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人类需要一种更高的智慧去控制这把双刃剑。这种智慧是单纯的西方文化所不能胜任的,需要汲取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就是要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在国家危难,全盘西化的滔滔浪潮冲击之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精神逐步失去了自我。如何复兴中华文化,如何将之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在科技力量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这也是本书的旨意所在。
本书内容简介:这些无意间所形成的关切,当然是受这个时代所赐,但它并不足以提供多少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很难让后来者按图索骥,为思想探索定准方向。不过,如果这本集子聊可一读的话,充其量是因为它或许反映出这个时代、这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某些普遍的精神症候而已。
本书是香港作家、诗人廖伟棠近十五年所写书评及读书随笔的精选集,全书分为四辑,辑关于六十年代西方文化、垮掉派文学及理想主义;第二辑关于现当代西方文学;第三辑关于西方现代诗歌;第四辑关于中国诗歌及文学。这都是作者廖伟棠擅长的领域,写之如亲身经历、娓娓道来,他的文字也与一般书评文字不同,更像是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理想主义与想象力是这些文章共同的主题,既有张扬亦有反思,对当代青年有书评以外的启蒙意义。
近几十年来,韩国始终在致力于国家发展而忽略了培养正直的人性,导致民众的心性变得不正。人们变得只关心自己,不再彼此沟通,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社会各处也随之变得伤痕累累,不断涌现出 善良会吃亏 , 踩着别人自己才能站起来 的思想。为了自己的成功和私欲可以对其他人的不幸与痛苦视而不见,这样的社会氛围又反作用到民众身上,给所有人重重一击。对此社会各界都逐渐开始反省,纷纷提出 人性教育 是改善现有社会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办法。 闵丙哲教授为了让民众重拾人性之美,选择用实际行动开展善意回帖运动。闵教授在得知某位女歌手因为网络上众多匿名的恶意回帖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后极为震惊,随即发起名为 善意回帖运动 的网络净化运动。善意回帖活动始于闵教授的课堂,他相信一句肯定的话可以挽救一个人,就像善意回帖运动给
这本书是应用世族不客社会史学的方法写成的,重在通过基诺族长房这一主线来发展示基诺族文化在20世纪40、50年代至80年代这段时期的变迁。 本书是关注了这个大的背景下基诺族父系大家庭特殊的居住形式——长房后的分化过程。 这本书从资料收庥到今天成书,历经二十余年,是我本人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所写过的几本书中耗费精力*、花费时间长的一书本。 本书中所呈现给读者的每一条资料、每一点实在的信息,都是通过在基诺山与当地的老百姓共同努力所记录下来的,都凝聚着我本人以及基诺族当地协助过我工作的干部群众的共同心血,尤其令作者感交集的是80年代协助过我的田野工作的很多当地老人都已过世,随着文化的变迁很多文化现象今天已经很难再现。由于书中的每一条材料都是来源于田野,也使得本书具有宝贵的田野资料价值。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于1955年,此书限于讲演,共分 道理 、 性命 、 德行 、 气运 四题,其他不及称引。目盲以来多冥想,十年前欲重印此书,又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一文,内涵 自然 、 自由 、 人物 、 心血 、 味道 、 方法 、 平安 、 消化 八题。后因故未及重印。1987年应《动象杂志》索稿,又检拾积年随笔札记十二条附入此补篇一文内。先后体例虽有不同,要皆有助读者自为引申思索。今此书即将重版,特此说明。
李军辉编著的《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及文化思想研究》通过对中国武侠小说的梳理和历时性归纳,分析侠在不同时期的存在状态,探究民众的民族文化心理,体现文化与大众对武侠小说的扬弃。主要有三层内容:一、从动态角度分析武侠文学的发展与不同时期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心态及大众诉求,以及这种心态和诉求演变的过程。二、通过当代武侠三大家的武侠小说文化思想的分析及归纳,领略其丰富而厚重的民族精神,把握武侠文学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及其文化内涵。三、通过对武侠小说的文化思考,正确认识和看待武侠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存在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名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他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 五四 运动的轴心人物,*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沈寂、汪晴编*的《胡适与新文学》以人物传记的笔法,突出胡适对新文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新文学运动的开路人 、 同《新青年》的合与离 等重点反映出胡适对于新文学的 尝试 之功; 白话新诗的鼻祖 、 诗为说理的工具 、 诗体解放是时代的要求 等,反映出胡适对新诗解放的贡献。胡适不仅是新文学发展理论的鼓吹者,同时也是新文学发展的实践家。
《国学十讲》是黄济先生于望几之年所作。先生自幼习学国学,对国学经典有着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国学十讲》共分十讲,从蒙学读物到四书五经,从诸史到诸子。从诗词文章到谜语对联,都有涉及。先生着眼下普及,各讲都以简明通俗为务。同时。辅以先生丰厚的生活阅历及多年来的思号,文中常有发人深省的论述和独辟蹊径的解读。为了方便热心国学的读者找到学习的门径,先生特于书后附义数篇。以期有益于读者。有意于国学者,完全可以以此书作为探求国学精义的入门。
《文化实践与民族发展(当代中国社会热点观察)》一书围绕与文化实践与民族发展相关的若干主题,选择一些重大的理论前沿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力求体现重要的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文化需求、文化发明、文化探索、文化创作、文化争鸣、文化记录、文化整理、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产业等各种文化现象和热点问题。本书由孟航著。
这是一本谈烟说趣的散文集。我们精选了3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从各个方面畅谈那些关于烟的事。 在汪曾祺的《烟赋》,邓云乡的《香烟与香烟画片》,杜宣的《烟斗》等文中,回忆那些 如烟往事 ;在林徽因的《小谈烟》,吴组缃的《烟》,高晓声的《烟囱世界》等文中,了解名家的 烟难戒 ;在钱歌川的《谈戒烟》,二月河的《唔,烟草》,贾平凹的《吃烟》等文中,听诸位名家 不想戒烟 的 宣言 ;在徐志摩的《吸烟与文化》,林斤澜的《烟榻说书》等文中,看名家纵论 文化从香烟头上冒出来 ;在叶至诚的《戒烟 十年拾零》,韩少功的《抽烟》等文中,体会 只好抽烟 的无奈;在王蒙的《吸烟》,柳萌的《烟酒琐记》,叶兆言的《学抽烟》等文中,看名家论述 戒烟不吸烟 的心情。 另外,本书还甄选了自明清以来的, 关于烟的诗词赋 数十篇
《黄河文化概说》由牛建强编著
因而我思考着要写一本书,将自己一辈子从事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告诉大学生一些浅显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让学生从进大学的天起,就能把握主动,真正成为学业的主人,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让大学生活成为人生美好的记忆,永远不要有后悔之感,使每个学生,既快乐而富有收获地度过今天,又能带着知识和理想走向明天。如果可能,让他们就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果不可能,也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 本书把大学过程的一些主要环节为学生做一个解读,把教育工作者公认的*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记录在书里,让学生从学校生活开始,每一天都走在正路上,缩短达到理想目标的时间。针对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以促膝谈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本质,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怎样全面提升各种品质,促使学生丰富学习内涵,;
本书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尤其是广大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深入分析和阐述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以及与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有对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总结和对发展前景的展望,又有对文化产业发展理沦的思考和提升,更注重把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从理论研究层面深入浅出地引申到实践操作层面上,使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成为本书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本书由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文化经济与文化生产力、科学发展观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与定位、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拓展及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和科技支撑、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我国西部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