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文化之美,寻索华夏大地五千年美的历程。 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之美,流淌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艺术表现与日常生活中。本书由美在精神、美在艺境、美与生活三部分组成,选取引人驻足的13个坐标,图文并茂地呈现中华大地上镌刻的文化与大美。 中国之美,美在品格:国学、礼乐、辞章是绵延千年的底蕴。国学思想博大精深;"文质彬彬 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修为;天人合一、中道之美是礼乐文化的核心;辞章在韵律、意象和情感上都营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之美,美在艺境:书法、丹青、纹饰、色彩是中国审美精神的具象呈现。书法是直指人心的艺术,在浓淡疏密的线条中展现出人格襟抱;丹青水墨呈现出形神兼备、平淡天真的意境追求;从故宫纹饰中,可领略文化的延续与承袭;从敦煌壁画中,可窥见独特的
本书是作者30多年潜心研读《老子》的感悟体会、心得笔记。作者满怀对先贤的敬意,从哲学的高度,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学习运用老子认识万事万物的特有武器 观 ,深入分析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力求站在老子的立场,尽可能按老子的本意解读《老子》,在反复研读、不断推翻自己旧观点的基础上,逐步体悟老子之 道 的精髓、参透其奥妙,从整体上融会贯通地把握老子的思想体系、思维逻辑和行文风格、表达方式。作者从《老子》原文的基本词义入手,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开 玄之又玄 老子之 道 的密码,让读者轻松地开启老子之 道 的 众妙之门 ,领略老子道法自然的宇宙天地之道、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之道、利而不害的为人处世之道、复归婴儿的养生益寿之道。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为助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故宫出版社、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融媒体)、“道中华”将《中国民族》杂志2021年刊发的“中华文化符号解读”(第一季)17篇文章结集出版,联合推出《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解读》一书,以飨读者。
你知道 萌 和 燃 原本是同一个意思吗?你以为 打CALL 就是加油吗?你知道 小鲜肉 和大妈消费的关系吗?你知道 李毅大帝 和 帝吧文化 的源起吗?想认识 霸道总裁 和 龙傲天 吗? 每一天,我们的时代都在生产着新的话语,这些新的词语虽不会被词典收录,但你会不可避免地经常听到。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它是一个时代的写照,也积淀着新的价值与文化。本书由北大中文系学术团队经历多年研究完成,收录了二次元宅文化、同人文化、女性向、网文、游戏、社会流行词等6个单元的245个核心关键词,探索网络文化的核心脉络和词语的根源,*终形成了可读性和知识性俱佳的潮流学术读物。 不管是对二次元宅、普通青年、父母、老干部还是学者,都可以从这本书获取价值,你可以了解以前熟悉的、一知半解或全然不知的新的文化领域,用新知打破次元之壁
本书自一九八二年出版以来,由于独具的文化价值,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好评。二十多年过去,原书也不易买到了,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也为了使读者更好地共享这些宝贵资料,我们对原书进行了修订。 此次修订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原书手稿和释文是分开排版的,此次修订,我们把释文随手稿排,以便读者对照阅读欣常。 二、对手稿原件进行电分,图版质量更加清晰,使读者能更好地欣赏章太炎先生的手迹原貌。彩 色印刷,更加精美。 三、原书的释文,大大方便了读者阅读。此次修订,在原来释文基础上,对个别错误做了勘误。 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问题和错误仍然难免,请读者不吝赐教。
酒,无论是在东方文明,还是在西方文明中,都具有重要的意蕴。每一个伟大文明社会的源头,都能找到跟酒的关联。可以说,“酒”与人类“文明”几乎是一起出现的,地球上有关酒的伟大的故事,往往都与伟大的文明精髓和文化传统交织在一起。 哈佛才子丁学良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也是中国学术界著名“酒仙”。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品万种酒,是丁学良的夙愿。他怀着李太白的意趣,乐此不疲。 本书从文明史和社会史视角,畅谈他数十年来在世界各地寻觅酒、学习酒、探讨酒的故事。有人生、有家族、有乡土、有地域、有民族、有国家、有世界;有社会变迁的震荡、有小人物碰上大时代的因缘、有大人物震撼小人物的奇遇;有庄严也有诙谐,有沉重也有潇洒,有睿智也有荒谬。如饮醇浆,回味不绝。
本书围绕浙江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建设过程中的“新特点、新趋势、新突破”这个主题,系统总结了十多年来文化大省的建设成果,对文化强省建设作了认真的思考分析,同时也提供了全国文化强省建设的有关经验,并为文化繁荣发展战略提出了积极建议。本书由潘捷军主编。
本书分总报告、综合分析与评价、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共六个部分,内容包括: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总报告——“十五”以来分析与2010年度测评等。
本卷收1946年至1995年作者撰写的有关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论文70余篇,其中大部分论文曾在报刊上发表。 《在优化选择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文,系作者与赵宝煦、罗荣渠两位先生一起参加《光明日报》社组织的“每月谈”的座谈记录,考虑到如果单独抽出作者的发言,将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所以将赵、罗两位先生的谈话也一并收入。 本卷中有两篇文章附有英译文:《列子与佛典》一篇系周汝昌先生翻译的,本次收入商得了周先生的同意;《从历史上看中国伊拉克两国的文化关系》一篇系作者参加访伊代表团访问伊拉克时,由代表团组织翻译的,译者不详。
神盾局S.H.I.E.L.D.是漫威作品中的重要组织,他们的标志来自于美国民间文化的图腾白头鹰。就像我们会把大熊猫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白头鹰也是美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元素。这种生活在北美洲的猛禽,被美洲原住民视为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白头鹰被选为国鸟,其身影遍布国徽、钱币、邮票、服装,乃至漫画、影视作品,成为民众日常司空见惯的存在。民俗指民众的未被记载的传统;而民俗学研究试图分析这些传统,以揭示人类文化遗产中正式记载之外的人类普通生活。民俗的研究方法横跨多个领域,涉及哲学的思考、科学的探索、历史的记录、社会的态度、心理的观察等。《白头鹰的隐形羽毛:新编美国民俗学概论》是一本研究美国民俗的经典著作。了解美国的民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国家多元的文化和复杂的构成,更快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地铁站名文化的著作,填补了国内尚无一个城市从文史角度系统地将地铁站名掌故汇编成集、公开出版的空白,介绍了北京到目前为止已开通的22条线路、约350座站名的掌故,包括车站方位、站名由来、历史沿革、景观风物、地域文化、趣闻轶事等。全书按线路顺序排列,从一号线始,到机场线止,史料充分,语言生动,文字简洁,便于阅读。同时,书中还配有一百多幅老照片,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领略各个地铁站建设之前的历史风貌。地铁站名不仅是地铁车站的称谓,也是北京的地理文化符号,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本书融知识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堪称一部北京人文历史掌故的微型百科全书。
故宫院长说故宫,国民故宫文化通识书致敬紫禁城诞辰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至伟的建筑,精妙的细节,尘封的历史,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从皇宫到博物院,我们今天如何看故宫?南起永定门、北达钟鼓楼,中轴线穿紫禁城而过,长约八千米,自古被称为“帝王之轴”。六百年前,随着中轴线的确定,紫禁城横空出世。这座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至高艺术水平的宫城,在六百年后,依然是世界上规模至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皇宫建筑群。从前,只有皇帝等极少数人可以沿着中轴线进入太和殿;如今,游客们也能沿着中轴线走进紫禁城。可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紫禁城营建的轴线结构意义。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都在中轴线上,没有中轴线,紫禁城就失去了灵魂,不管建筑铺排得多么有序,多么流畅,都不会出现震撼人心的高潮。中轴线,既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
本书内容主要有:朝代历史纪元,民族及少数民族政策。宗教,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科举与教育体制,节日与民俗,图腾,饮食文化,文学与戏剧,书法及绘画,园林与建筑,音乐,工艺品,中医药,旅游景点与世界文化遗产等等。接受培训的外国学生在亲眼看到和亲身感受到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独特魅力之时,也实际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自觉增进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从而帮助他们真切地了解中国人的观念、学习、工作和生活,进而对中国产生真实的认知。 本书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初步接触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外国朋友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读物;同时也希望成为在进一步探索中国历史与文化道路上游兴正浓的中外朋友们的一个尽职向导。
本书从城乡生活视野中的文化生态、当代文化生产机制与文化生态、转型期中国文化生态中信仰多样性和价值信仰等方面,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围绕转型期中国民间的文化生态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探讨。旨在通过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各个侧面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形态,揭示其中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因素的衔接、冲突与竞争,从中发现文化生态中的核心问题与应对之策。
本书分做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另外,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以及他们的传播者——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并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