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教育》被誉为二十世纪重要的教育思想著作。作者详述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结合民主的理念剖析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书中不仅探讨了教育的性质、作用及目的等抽象的内容,同时也涵盖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例如不同学科价值的定位、教材的性质以及劳动、休闲与教育的关系等。
《作为经验的艺术》是杜威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 日常生活 之间的连续性。杜威采用了一条与分析美学相反的思路,不苛求理论的精确性,而更关注艺术对生活及社会起的作用。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
本书主要分为唐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前加以何新老师对其的详细题解。在每一部分下的篇章中分为题解、译文、原文、注释四个部分。其中译文为何新老师对原文的全新翻译,题解为何新对篇章的整体理解,注释为诸家对字句的详细解释和何新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并以“何按”加以体现。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 [家 国 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天下卷。本书解读中国乃至全世界热点问题的杂文集。 梁晓声曾 说 :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知识分子良知要求我应以真诚而有说服力的文艺作品表态:事实绝非那样。 本书的文字,是梁晓声精心整理出来的,为其兼济天下的美好理想而书。在这喧闹浮躁的世界里,他甘做一个平凡的人,心怀天下。真正有力量的善良,必定包含着对世态人心的深刻理解,而又不染世俗的浊气,梁晓声恰是这样的人。
五四运动前夕,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应北京大学、江苏省教育会等单位的邀请来中国讲学。1919 年 5 月自日本抵上海,1921 年 7 月离北京回国。 《杜威在华学谱》以时间为序,搜集整理了杜威在华两年间的日程安排、重要事件文字记录,包括杜威对当时发生的大量的中国现象、事件和运动的理解、评论等。
“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的*荣誉,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社科苏军”的重要举措。本丛书入选的是第二批10位“江苏社科名家”获得者,展现了他们一生的学术精华和毕生的治学风范。
“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的*荣誉,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社科苏军”的重要举措。本书是第二批“江苏社科名家”称号获得者之一樊和平的文集,包括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学术年谱三部分。
张岂之教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张岂之教授指导硕士生、博士生的过程中,通过书信的方式和他们商讨学术问题,这些书信既有学术含量,又有师生交往的感性文字,是我国当代学术史、教育史上的生动文献。本书是张岂之教授与研究生及一些学者间此类书信的结集。
“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的*荣誉,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社科苏军”的重要举措。本丛书入选的是第二批10位“江苏社科名家”获得者,展现了他们一生的学术精华和毕生的治学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