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一书为许地山的著作,书中的内容为许地山先生根据自身理解结合史实对道教史进行的研究,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
楼宇烈著的《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精)》可谓 传统文化战略的行动路线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听楼宇烈教授用自己的哲学历练,与生活经验,告诉你生活的艺术、中华智慧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与人生》使用对象为学校的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主体,简要讲解中国传统哲学、科技、古诗词、文学、书法、小说、美术、音乐、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广博的知识,并与人生相结合,在阐述中体现人生智慧、提升人生素养。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往往把数学看成是一门计算或通过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而忽视了数学的文化内涵。从客观上看,在人类思想发展和科学发展过程中,数学不仅在“计算”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事实上,数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甚至是无可比拟的。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 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不仅是一种计算应用课程, 是一种文化课程。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和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丛山编著的这本《数学文化》以数学为背景,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为载体,介绍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数学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使读者在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受到“数学文化”的熏
《从文本到文化的 理论旅行 》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在文本中的 旅行 ,主要是从具体概念入手,看西方理论自身演变及在理论旅行后的具体实践;理论在文学中的 旅行 ,主要探讨民族文学研究领域跨学科的理论旅行;理论在文化中的 旅行 ,跨学科和跨文化 理论旅行 在旅游领域的运用; 理论旅行 的教育及其他,也就是在理论教育层面探讨怎么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一个 理论旅行 的平台。该书用 理论旅行 的总框架在文本维度、文学维度、文化维度、教育维度和 旅行 本身看文学和文化现象,以及用文化研究和翻译的方法重新审视理论和话语实践。
本书笔者欧阳坚将重点就如何提高文化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以力求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文化产业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使我们的政策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解决好文化产业政策指导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借助其他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和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探索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处理好的关系和解决好的问题,以此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经学通志》是钱基博的代表作,此书的特点:其一:体例上有独到之处,不是按照朝代写经学史,而是按经书写。其二,在构架上有独到之处,不是写十三经,而是只选择了几部真正的儒家经典。钱基博认为十三经中,有的是子书,如《孟子》;有的是 经之贰 ,如《论语》《孝经》;有的是解经之书,如《尔雅》,所以在《经学通志》中不写这些书。其三,在风格上有独到之处。其书的语言简洁,提供的信息量大。钱基博在经学的版本、目录、源流方面是下过大功夫的,渊博得令人叹为观止。钱基博的《经学通志》独树一帜,承前启后。
《中亚2027:变化中的战略图景 未来十年的情境预测》一书脱胎于由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组织中亚国家学者完成的同名研究报告,由祖春明编,林立轩译。该研究报告首次采用了知识集成的研究方法,是所有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集体参与的成果。它选取了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地区未来十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情景模拟,可为我国预判中亚发展战略选择、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工作等提供借鉴。
本书对近三十年来兴起的叙事研究及叙事心理治疗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思想做了系统梳理和全面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不仅充分地将叙事疗法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思想融合,在本土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