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奇书。 墨子,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墨家学说在当时与儒家并称 显学 。他提出了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 天志 、 明鬼 、 非命 、 非乐 、 节葬 、 节用 等观点,并且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定力?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把孩子保护得太好了真的对吗? 到底要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中国人重家、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本质上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位列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之一的曾国藩不仅一生重视家庭教育,更善于智慧地开展这一教育。钱穆对他的评价是 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教育家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 千古家训 之典范。 郦波集多载之思,通过 十字法 全面剖析曾国藩教子的智慧,从教育孩子到教育自己,从目标建立到内驱力赋能、从习惯养成到趣味生活,郦波带你从曾国藩的教育智慧里汲取精华,从内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难题,启迪父母纠正平时教育中的不当举措,让你的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秦老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颇多见解,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著作既继承前人余绪,又发掘古义,昭示后人;既有独出之理论见解,又有实践心得,为丰富中医学术宝库作出了贡献。
《诗酒桃源》一书探讨了遭遇 乌台诗案 并被远贬这一重大生命变迁的苏轼,为了安顿身心,而跨越时空、对话古人陶渊明的种种努力。这些努力包括为人、为诗以及为学三个方面。对话的途径为诵读陶诗与追和陶诗。借由对话,苏轼在为人方面进一步醇化了任真、自然与兀傲的性情,且始终保持内心的深情温暖。在为学方面,苏轼扩大了诗材,并在语言、用典、风景书写、情感表达以及结构衔接等方面努力贴近陶渊明的平淡自然之风;并在写诗自娱、著诗不朽层面,与陶渊明取得很深的默契。在为诗方面,苏轼则实现了为臣原则的新突破,归隐方式的概念性变通,以及以扎根现实为策略的对生死的超越。经此,苏轼得以在追古而即古的路径中,排遣内心的孤独,消解老境的艰难,觅得情感与智慧的光焰,以此温暖心灵,照亮当下,进而得以心舒神宁地在风雨
《医学心悟》综合性医书。五卷。清·程国彭撰于1732年。卷一总术四诊八纲及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的理论、法则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卷二阐述《伤寒论》的理论和证治;卷三-五分述内、外、妇产、五官等科主要病证的辨证论治,每证分别记述病原、病状、诊断和治法。全书语言精练,分类清楚,论述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有人自拟经验效方,在临床医学门径书中很有影响。程国彭,字钟龄,天都(今安徽歙县)人。自幼学医,博采众长,后积三十年临床经验著成此书。本书共分五卷,末附"外科十法"一卷。
元曲同唐诗、宋词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元曲刻露尖新,宜俗宜雅,特色鲜明;古文众体荟萃,风格各异。它们韵律优美,词采斐然,意境深邃,琅琅上口,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金文字典》以汉语拼音索引为序。以宋体楷书为字头,次有注音(多音字者以专义或常用音为主)。已释读出金文的结体或书写方法的金文,凡在《辞海》《汉语大字典》等中查找不到的皆不录入。
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称制临决”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目前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书着眼于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兴文艺和现代学术,着力搜集传本已稀而价值不减的文献,内容涵盖30多位有影响的潮籍人物如翁辉东、黄际遇的近100部论著,并综合了古代书目提要、版本著录和现代书话的形式。本书对每位作者的生平、每本书的版本源流和主要内容,都做了详实的记述,同时对散见于旧报刊的文章做了勾稽辑佚的工作。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十三篇"、《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充分表现了兵家的哲学,原文共六千字左右。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汉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本次译注作者军事理论专家陈曦教授功底深厚,广泛征引包括"十一家注孙子"在内的历代研究成果,注释详尽深入,译文简明流畅,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孙子军事思想精髓。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本次译注作者研究
苏辙筠州诗文笺注。本书特色在于用力推断作品系年,收录苏辙元丰三年七月至绍兴四年一月作品。共辑得苏辙筠州诗文342篇(首)。其中,诗歌303首,散文39篇。分初谪筠州期间诗文共300篇(首),其中,诗歌275首,散文25篇;再谪筠州诗文明显减少,总共诗文才42篇(首),其中,诗歌28首,散文14篇。注释亦为本书致力之重点,释义原则上遵循由本义而引申义而比喻义。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在34年旅行中记录下了六十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书中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写景记事,追求细致,内容丰赡,文笔隽永,具有地理学、文学以及史学价值,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在我国唐代(618-907)佛教界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一位是玄奘法师(604-664),一位是扬州江阳人鉴真法师(688-763)。前者西行求法,后者东渡传法,对佛教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公元742-753年,鉴真应日本天皇朝廷和佛教界之请,为传律法六次东渡,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困顿,始终跟随鉴真的僧人思託详细记录了六次东渡的全过程。鉴真逝世后,日本天平时代的文学家真人元开在思託所记基础上,用中文撰写了《唐大和上东征传》(一卷)。此部传记在时间上历经半个多世纪,在地域上北至西安、洛阳,南迄海南岛。书中包含我国盛唐时代政治、经济、佛教、地理、社会生活、风土习俗等手资料,是后世研究鉴真东渡事迹、中日两国交通关系及佛教与文化交流的一部重要信史。 本书为部较为精审的中文简体校注本,兼顾普
李贺诗“如镂玉雕琼,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叶衍兰《李长吉集跋》),这本《李贺诗选评》则堪称同类书籍中的精品:①兼用编年系月与逻辑归类之法,全书分“乡恋、病态和贵公子的梦”、“两京之求仕与羁旅”、“客游潞州——临终前的漂泊”、“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汉魏乐府与南朝宫体艳歌中的世界”、“仙姝、鬼魅和坟”六节,勾勒李贺生平,突出创作特色。②注释部分简明扼要,赏评部分“揭橥题意及阐介艺术特色,注意发掘作品寓藏的人生哲理与诗人特定的创作心态”,不虚美,不护短,不浅尝辄止,不穿凿过深,不孤立评价,善于联系李贺及他人作品以较长短、论源流,揭示“瑰丽卓异的精粹杰作”之奥秘与不足。③兼用王琦本、宋刊本、金刊本、日本内阁文库本等版本进行逐字校勘,时出校记以备参考,力图呈现贺诗原
《王鼎钧作品系列: 古文观止 化读》作者化读《古文观止》经典名篇,首先把字义、句法、典故、写作者的知识背景、境况、写作缘由等解释清楚,也就使文言文的字面意思晓白无误,写作者的思想主旨凸显,在此基础上推进.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论证逻辑、风格气势等,使读者能对文章的优长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体会、最后再进一步,能以博学和自身的人生境界修为闸释古人的精神世界,此尤为其独到之处。
《伤寒论类方》,清代徐大椿撰。全书共四卷,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等12类,每类先定主方,然后以同条诸方附于其下,条分而缕析。编排方法上,首列方名,次方药,次煎服法,次原文适应证。注文则以夹注按语的形式出现,阐释经方的精思妙用及证之病变机理。本次整理以乾隆半松斋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