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在华传教士的传教史就是一部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译介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传教士创办各种中外文报刊和印刷机构进而推动中国本土新型报刊兴起的报刊活动史。在华传教士报刊和印刷机构作为西学译介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近代史的历次社会变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由上海美华书馆于1895年出版,详尽记录了美华书馆50年的发展历程(1844-1894)与遍布香港、上海、北京、福州、宁波、汕头、汉口、九江、泰州、海南等地的在华差会印书馆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在华传教士报刊对中国本土新型报刊的影响,进而研究西学东渐背景下在华传教士所进行的西学译介和报刊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于1978年设立了 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由新亚书院的创办人钱穆先生首讲,之后三十多年来,每年一次邀请学者到院主持讲座,成为学院的盛事。讲座意在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对中国文化阐析发挥,以彰显中国文化千门万户的风貌。我们精选了其中八种,形成了这套讲座系列读本。钱宾四先生通过中国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的民族性,以及中国文化的特征。论述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行为、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文化结构,并将其与西方文化作比较,指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得出 中国人要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中国文化 的结论。作者意在唤醒国人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识,以期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文化事业。...
重磅推荐: 这是一本讲述品味的书 蒋勋鼓励大众从生活细微面出发,将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层次,从而能过一个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 蒋勋希望忙乱步调下的现代人,可以放缓生活步调、舒缓生活压力,从*平易的生活面来伸展感知的触角,从美中获得心灵释放和宁静。
本书精选了《文心雕龙》中的《原道》《宗经》《辨骚》《明诗》《论说》《神思》《体性》《通变》《情采》《声律》《丽辞》《比兴》《附会》《时序》《物色》《知音》《序志》等17篇,用独具特色的 爱读式 排版方式编排,原文与白话翻译行行对应,以达到容易阅读、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目的。每篇后配以精要解读,便于学生解读。
本书是由南师怀瑾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只讲解了《论语》的前六篇,因念及时下青年学子阅读习惯尚简,并为初学之方便计,南师弟子刘雨虹等,将此书文句略加口语化,期能为年轻一代,略开易入之门。
《中国文化精神(大字本)》汇集了钱穆先生关于中国文化的讲演词。先生自言,凡其所讲,无不自对国家民族之一腔热忱中来,皆是从一生在不断的国难之鼓励与指导下困心衡虑而得。书中所谈内容,对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
北京门头沟琉璃渠琉璃烧制技艺,自元建都以来薪火不断,延续了700余年,为元大都至清皇宫烧制琉璃,一直被视为传统琉璃之正宗,形成了中国标准的官式做法。2009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 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蒋建国被评为琉璃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法国汉学源远流长,其中包括汉语与汉字教本的编写与研究。本书主要讨论三本书,其出版时间自19世纪至21世纪,分别由法国传教士、法国汉语教育家和法国汉学家编写,重点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即在这些法国人看来,何为古汉语?法国人用什么视角和方法理解古汉语?以及他们如何运用文言文编写汉语教本?怎样分析法国汉语教本的资料库?等等。这是一笔很好的跨文化学术资源,对其展开研究,可以了解法国汉学的期待视野,也能对汉字文化圈现象给予新的评估。
《农业文明》一书,是文化学者陈绶祥有关中国文化的演讲录。该书从中国农业文明的诞生出发,结合耕种方式的演变、农业工具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革、文字的诞生等,引申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征。这里的 ,是指初、源起、本质的文化状态,也就是农业的原始状态。中国的 农业文明 ,即靠种子繁殖的农业,区别于西方的狩猎、畜牧业。因而作者认为,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从根本上就有所不同。中国农业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总括,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也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特征。如中国人平和的交往方式与人性特征;讲求 仁义 ,注重修身与劳心的统一等,都可在农业文明中追本溯源。可以说,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和思维模式,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和往来模式,这些认知模式终形成了后来的中华文化。在本书中,作者对其进行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汲来中国传统文化这渠活水,它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 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 ; 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陈绶祥著的《二阶文明》为“中华文化思索讲义丛书”第三种,由文化学者、艺术史家陈绶祥先生所著,内容与国画有关,旨在唤醒对国画的思考和学习。“二阶文明”是作者在对比了“肉食民族”和“素食民族”的不同之后,对中华 农业文明的另一种诠释。作者首先从汉字的角度入手,阐明了一些常用字词如“文”“化”“感”“受”“识”等的基本含义和范畴。接着作者又详细解读了“文明”“文化”从本质上完成发展与转变的原因。为了 进一步论述文化发展时期人类语言的变化,作者还列举了西方“达达主义”的文化背景,借之与中国“牙牙学语”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展示了中华民族汉语的发展过程和语言特征。之后,作者还从 农业文明的角度分析了传统造字法以及汉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引用了先秦名家的理论,进一步阐述了“二阶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众多新兴媒体形式不断产生出来,如微博、微信、网络客户端等。这些新兴媒体的产生挤占了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大量的受众群体和市场份额,但是,由于我国新兴媒体发展起步较晚,对于新兴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相关规定和约束机制尚未完善,由此造成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信息版权、协调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多冲突。然而,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并非为 非此即彼 的淘汰竞争,而是在这一融合过程中不断实现二者优势的互补,并*终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因此,对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共存与融合进行研究,对于促进二者的转型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书在新兴媒体的视角下,对传统媒体当下的发展路径及其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问题进行细致梳理,力求对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转型情况
李志巧编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选择研究》的选题和研究视角比较独特、新颖,以文化选择为理论分析工具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这在大学文化研究领域很有特色,在 化时代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以中国大学文化选择为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参考价值。本书对大学文化选择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文化选择的主体、文化选择的社会职能与自身功能特征和要求进行了充分的发掘与阐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因素引入大学文化选择整体框架之中,体现了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正确理解与把握,较好地回答了中国大学普遍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发展问题。本书论证充分,观点合理,论理严谨,语言表达流畅,显示了作者较扎实的科学研究功底。
《二阶文明》为 中华文化思索讲义丛书 第三种,由文化学者、艺术史家陈绶祥先生所著,内容与国画有关,旨在唤醒对国画的思考和学习。 二阶文明 是作者在对比了 肉食民族 和 素食民族 的不同之后,对中华农业文明的另一种诠释。作者首先从汉字的角度入手,阐明了一些常用字词如 文 化 感 受 识 等的基本含义和范畴。接着作者又详细解读了 文明 文化 从本质上完成发展与转变的原因。为了更进一步论述文化发展时期人类语言的变化,作者还列举了西方 达达主义 的文化背景,借之与中国 牙牙学语 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展示了中华民族汉语的发展过程和语言特征。之后,作者还从农业文明的角度分析了传统造字法以及汉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并引用了先秦名家的理论,进一步阐述了 二阶文明 的文化符号内涵,强调汉字作为文化符号的传递
《摇晃的梦想:徐志摩和新月诗人》 动荡的年代,摇晃的理想 从徐志摩、胡适发起早期的聚餐会、新月社到新月书店、《新月》月刊,关注 新月 的这群人、这些事,挖掘史料展现 新月 与时代交相辉映的文学、艺术、思想成就。看动荡年代的纸短情长,看摇晃梦想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