卷,第二册宋元卷,第三册明代卷,第四册清代卷。该书以理论卷开端,深入浅出地阐述题画绝句的理论技巧,继以题画绝句作品的鉴赏。每首题画绝句下分为 题解 注释 评说 三个部分。 题解 部分解说所选题画绝句的出处,题上出现的诗人、画家、收藏家的介绍,以及可知的作画、作诗的本事; 注释 部分着重注明诗中的名物典故和画学术语; 评说 部分用优美的文字精练地揭示出题画绝句特有的艺术特征,使人读之如置于画中。全书体现了作者诗画融通的审美观念,倡导诗画对读的审美方法,对诗画融通的艺术技巧予以详细阐发,对能体现诗画融通审美理念的题画绝句,进行着重点评。
《绽放的荣光 74位中国作家创作历程全记录》(上下册)是安徽文艺出版社 新力量 文丛之一种,收录了《文艺报》 文学院 专刊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推出的74位作家,他们中有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有汉族作家,也有少数民族作家。该书集中推介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过的徐则臣、计文君、宁肯等74位当代著名作家,以作家自述、文友印象、评价观点三篇文章为一组,整体推介一位作家,更丰富、立体地展示他们的创作全貌。
本书是红学探佚学的代表作,由涵盖所有红楼重要人物的结局与八十回后主要发展线索的严谨考究为特色,在出版后激起了极大的反响。目前是该书的修订第四版。探佚就是通过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草蛇灰线”等“伏笔”,以及小说的情节发展、思想倾向、人物性格的必然演变趋势,再结合脂批和其他材料,综合研究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佚稿的情况,进而探讨曹雪芹完整的艺术构思。探佚学所解决的问题正是一般读者最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红学研究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正因如此,在红学百年的发展史上,尽管有不同的研究范式、不同的派别,但是很多学者都或多或少地在做着探佚的工作。而在探佚研究方面,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是最早的提倡者和力行者,而梁归智教授写出了本探佚学专著,实质性地推进了红楼梦探佚的工作,是探佚学成就
《中国古代歌谣整理与研究》对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歌谣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资料整理,二是专题研究。资料整理:本书在对千余种古代典籍进行排查后,将其中有关歌谣的资料和文本辑录出来,按照歌谣总论、情歌、生活歌、风物歌、儿歌、仪式歌、劳动歌、教养歌、游戏歌、杂歌等类别进行整理,为后期的中国古代民歌研究提供基础。专题研究:本书对古籍中的歌谣资料进行了如下三方面的研究:1.古代歌谣分类研究。以中国古代歌谣的分类概念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概念与文化事实、文化功能的关系,民间歌谣的传承人和民间歌谣的观察者、记录者、研究者的分类概念的差别是由双方的文化地位决定的。2.古代歌谣区域研究。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在地域文化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从《诗经》十五国风开始,民歌的地方文化色彩
二十世纪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的三部文学讲稿,三门精彩绝伦的文学课,包括《文学讲稿》《俄罗斯文学讲稿》及《 堂吉诃德 讲稿》。纳博科夫离开故国之后,曾于一九四〇至一九五〇年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开设文学课程。为此他精心撰写了大量的讲稿,后经整理和编辑出版。其中《文学讲稿》专注于欧美作家,对简 奥斯丁、狄更斯、福楼拜、斯蒂文森、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七位大师的七部名著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与探讨。《俄罗斯文学讲稿》则聚焦俄罗斯的六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以此绘出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辉煌光谱。《堂吉诃德讲稿》阐述了对塞万提斯其人其文,以及《堂吉诃德》这部传世巨著的独到见解。 纳博科夫以同为作家的灵感和天才之光,带领读者穿梭于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