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苏轼的文章总集,凡73卷,以明末茅维刊《东坡先生全集》为底本,分类编次,并以宋明多种刊本和金石碑帖等各种真迹以及前人校订成果等有关材料进行汇校,逐条写出校勘记,对底本的衍、脱、倒、误作了去伪删重、补佚校正,并进行了分段和标点,编制了篇目索引附录书后。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本书是清末民初古文家、书画家、翻译家林纾的诗文作品集,在2020版《林纾集》诗文基础上恢复传统字形,订正字句标点讹误,并增收大批新见佚作。上册为《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各对1910、1916、1924年商务印书馆版予以标点校勘;中册为辑佚之文140余篇、译作序跋78篇、未刊尺牍85组317通;下册为《畏庐诗存》及诗词辑佚近1200首,佚诗几四倍于《诗存》。辑佚主要录自手稿、抄件、复印件、拍品图片等,尽量注明形态、出处、保藏地或提供者,大致按时间排序并补充考订了部分写作时间。
《方以智全书》 (全 10 册)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著述宏富,影响深远,其学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 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为一代巨擘。《方以智全书》包含子书35种,314万字。除极少数几种有整理本出版外,方以智著述多未经整理。《方以智全书》是关于方以智全部著述的首次点校整理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唐大诏令集》130卷,宋代宋敏求编录。按主题分为 帝王 嫔妃 追谥 皇太子 诸王 公主 郡县主 大臣 典礼 政事 蕃夷 等十数门。内容包括唐政府关于帝王、大臣、政治、法令、科举、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等方面的众多诏令,是今人研究唐代上述方面问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本项目以唐人相关文集,典籍文献资料,现存《唐大诏令集》的各种明清抄本、刻本,对《唐大诏令集》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上述所做的这些工作,均是拓荒性的创新之举,极具文献价值与出版价值。
《万青阁全集》为清初赵吉士的自订文集。赵吉士(1628 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以政绩称于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事罢归,侨居 寄园 ,始作诗词。《万青阁全集》八卷,包括赵吉士的文集、诗集和制艺、公牍并附词一卷。其文章以实用为主,奏疏精切详明;书牍、游记疏宕典雅;诗主性情,存1000余首,众体皆工;词追步陈维崧,有550余首之多,颇多反映时事、感慨苍凉之作,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本项目以清康熙赵继抃刻本《万青阁全集》为底本进行校点,并收录赵吉士年表及赵吉士相关研究资料。
《江南女性别集丛编》共计12编,每编含近40种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别集,约120万字,分上、下两册;全部出齐,所出女性别集总数将近500种,届时,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别集将被网罗殆尽,成为国内外规模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整理成果。 本书为《江南女性别集丛编》之第六编,集中收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33种,总集(含选集)不收;单篇作品若散见于总集、他人著述或书画作品中,资以校勘、补遗。本书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目前已出版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获2008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四编》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江南女性别集三编》《江南女性别集四编》《江南女性别集五编》为国家
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 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 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 。 《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
本书稿是2011 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是记载元代散曲、杂剧作家姓名、事迹及其作品名目为完整的文献。校注者在整理过程中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勾勒作家的生平事迹,为重要作家做出了尽可能详细的小传;二是对杂剧作品本事、故事演变的进程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注明文献出处;三是详细记载了杂剧作品的存佚情况。本书堪称迄今为止校注详之范本,不仅为元代散曲、杂剧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对理清整个戏曲史的发展脉络亦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为古籍整理类图书影印版。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全辽金元笔记》是继《全宋笔记》之后第二部大型笔记文献总汇,是对现存辽金元笔记文献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全书采用繁体竖排,装帧精良,汇编、点校现存能搜集到的全部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依撰者生年为序统编,分4辑陆续出版,每辑10册。辑收录《焚椒录》《续夷坚志》《归潜志》《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辽金元时期笔记文献43种。
本书为2011 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彭城集》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攽的诗文集。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整理所得的《彭城集》是目前*为通行的版本。收录了刘攽的诗赋、制诰、奏议、疏、表、启、序、论、行状、墓志铭等各类作品,共计四十卷。此次整理立足于前贤的校勘成果,以故宫博物院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校以现存《永乐大典》本、文津阁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国家图书馆所藏周永年批校本、沈叔埏批校本、家集本,以及宋代总集、类书、方志等著作的早期版本。并从其中辑得佚文若干,汇为《补编》一卷。是目前收录刘攽作品*为全面的诗文别集。另附录相关传记资料等。
《玉篇》,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继《说文》《字林》之后的又一部按重要字书,全书以汉字形体分部编排,是现存早以楷书作字头的字典。一般认为,流传至今的《玉篇》有两个系统:一是清末民初,黎庶昌、杨守敬、罗振玉等先后在日本发现辑印的古写本《玉篇》残卷,其中保留了大量书证引文,学界通常把这部分古写本《玉篇》称之为 原本《玉篇》 ;一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陈彭年、吴锐、丘雍等奉诏重修的宋本《玉篇》,后多称作《大广益会玉篇》,或广益本《玉篇》。 宋本《玉篇》现存六种,其中日本藏五种,分别藏于宫内厅书陵部、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大须观音宝生院、金泽文库、柳濑福市;中国收藏一种,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师顾堂丛书》今将日本所藏宫内厅书陵部本、内阁文
《喻林》,明代徐元太撰,是一部辑录并汇编先秦至明代中叶文献中与譬喻有关内容的类书。徐元太(1536~1617),字汝贤,安徽宣城人。明嘉靖乙丑(1565)进士,历任知县、吏部考功主事、山东参政、浙江按察使、顺天府尹。万历十三年至十五年(1585~1587),以巡抚身份赴四川平叛,功勋卓著。后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致仕,居家专心著述。 譬喻说理 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一种修辞方法。从先秦典籍到后世佛书、道论,这一方法无不贯穿其中,以精彩纷纶的妙喻,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明清时期,类书的编纂、出版、阅读均趋于繁盛。徐太元别出手眼,以 譬喻 这一特殊的修辞方法为联结点,将古代典籍中有关段落、辞句汇为一编。全书编纂历经二十多年,共120卷,约90万字,引书近三百种,范围涉及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蔚为大观。取 汇喻为林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朝的中央刻书机构,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设立,后随清王朝覆亡而消失,延续了二百三十二年。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专门为皇室服务,人员众多,除了技术高超的刻工,不乏诸多翰林和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保证了武英殿所刻书在内容与装帧上都堪称精品。乾隆四年刊刻的《十三经注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乾隆皇帝有感于《十三经注疏》 岁月经久,梨枣日就漫漶 ,敕其弟弘昼为监理,鄂尔泰、张廷玉为总阅,张照、方苞等为总裁,以明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为底本,重加校勘、雕版。后世称为武英殿《十三经注疏》。 武英殿《十三经注疏》计三百四十七卷,其中《周易注疏》十四卷、《尚书注疏》十九卷、《毛诗注疏》三十卷、《周礼注疏》四十二卷、《仪礼注疏》十七卷、《礼记注疏》六十三卷、《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
本词典收条目21939余条,550万字,收录敦煌文献(包括吐鲁番文献)中的特殊语词及疑难俗字,而以语词为主,所释对象既包括口语词、方言词,也包括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名物词和佛教词汇。 详细考释其读音、意义,在释义举例时把敦煌文献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起来,互相比勘,探源溯流,力图勾勒出每一个疑难字词产生、发展、消变的历时脉络。 作者在汇集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量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纠正了不少相沿已久的错误校释。 本词典能解决读者阅读敦煌吐鲁番文献一般词语理解方面和疑难俗字、通假字辨认方面的障碍,并为汉语史、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全面丰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方面的资料。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著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优选水准。
本书收皖人所撰诗话八种,包括朱弁《风月堂诗话》、《白山先生载酒园诗话评》等。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