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剪纸是生长于陕北大地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本书从人类学、美学的视角,对陕北剪纸的起源、陕北剪纸的历时性延存、陕北剪纸与相邻艺术的关联、陕北剪纸的族域性、陕北剪纸的审美特性、陕北剪纸的文化人类学价值、陕北剪纸的危机与新生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和阐释。
《中华才艺系列:醒狮》以传播舞狮文化为宗旨。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中华才艺系列:醒狮》侧重于对南狮(也叫醒狮)的介绍,大致包含舞狮的文化知识和运动技术。舞狮文化知识从狮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艺术欣赏等角度出发来组织材料;运动技术则主要介绍了单狮和双狮的套路,可作为舞狮爱好者入门学习的参考。
澄泥砚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源于秦汉,兴于唐宋,明代达至顶峰。清初,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澄泥砚制作技艺渐趋沉寂。1986年开始,蔺永茂、蔺涛父子着手恢复澄泥砚制作技艺的工作,并于1991年使这一传统技艺重现人间。《澄泥砚制作技艺》从新绛独特的地域文化入手,以非遗保护发展的视角,走进绛州,梳理澄泥砚的前世今生,细述恢复传统技艺的艰辛的同时,随三代传承人的足迹,观察现代社会背景下非遗保护发展的路径,进而思索澄泥砚制作技艺的未来发展之路。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很美”系列的编撰,即是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门类中,选择部分具有视觉美感的传统美术和手工艺作品,对构成其形态的传统制作技艺进行描述和分析,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其珍贵而又独特的价值。
石板房主要分布在我省贵阳市的小碧、花溪、湖潮至安顺等县市一带。因当地盛产石灰岩石板,开采极为方便,世居于这里的布依族、苗族民居建筑便就地取材,其场坝地面铺石板,住房墙体、楼面、房顶用石板,家庭日用器具有石臼、石磨、石碾、石灶、石凳、石桌等,形成独特的石板房和石头建筑风格。《石板房(中文)》精选100幅图片,再配以3万左右的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石板房的历史文化及地理环境、结构布局等。
中国历史悠久 ,花卉植物养植渊源久远。有“国色天香”之誉的牡丹,有“花之君子”之称的莲花,以及傲霜之梅花、高洁的菊花等等 ,不一而举。欣赏之余,撮其形神、撷其意态、图之于画、以为装饰,便是花卉植物纹样。中国历代花卉植物纹样,都有其不同于外国植物画的特殊民族风格。本书收集的中国历代花卉植物纹样,不仅可从中了解植物与文化的渊源关系,而且大大丰富了美术创作的题材。
《西北皮影戏剧本语言文化研究》主要选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皮影戏曲:华阴老腔、华县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等,研究其剧本语言的用韵、词汇、语法、修辞、用字等状况,分析不同版本语言的异同,进而从语言研究角度发掘皮影戏剧本所蕴含的地域民俗文化特点及其文化功能。
《江湖续谈》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20世纪30年代连载于《新天津》《现代日报》上的文字结集,另以1953年连先生在中国作协的一篇发言作为附录。全书的内容,由连先生的女儿连丽如、女婿贾建国两位进行注释整理。此外,我们邀请插画师根据全书内容制作了30幅插画。《江湖续谈》是连阔如先生有关“江湖”的第二部书,关注清末民初的市井生活,篇幅较多的是有关那个时代艺人的生活与作艺,是我们了解旧时代社会风貌的好读本。整理注释者也是“江湖”中人,故对于书中所提到的行话,艺人出身、师承等都有清晰了解,所做注释非常有利于读者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