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国学家、中国书协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启功先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新知文库的缘起 现在的新知文库,是三联一贯求新求知精神的延续,也是老版新知文库和 科学人文丛书 的有机结合。 1986 年,刚恢复独立建制的三联书店推出了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而作为副产品,一些介绍性的二手著作和篇幅较小的名著放入文库不太合适,放弃又可惜, 便被整理成系列,以供读者参照阅读,这就是老版新知文库。从 1986 年到 1998年,这套书实际出版了 83 种。这些小册子更受大众的喜爱,在八九十年代译介西方思想的大潮中颇有影响。 1996 年,因应科学主义的时代风潮,三联又率先推出了一套丛书 科学人文丛书 ,首先出版了《复杂》《双螺旋》《别闹了费曼先生》等名著的中译本,从 1996 年到 2004 年,这套书共出版了 27 个品种。它与同时期诞生的 三思文库 *推动 哲人石 等著名丛书一起,被统称为科学人文图书,热闹一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首套系统梳理中华学术百年发展脉络的大型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间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梳理中华现代学术演进脉络,以展现传统文化之新变,追寻现代文化之根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上自晚清下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兼及其他,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 本套书为第四辑,共30种(计32册),其中27种中文图书,3种英文图书。
大师启功 中国文化四讲 ,一套书读遍绘画、书法、诗词、国学。启功是著名书画家、国学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国家文物局鉴定组组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北师大博导等,本书是他的传统文化精讲集,包括:《千里之境》 启功讲历代书画,人人能读懂的中国画入门书。《笔墨风骨》 启功讲中国书法,人人能读懂的书法入门书。《歌以咏志》 启功讲古典诗词,北京师范大学诗词精讲课,把诗意和哲理带进你的生活。《千年文脉》 启功讲国学常识,写给普通人的 猪跑学 讲记,一本书掌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史知识盲点。
此次整理点校《马一浮全集》,在浙江古籍出版社与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虞万里、丁敬涵、马镜泉、楼达人等校点的《马一浮集》一九九六年十二月版基础上重新编辑校点,在遗著分类、分卷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收集的马氏遗着较前集增加了约三十万字,并增补了五十余万字的附录。参校有台湾广文书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版《马一浮先生遗稿初编》、同社一九九八年二月版《马一浮先生遗稿续编》、二〇〇二年二月版《马一浮先生遗稿三编》。 本书按马一浮著作性质分为语录、文集、诗集、杂著、辑佚五大类,编为五册,并搜辑评论马一浮生平、著述与思想成就的论著编为“附録”一册,合为六册。其中第五册《辑佚》,收录有以往从未刊行的马一浮手抄汇辑《越纬》《马纪》《马氏艺略》《马氏遗文》《马家诗传》《马藏》《马氏稽灵渊》等
姜椿芳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时间跨度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涉及领域广泛,涉及语种丰富,散见于各类报刊、图书,从未系统整理出版过。今年是姜椿芳诞辰100周年,为比较全面系统地展示姜椿芳的创作和翻译成就,我们对这些著译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编辑出版了这套《姜椿芳文集》。 《姜椿芳文集》共约480万字。汇辑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除第十卷按内容编排外,其他九卷按作品发表时间编排,原来未发表的作品按写作时间编排。*卷至第六卷为翻译作品部分,主要收录姜椿芳自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翻译的诗歌和歌词75篇、戏剧28部、中短篇小说37篇、文艺杂论49篇、政论时评45篇。第七卷至第十卷为著述部分,其中第七卷至第九卷主要收录姜椿芳自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
本书共分八卷,前四卷针对中华文化翻译与对外传播的现状和主题内容建构文化翻译理论和文化传播理论,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后四卷分别对北京民俗文化、北京建筑文化、北京历史文化和北京戏剧文化进行介绍。本套书形成一个完整系列,旨在在多模态信息技术条件下以传播中华 传统文化为目标,解决以往单模态呈现中华 文化的瓶颈,顺应新技术和读者新期待的要求,建构多模态文化传播理论,以多模态形式传播中华 文化,从而使中华 文化 好地传播出去,充分调动国外受众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个信息通道,帮助他们实现对中华 文化的真实体验和具身体验,以达到 好的传播效果。 这套丛书的出版将为未来中国 文化对外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
饶宗颐先生,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29岁以《楚辞地理考》一书名动天下。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华南大学等校。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执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期间曾担任京都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法国远东学院、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78年退休,被世界多所著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纵横经史子集,兼及中外文化交流史、近东古史,精通诗词、书画、古乐,通晓梵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六种外语,已出版专著60余种,发表论文400余篇,长期引领国际汉学研究的潮流,因所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荣获号称“西方汉学之诺贝尔奖”的“儒莲奖”。
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荟萃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主要领域的奠基人,汇聚了一大批德高学富、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可谓大师云集,星光璀璨。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档案馆精选70位著名科学家的近百份珍贵手稿档案,编辑成书,以飨读者。 档案见证历史。本书收录的70位著名科学家中,有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开创者,有 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的获得者,还有许多科学技术重要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他们献身科学,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这些手稿档案不仅是科学家个人学术生涯的生动记录,也从侧面展示了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筚路蓝缕、走向辉煌的历程,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管锥编》是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本书堪称 国学大典 ,是一部钱钟书先生灌注大量心血而成的学术著作,是其主要学术代表作之一。 《管锥编》辑录《周易正义》27则、《毛诗正义》60则、《左传正义》67则、《史记会注考证》58则、《老子王弼注》19则、《列子张湛注》9则、《焦氏易林》31则、《楚辞洪兴祖补注》18则、《太平广记》215则、《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77则,共计781则,近130万字。书中旁征博引,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而缜密的考证和诠释。其中以《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二种耗力*巨,占全书近半篇幅。
《祖保泉选集》由年逾九旬的作者祖保泉先生亲自编选定稿,并修订了部分文字。《选集》共分五卷,囊括了祖老的重要作品《文心雕龙解说》(上、下)《司空图诗文研究》《王国维词解说》《诗词丛札》。其中,《文心雕龙解说》是作者用了十年时间才写成的一部约八十万字的著述。在该书里作者对前贤遗留下来的某些字句方面的疑问和难点,都曾作过多次考证,加以解决,使《文心雕龙》成为一部可以通畅阅读的古典文论读物。《司空图诗文研究》,是作者在《司空图诗品解说》和《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两本著作的基础上凝聚成的一部综合性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书中,作者觅得铁证,维护了司空图对《二十四诗品》的著作权。《王国维词解说》原是作者“为文学青年增添的一种阅读材料”,是一般读物。作者自认为,“如果说它可以传世,为它找个理
《李淳风集》是《中国古典数字工程》新编古籍《扫叶丛书》之《万人集》中的一部。黄苗子郁风基金会对《李淳风集(套装全4卷)》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唐代大家李淳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学问家,史载着作品目极盛,但存留有限。经搜集整理,其作品大致分为旧存、新得、专著、注释四部分。新的部分以旧存的《全唐文》卷一五九的四千字为基础,依据记载将新得的内容按体例插入其中。专著部分以历、志、占、经为主。注释以道经、算经注释之内容为主,无关内容从略。总数已达百万。所涉及范围既有儒家、道家,也多兵家等。可使读者重新认知和研究李淳风。总之,这是一部在任何古籍目录、世界各类图书馆和藏家,未曾著录的新编古籍。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二辑,全三册。本辑收录钱锺书1938年至1949年所作的外文读书笔记,内容比以前更加丰富,而且有很详细的编目信息。除英语文学外,还有用法文和德文摘录的文学原著。本辑中包括了作者命名为“亭子间读书笔记”的系列笔记,可见钱先生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笔记进行整理和归纳。笔记中也更加准确地著录了目录信息,如书名、作者等,表明作者对待笔记的态度非常严肃。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二辑主要用英文摘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费尔丁、斯摩莱特的作品,《白鲸记》、《天方夜谭》等经典,还有有关马克思主义、英语语言学、心理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内容以及侦探小说;法语作品都是从原著摘录的,如古克多、普罗斯特、斯汤达、维克多雨果等人的著作等;德语著作在本辑中,钱锺书也不再倚仗英语翻
黄宗羲是我國明末清初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家,也是博學多才的學問家,在我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生著述弘富,僅專著和詩文集郎在三百萬字以上,涉及的學科有政治學、哲學、史學、文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文字学等門類。這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份可貴的財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全面系統地研究其著作,吸收其民主性與科學性的精華,無疑地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是很有裨益的。為此,本社决定在前人编輯、整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泛搜集黄氏著作,辨别真偽,考定文字,標點分段,编輯出版黄宗羲全集,以供研究。 全集分十二册出版:册至第十一册為黄氏原著,大體按其著作性質分類編入各册;第十二册為全集附錄專册,輯錄歷代學者所撰有關黄氏生平、著述的碑銘、年譜、傳记、序设、淪号及前十一册
《怎样读书》 作者:胡适 本书聚集了胡适、蔡元培、王云五、林语堂、丰子恺、朱光潜、马寅初等30年代就令人瞩目、今天更令人追怀的学者、文化人士,向青年读者恳谈读书经验。 《白石老人自述》 作者:齐白石 一九三三年,步入晚年的白石老人有意请金松岑为他作传。于是先由自己口述生平,由门人张次溪笔录,用以作为金氏写作的基本素材。但随世事推移,白石老人的口述时作时辍,至一九四七年金松岑溘然长逝,传记终未完成。“自述”也于一九四八年截止,时齐氏八十有八。 《孔子传》作者:钱穆 作者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