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学评论家詹姆斯 伍德的新作 精选合集,二十余年文章精华一网打尽。 自詹姆斯 伍德出版第一本批评文集《破格》(1999)开始,他就被认为是英语文学批评界的领军者。他既评判那些殿堂级经典作家(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臧否晚近的重要作家(赫拉巴尔、塞巴尔德),也评点重要的当代作家(埃莱娜 费兰特、海伦 加纳)。他建立起了一套富有智识又犀利精准的批评标准,并将这套标准用自成一格的文章呈现出来。 伍德选取了以往的得意之作,又新收入了一批精湛作品构成本书,并通过巧妙编排,使相邻的两篇往往能够相互映照。本书可以代表伍德文学评论的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文学评论写作,伍德评论的版图已经拓展至柏林、意大利、巴尔干半岛、澳大利亚 评论的深度与广度更是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封神演义》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部披着神话外衣的现实巨著。 兴周灭商之战,看似人间王朝的更替战争,实际上是阐教与截教仙家争雄。阐截斗争的背后,更有鸿钧老祖的仙界布局。仙与仙之间、仙与人之间、商与周之间,利益纠葛,共组三界迷局。 三教圣人为何要制定封神榜?商亡周兴真的是天命所归吗?商纣王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昏君?姜子牙真能未卜先知?申公豹真是大反派吗?以老子、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仙人为何能战胜以通天教主为首的截教仙人?谁才是封神大战真正的赢家? 商亡周兴万千谜,阐截大战一场戏,三界封神皆是局。请您随着《勘破封神》,走进奇幻而神秘的封神世界
内容提要 逐部考证(共计72部作品)。历时十余年,遍览中国大陆、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古龙小说版本(包括连载),对各版本的文本差异进行分析汇总,考据出*能反映古龙原稿面貌的文本,逐部介绍给读者。 逐部梳理文本延续的脉络,并在台港本、大陆本的收藏选购上提供指引。 精确考证含有代笔的古龙小说的代笔起止点。 解答各部古龙小说相关的问题和疑惑。 图文并茂,书中穿插相关版本、连载、古龙手稿等珍稀影印资料。
《威廉 布莱克诗歌译评》翻译、评析了66首布莱克的诗歌(《诗的描述》19首,《天真之歌》19首,《经验之歌》26首,《手稿诗选》2首)。每首诗附有英文原文,对其中的难词作了注释。除了对这66首诗进行了翻译及深入评析之外,还对每首诗的几种中文译文简要地进行了比较,指出其短长、优劣。在书末,精选了布莱克本人为其《天真与经验之歌》制作的插画。
本书主要研究中国古代诗文、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国古代章回小说、中国古代史传文学、中国古代戏剧及说唱文学在英语世界的有效传播,对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译介活动的25位英语世界的汉学家进行全方位考察,跟踪和研究这些汉学家的成长背景、汉学生涯、英译历程、迻译理念、价值认同、相关影响及存在问题,为跨文化跨学科背景下的翻译研究和翻译学科的建立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样例,也为讲好中国故事和实现文明互鉴略尽绵薄。
本书主要研究周氏二兄弟、张爱玲、沈从文、路翎以及钱锺书等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和莫言、苏童、严歌苓、吉狄马加、余华、迟子建、洛夫、叶兆言、王小波和麦加等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有效传播,对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译介活动的21位英语世界的汉学家进行全方位考察,跟踪和研究这些汉学家的成长背景、汉学生涯、英译历程、移译理念、价值认同、相关影响及存在问题,为跨文化跨学科背景下的翻译研究和翻译学科的建立提供理论参照和实践样例,也为讲好中国故事和实现文明互鉴略尽绵薄。
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面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国家连续三年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并将此赛纳入竞赛项目,每年举办。本书主要收录、第二届(2019 年、2020 年)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上海地区获全国及上海赛区奖项作品的教学设计和说课,以及第三届(2021年) 诗教中国 诗词讲解大赛者优秀案例和专家点评,即作品的教学设计和优秀诗词讲解课程。
《世界名著大师课:法国卷》是世界文学领域的翻译家、权威学者们对法国文学*具有代表性的 20 部名著的深入解读,如《巨人传》《蒙田随笔集》《莫里哀喜剧选》《费加罗的婚礼》《红与黑》《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追忆似水年华》等。 各名家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技巧等不同角度展开,对经典名著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读,深入探讨了青春成长、梦想奋斗、人情财富、爱恨生死等紧扣现实生活的主题。例如,柳鸣九通过分析《局外人》中默尔索这一另类的人物形象及其淡漠性格,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的荒诞性;郑克鲁介绍了雨果如何以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的巧妙对照,编织成《巴黎圣母院》这部瑰丽的浪漫主义杰作 ......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教授的新著《路遥的哈姆雷特与莎士比亚》, 是一部路遥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也是为路遥研究打开新窗口之作。 李建军一向以敢于直面文坛弊病而著称, 而在本书中, 他却是充满温情,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路遥的尊重和热爱, 英雄相惜之情深深感染着读者。 在本书中, 李建军写道, 一旦摆脱了文学认知上的幼稚状态,进入文学意识的自觉期和文学精神的成熟期,那些文学上的不可一世的浪漫主义者,那 些蔑弃伦理精神和道德价值的唯美主义者,就会成长为态度端肃、视野开阔的 现实主义者。 他们逐渐领悟了这样一个文学真理: 技巧和形式可使文学完美, 但不能使它伟大; 文学的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决定于它的技巧和形式, 但是, 它的伟大和不朽, 却决定于它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 人格境界和道德精神。 这段话点破了路遥研
汪曾祺的一生辗转多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历经江阴、昆明、上海、江西、北京、张家口多地,《人生百味 汪曾祺年谱》的作者经年累月地在报刊的缝隙和史料的边缘处搜索,通过蛛丝马迹找当事人核证、采访汪曾祺的事迹,寻觅汪曾祺渐渐模糊、淹没的足迹,努力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汪曾祺。本书全面、简明地载述作家汪曾祺一生的行实、创作、交游,力求 为生性散淡、不记日记的汪曾祺还原出一部 日志 式的、可靠的生活史与创作史 , 还原 历史的汪曾祺 。而重点在于突出汪曾祺作为作家的 文学生涯 ,其骨干线条十分清晰地凸显出来,充分地体现出汪曾祺一生不为留名、不为逐利,只是留下一些篇章文字,以及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些美好回忆。
本书系在《蒋勋说唐诗》(2012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属于“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系列”。 只要人还追求心灵的自由,便一定会热爱诗歌。蒋勋先生说:“当我们面对唐诗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唐诗好迷人,里面的世界好动人。再追问一下,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时读自负的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登高》《长恨歌》《登乐游原》……无论是公认有大成就的诗人,还是曾无数次被选入各种集子的诗篇,在蒋勋先生这里,都一一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美感。 蒋勋先生以宽广的学养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唐代浩如烟海的诗人、诗作中,撷取拥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将古典之美引
这是一部研究中国武侠小说发展演变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十章:章绪论,论述侠的起源、定义、历史源流、文化形态、侠义精神,武侠小说的三大支柱、两种类型、新派与旧派,以及武侠小说与民族文化心理,武侠小说与欧洲骑士文学、日本武士文学的比较等。第二章至第七章论述古代武侠小说,第八章论述民国年间的武侠小说,第九章评述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第十章讨论当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 本书深入分析了中国武侠小说这一文化现象,对武侠小说的产生、分期、发展、演变均有独特的创见,并深度评析了各阶段的重要作家作品,脉络清晰,架构合理,资料翔实,评述精当,且注重理论批评与审美感悟的结合,表现出独特的学术个性。
《民国女性词人与词集研究》将民国女性词人的创作放到晚清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注重于对民国女词人的整体性把握,并从整体的视角客观评价个体词人的创作成就。除了对重要词人词集作深入阐述外,充分兼顾了不同时期其他女词人的创作情况和作品结集情况,分别对这些之前少有人关注的词人生平和词集版本信息作了介绍,对她们的创作过程、词集内容、大致风格等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单个词人的考察也能放到民国女词人整体的创作背景下来进行,并通过前后比较,进一步突显其创作特点和实际价值,以求对其所作的历史评价相对公允。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是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作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朱彝尊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作者结合他们生活的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艺术才能,从发挥作品的感发力量入手,为读者传达出词中生动、细致的生命与内涵。其中部分词作,由书法家萧丽手书,作为精美图片插入书中,将中国古典诗词与书法作品结合,使读者 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本书在新文科的理念下,从多维考察、经典新释、跨界关怀、现实关照、纵横考论、理论审视、彼域探究、交叉融合和个案聚焦九个方面对美国文学进行专题讲解,重在依据原典,探讨当下问题,为理解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小说的艺术特点、主题意蕴、美学风格、社会关怀及其摆脱英国文学桎梏并稳步走向独立自立的因素提供参照,同时为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思考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问题提供参考。此书的另一个主旨,是与读者交流读书心得,沟通学术论文写法,研究学术路径,探讨新文科语境下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书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为研究主体,以经典名著文本为研究出发点,以基础教育应用为任务目标,以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从原著的结构与主线主题、前五回纲要、关键情节及叙事艺术、形象塑造、语言鉴赏等层面,探求“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建构与阅读策略,以沟通古代文学研究与基础教育实践的内在联系;目的在于借助中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与指导,提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有效性,助力中学生整体思维与发展思维的养成, 终促进经典文学文化的当代教育与传承,推动文学基础研究为 的 基础教育导向服务。
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辞赋家,刘勰以 屈宋 对举来高扬宋玉的文学地位,宋玉也逐渐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发展成为一个能影响中国文学史的文学符号,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 宋玉符号 比比皆是。 用典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中国文化精神积淀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古代文学作品的用典作为一种文化代码,凝结了群体的心理认同,其所指在恒常中创新,古今互文,以见今人类古人之情。
《红楼梦(上下脂砚斋批评本)》曹雪芹著的保持了《红楼梦》的完整性,全书为120回,前80回,以带脂砚斋批评的“庚辰本”为底本,对其中的缺失部分,选取其他版本加以补全;后40回,以“程甲本”为底本。二是在脂砚斋批评方面,系统、全面地收录各种“脂评本”评语,本书在收录“庚辰本”、“甲戌本”评语的同事,对其他抄本中的不同评语,也做了选择性收录,力求完整展现脂砚斋评语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