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俞敏洪与周国平、李玫瑾、李开复、郝景芳、余秀华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累计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6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刘大铭聊苦难: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和陈行甲聊热爱:越是浮躁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越追求纯粹; 和陶勇聊理想: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和余秀华聊诗歌:要把内心涌起的浪花记录下来,只有诗歌能够表达; 和周国平聊孤独: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神,要让那个更高的自我,来审视这个具体的自我; 和尹烨聊基因:人类进步的本质
世界文明正在发生着变局!许倬云从全球大历史的视角,以两条主线分别勾勒出东西方文明三千年来发展的路线图及各自的异同:两者长期以来平行发展,也存在各自发展的 峰与谷 及转折点;终,中国形成大一统国家,欧洲走向了列国并立,直至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明清以来中国一落千丈,欧洲人则发现新大陆,开启了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从此以后,西方世界所形成的现代文明,引领着世界文明的方向。本书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两相对照的方式剖析了两者的成败因缘,并指明了中华文明复兴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启蒙运动以来三百余年,以西方文明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席卷五洲四海,堪称人类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一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渐露疲态 许倬云先生以纵深横阔的史学家视野,敏锐地洞察出:以美国为中心的第三期现代文明正在衰微, 现代文明正在走入秋季,寒冬已经不远 。本书先从资本主义经济、主权国家、科学技术这三大支柱出发,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处境,指出了其面临的种种危机,后尝试在西方传统之外,引入 生命现象的价值观 这一新的元素,作为新的人类共同文明结构的基础。 西方以五百年时间建立的 现代文明 ,是迄今世界上完成式的现代型文明,但却不等同于具有典范地位。许倬云先生此书更清楚地阐明了 西方现代文明 已不具 现代文明 典范的正当性。站在文明变局的重要关口,我们将何去何从?
不论古今中外,对个人来说,一生重要的事无非立身、处世、做事、安心,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遗产。《人生无真相》这本书就将南怀瑾先生讲述的相关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希望对于读者看透人生的规律、面对人生的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有所帮助。 主要板块包括:人生价值的探讨,如何才能自立,做人处世的原则,如何完成大事业,人生无法规避的铁律有哪些,如何提高个人的修养和人生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人文,注重现实人生问题,而南怀瑾先生治学、讲学也注重实证实修,做学问与做人做事浑然一体,因而他的著作对于读者极具启发性。人生问题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只是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无法停下来思考这些问题,而一旦环境变迁、际遇变易,往往无法适从,这背后透露的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缺失。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看
.本书是俞敏洪与许倬云、易中天、马伯庸、许知远、薛兆丰、余世存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5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余世存聊人心:心越静,能接纳的信息就越多,分辨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大; 和吴军聊格局:从长远的生命之河来说,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更好,比你想要到达什么目的地更加重要; 和王立铭聊成就:我们找到的解法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用大脑理性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反复试错、探索、最终走出来的; 和薛兆丰聊收入:经济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成本和时间,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坚持长期主义,因
许倬云细数人类文明发展变迁的历史过程,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再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让我们看到,由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正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充斥着大国霸业的兴衰交替,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变迁,以及人类从愚昧到理性的不断转变,直到今天,整个世界又陷入一种物质主义的狂热中难以自拔,人类社会也面临着有史以来严峻的挑战:普遍的精神空虚和对生命的迷茫。由此,许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现代文明或成或败的发展走向,并以哲学家的视野将其引至有关人类 终极关怀 的根本点上。
.本书是俞敏洪与余华、麦家、刘震云、冯唐、蔡志忠、陈佩斯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5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余华聊悲剧:人生中遇到的事情,很多都是要流泪的,但我们依然不能失去欢乐和自信; 和麦家聊人生节奏:当我们脚步匆匆的时候,很多东西会离我们而去;当我们安下心来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又回来了; 和刘震云聊幽默:你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严酷的事实,严酷就变成了一块铁,你撞上去自己就碎了;但如果你用幽默的态度来对待,严酷就变成了一块冰,它就掉到了幽默的大海里,慢慢就自我融化掉了
九篇传记,九段轶闻,还原历史上著名笔记作品的幕后故事。段成式、沈括、叶梦得、洪迈、周密、陶宗仪、刘伯温、李渔、袁枚,《酉阳杂俎》《梦溪笔谈》《避暑录话》《夷坚志》《武林旧事》《南村辍耕录》《郁离子》《闲情偶寄》《子不语》,九位文化名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笔记,书写历史之外的记忆。当作家与作品彼此观照,当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撞上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小小的笔记该如何讲述一个人和一群人的记忆?
《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1》 本书是英国著名古典学者玛丽. 比尔德博客 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 2006 年 2008 年文章的选辑。在这些文章中,比尔德教授畅谈古今,阐幽发微,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剑桥教授对教学教育、希腊罗马以及时事政治等的思考与建议。雕塑上的唇印来自何处?罗马人在托加长袍里穿着什么?物理学家需要法语吗?怎样做好牛津、剑桥面试?在比尔德教授那犀利且风趣的笔触中,一个色彩斑斓的画卷正在展开。 《一个剑桥教授的生活2》 延续上一部的风格,玛丽 比尔德教授继续在博客中发表着对教育、古典历史以及时事热点的诸多看法,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索马里海盗肆虐,为何不试试庞培的做法?罗马人会讲哪些笑话?英国大选政党宣言有多糟糕?按照时间的顺序,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诸多可思考、可探究的闪光之处,展现了古典学者那深刻又
国家文化公园是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本书介绍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方案和建设保护规划,探讨了我国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指出国家文化公园是文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舞台,对诸如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这般具有突出意义、重大主题、重要影响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对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对文化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有助于从国家意义和国家形象层面提炼国家文化公园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凝聚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本书为广大读者读懂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书是一部讲述当代青年离开大城市、返乡创业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纪实文学作品。在多数人蜂拥至大城市的时候,作为一个名校大学生,他却对故乡心存眷恋,试图以自己的力量,改造故乡,并通过创业带动故乡经济发展,zui终使故乡有了崭新的面貌。
传统建筑到底美在哪儿?这本《李渔的窗子》带你一探究竟。这是一部建筑文化随笔集,也是一堂传统生活美学课。作者从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亭一栏入手,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历史,发掘建筑细节里隐藏的古人智慧与生活美学。对每一个建筑元素的解读都佐以古诗词、名人逸事、文化典故等,带你多维度了解传统建筑。书中配以50幅全彩图片,带领读者具体而微地感知传统建筑之美。
著名作家吴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关注并采访了盛成、周有光、吴组缃、林庚、施蛰存、吴作人、李可染、陈从周等大批中国学人,并用近30年的时间进行充实。本书以平易朴实的文字为30位世纪学人造像剪影,笔墨深沉地书写了这些知识分子如何治学做人,如何在变革时代担当家国命运。作者将一代学人以非虚构的方式呈现在纸上,大量内容为独家发掘。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书名为启功先生所起,并题签。
人类的醉酒历史源远流长,然而关于如何应付宿醉,我们能找到的文字记载却如此之少。本书作者毕晓普-斯托尔只好自己踏上了寻求之旅:他与酒吧老板、酿酒师、医生、资深酒徒频频举杯,足迹遍布拉斯维加斯、温哥华、伦敦、阿姆斯特丹等不同城市。 除了关于解除宿醉的探索,毕晓普-斯托尔还深入历史、文化、哲学乃至医学等诸多领域,为我们呈现了与宿醉有关的迷人画卷。这是一个爱酒之人的寻觅之旅,也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宿醉大历史。 后,毕晓普-斯托尔找到解除宿醉的良方了吗?建议你把这本书带回家,自己找找看。
《古今和歌集》是继《万叶集》之后日本第二古老的诗选,也是日本史上*本奉敕编纂的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成书于平安时代,共分为二十卷,主要聚焦于 四季 和 恋歌 这两个中心主题。作者多为宫廷诗人,善于运用艺术化手法增添诗歌的趣味,诗风丰富多样。《古今和歌集》影响深远,是过去一千年来日本文学传统的瑰宝,至今许多评论者仍视此书为日本文学的*之作。 本书从《古今和歌集》的上千首和歌中遴选300余首风格各异的和歌名作精心翻译,中日双语呈现并佐以作者简介及精辟批注,以助读者了解日本的和歌艺术以及背后丰饶的情感世界、风物人情。
《退士闲篇》是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白化文先生谈民俗文化、古典文化的随笔结集,共计31篇,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器物溯往 史记杂谈 语文小识 。其中, 器物溯往 纵论古今器物之形制变迁; 史记杂谈 闲话《史记》中的传奇人物; 语文小识 阐释部分古代汉语修辞之使用,钩沉史籍中的语言现象,意趣横生。 作者秉承古代笔记丛谈的史笔传统,糅合老北京闲谭的语言艺术,故虽云 退士 ,实多进益;虽云 闲篇 ,实多卓见。
阿倮欧滨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境内,是哈尼族的一座神山,也是海内外哈尼族人的精神图腾和心灵圣地,哈尼族的历史、文化、风俗,哈尼人的性格、信仰以及生活方式都可以溯源自阿倮欧滨山。围绕着阿倮欧滨山,作者对哈尼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呈现和解读,包括哈尼族的起源、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以梯田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以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代表的民族信仰以及丰富多彩的节庆风俗如六月节、长街古宴等。
本书是龚先生近年来研究艺术和社会科学文章的合集。书中探讨了文人书法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书法作品中的生命意识、颜真卿等书法家的艺术特点,介绍了数学、美学、历史、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书中研究书法艺术文字平实、知识绵密、视野开阔、议论通达,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关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角度和观点亦能让读者耳目一新。
本书精选作者在霍邱教育博客网及网易博客上所发表的文章,对其进行分门别类而成。内容包括学校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教育叙事、心语杂感、科普教育、参访考察等诸多方面。该书稿语言朴实,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校长的学校管理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千百年来,人和动物在同一现场。 浩如烟海的笔记,记录下许多发人深思的动物轶闻。在古人的笔下,大如象,小如蜂,万物有情,动物和人一样,会爱,会恨,会疼痛,会流泪,会思念。本书精选历代笔记中的动物 段子 , 既有现实存在的飞禽走兽,如白鹇、翠鸟、孔雀、锦鸡、虎、鹿、猱、鳄、象,也有许多神话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如穷奇、雷、训胡,它们和人类错综纠葛,演绎出许多悲喜故事。动物是人之镜像,照见人类的优点与局限,人类从来都需要爱的教育,爱动物,也爱自己。
雅克 巴尔赞作为美国国宝级历史学家,毕生受勋多次,他在教育、文化、历史领域,见解独到且发人深省。《文化的衰颓》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探讨当代文化所写的散文集、所谈的问题,篇篇含金量高,对于教育体制、人文学科、公民素养、文字语言的演变、艺术评论等都有深刻独到、令人会心一笑的见解,如今读来仍是切中时弊,值得反复品味。 雅克 巴尔赞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衰颓的时期,在日益加剧的混乱、越来越多的挫折和愚不可及的破坏中,文明崩溃了。这就是现代人和现代文化的境况。但是文化衰颓并不意味着失望多于希望,文化的承载者不断诞生,对文化的渴望与生俱来,这很可能成为复兴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