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孩子升入小学是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有效的幼小衔接将帮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本书的幼小衔接课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大班幼儿的要求,从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实施、探究性学习环境创设、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家园工作的开展等各个方面去思考、研究、规划、落实,旨在帮助幼儿在社会心理、认知、身体、情感、语言、逻辑和学习品质等几个方面能够获得不断深入的发展,为进入到小学阶段做好准备。本课程明确了幼儿园、家长、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形成家园校 三位一体 的合作共同体,并以此设计幼小衔接的课程内容;便于幼儿园教师按时间节点安排学习内容,有步骤地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引导广大的幼儿家长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了解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过程中家长的主要责任和任务,
本书是对17世纪中国旅行写作实践的细致考察,作者创新的理论立场,结合细致的文本研究,对中国传统游记体裁进行了一次全新解读。在本书中,作者以著名诗人、官员和文学史学家钱谦益的《黄山游记》为研究重点,与其他传统学者对游记的解读不同,他将钱谦益游记中的风景解读为一种代表性传统的复杂产物,而不是一种可实证的空间。 本书取材广泛,引证资料包括个人轶事、传统宇宙学资料、地方志、道家经典、绘画和木版画等,在纷繁复杂的古典文献中探索了明末江南的迷人世界。作者在书中突出说明:钱谦益对黄山的描述,与其说是他的第一手观察,不如说是他之前几代旅行者留下的层层意义。本书可作为相关学者或学生研究晚明历史和文学的必要参考,也可为任何对旅游写作、人文地理、旅游社会学或艺术和视觉文化感兴趣的人提供了新视角。
《古希腊神话与悲剧》是法国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让-皮埃尔 韦尔南和皮埃尔 维达尔-纳凯的研究论文合集,分为两卷。卷一出版于1972年,收录了七篇古希腊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将古代文本置于结构性分析、文学性研究和社会学剖析的视角之下。然而,在这三重视角之下,其研究重点却并非神话本身,而是更加注重对悲剧和各具特色的悲剧作品的研究。卷二出版于1986年,该卷拓展了研究视角,重点分析研究公元前5世纪悲剧作品中的神灵,尤其是戏剧中戴面具的神:狄俄尼索斯。除了古代戏剧之外,作者也在思考为什么这种古希腊戏剧的古典性会演变成法国后来的古典主义。 本书已成为当今西方古代历史和古典学研究者们的经典之作。
峭窄的剪裁、通透的纱罗,尽为衬托南宋女子 腰肢纤袅 的轻盈雅态。这与以往观念中受理学思想禁锢的保守的宋代女性形象相去甚远。《那更罗衣峭窄裁:南宋女装形制风格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是建立在对宋代服饰文化研究的整体反思之上。以学界鲜有涉及的服装形制文化为突破口,从出土的南宋女装实物出发,结合文献与图像证据,对南宋女装形制类别及组合秩序、形制结构及工艺特征、形制构成的风格范式、形制风格的时代变迁、形制语言的二元互逆等问题逐层钩考,从微观到宏观,揭示南宋女装形制风格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历史流变特征,理学对南宋女性衣装生活并未产生束缚性影响,女装多受时尚潮流驱动,凸显 峭窄化 、 轻盈化 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代民俗学和社会学运动都有着繁杂的演进风景。在吴文藻、杨堃、赵承信、黄迪、林耀华和黄石等先生的指导、参与下,先后以清河试验区和 社会学实验室 平郊村(前八家村)为平台,在充分借鉴孙末楠民俗学说(Folkways)的基础上,采用局内观察法和社区功能论,燕京大学师生的民俗学研究经历了从风俗、民俗到礼俗的转型,产生了一批热描人生常态的民俗学志,形成了社会科学化的民俗学 社会学的民俗学 这一支脉。这也反向使得燕京大学社会学本土化历程有着浓厚的民俗学基底。
汉字文明传承 丛书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对汉字文化学术精神内化及其传承的创新性进行系统探索,呈现文字背后的观念变迁与发展,深刻揭示汉字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关系。《汉字 和道 观念史》全书共六章,重点挖掘和梳理 和 类汉字,经由古汉字结构的内在联系,发掘提取民族固有的纯粹鲜明的观念思想范畴,采集知识、辨析源流发展历程,将甲骨文、金文、战国简文帛书、古玺印文、古陶文、古币文、秦汉简文帛书、石刻篆文等字样文献,依次排比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实际使用的原形字,客观真实地呈现汉字结构源流发展史及背后的观念史,涉及语言学、文字学、艺术学、人类学、哲学等。
中国是制茶和饮茶的发源地,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 茶圣 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有关茶叶种植、生产方面的经验与知识,更是积累了有关于茶的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茶文化已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 br/ 《中国茶书校注本》是繁体字版图书,汇集自唐陆羽《茶经》至清代王复礼《茶说》共114种茶书,以1911年为限。所录茶书包罗现存历代茶书之外,兼辑各种散佚著作,是现存所见茶书总汇
本书研究了我们称之为后现代时代的城市世界,特别是后现代城市在全球化、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影响下正在发生的变化。作者探讨了后现代性的城市空间(公园、广场、街道、人行道)与后现代城市主体和社区之间彼此应对、相互创造和构建的关系。本书主要包括导论、从后现代文化到后现代城市、可读的城市、都市网格与都市想象、控制之城与城邦、城市移动、全球城市与公民等几个篇章。作者不仅阐述了后现代城市与现代城市之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而且探讨了后现代城市的变化如何改变我们认识和体验世界的方式,以及如何改变我们自己作为后现代都市人和后现代性公民的方式。
基于认知神话学关于人类认知世界的研究,本书系统探讨认知神话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以此展示认知神话学在人类认知领域的新突破,以及给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变革性创新。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国内外学者在认知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比如神话图像与权力的建构、神话思维与科学思维之间的关联、神话与生物社会学之间的关系、神话与文明起源等等。通过对国内外认知神话学前沿性成果的研究,本书深入阐释了神话理念与神话思维对于人类认知系统的塑造性作用,以及认知世界对神话理念的继承与编码。
本书精选百余件历代琴器、琴画等,呈现了一部中国古琴的历史。这是一本极富趣味的书,属于有关古琴历史的通俗读物。书中对于古琴的讲述全面而且细致,作者以学者严谨的结构、思辨的笔触、轻松的语言,讲述了琴史长河中的器物与绘画,兼涉琴曲、琴人与琴事。
该书分八章深入细致地探讨了城市作为现代文明日常生活的至关重要的象征和想象性质。作者把城市看作是一个必须努力保持其集体身份认同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能够抵制那些威胁城市自身意识分裂的突出问题。艾伦?布朗与众不同的理论研究方式超越了思考熟悉城市问题的常规方式,致力于回答如下基本问题:城市如何存在、居民如何界定他们与城市的关系、谁拥有对城市的发言权、城市的象征性质是什么?城市以何种方式解决诸如异化、参与、共同体等等社会问题?城市如何可能既让人兴奋又让人疏离?该书在城市文化探讨领域做出了新的突破,作者问题意识和理论思考让人们重新质疑有关现代城市话语的许多概念内涵。
南怀瑾先生的书深入浅出,很容易读,若读进去会爱不释手;但也很难读,要了解其中的思想以及中华文化的精髓,有一定的门槛。基于此,作者才发心对南老师的部分著述进行导读,以期帮助到有心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南老师教化的读者们,比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本书稿结构清晰,分为十二个章节,先从南怀瑾先生的生平说起,进而为南师著述及其对今日之意义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轮廓,着墨多的乃是对《论语别裁》《历史的经验》《药师经的济世观》《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话说中庸》等多部南师经典著述的解读,实为理解南师,读懂南师著述的不二之选。
自距今十万年前就开始连续进化的中国天文历法科技,带动东方人类的整个实用科技体系连续进步,而导致东方人类文化在距今2万至9千年间出现文化 大爆炸 。本书第三册依据迄今业已报道的世界各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的有关科技起源的考古学材料,追踪每一种重要技术在每个起源中心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进化的过程,并按年代顺序建立其进化谱系。通过比较每种技术在世界各地的进化谱系,找出每门技术原生形态之新石器革命起点的发生地,从而追溯到以下四大技术的*早起源中心和发明者原来都在远古中国:多种计数工具和计算技术;以石器磨、钻技术为先导的新石器技术;*全面、*完整的全套制陶技术;*全面、*完整的全套农业技术。这四大门类技术的进化过程在中國*早出现﹑*普及、*悠久且其演化*呈连续进化系列、即从其原生形态达到其*
本书通过对于敦煌文 献中涉及女性的内容进行 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讨论, 进而勾勒出在唐、五代、 宋初的历史背景下,在敦 煌这一一特殊地区,女性 在社会、家庭、政治、宗 教、教育及文学艺术等方 面的生态环境,分析其生 存状态,研究女性在家庭 以及家庭以外所具有的地 位,进而研究女性作为一 种社会性别对敦煌地区乃 至整个社会发展所起到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在 不同时代和地区其女性角 色的不断变化。此外,本 书还希望能够从女性审美 的角度对敦煌文献中的女 性形象予以描摹。
《鸽经》于《檀几丛书》,以为古可证今,今可溯古,得笔之于书也。旋以南行而未果。年届八旬,始先后获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鸽谱四种。彩笔写真,出名家之手,绘制年代,历康、雍正同、光,共二百二十四幅,其侧标有鸽名者一百八十四幅。古今中外,*,不禁为之狂喜。于是萌经、谱、于记三者一而贯之之想,时萦吾怀,乃至不可终日。
-内容简介- 魏晋名士风度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进入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或借鉴参考之列。 诚然,人生的积极理想,人生的远大抱负固然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我们人生过程的主要色块。然而对于我们很多青年朋友来说,缺少的并不是这样的正面积极的人生引导和理想抱负教育。他们比较缺少的倒是遇到坎坷和挫折之后的那一份承受能力,那份自我心态平衡的能力,那份遇到重大变故乃至灾难的应对能力,尤其是面对人生福祸荣辱的那一份平常之心和超然之心。这一切,不能不说明我们的青年朋友的自我意志和精神建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本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书稿以潘祖荫为纽带的金石文化群体为分析对象,揭示独具特色的晚清金石文化,梳理书法艺术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学术支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概述部分阐明金石文化的内涵与历史沿革,介绍晚清京师、山左、南中、岭南、西南等几个主要的金石文化群体以及潘祖荫、陈介祺、王懿荣、鲍康、吴云、吴大澂等代表人物,分析晚清金石文化的主要特征与成因。 论文的主题分为四部分: 鉴藏部分主要围绕藏品*富的潘祖荫,分析其富藏彝器的原因与特点,分析其收藏碑石的理念,通过大盂鼎的收藏以及访碑拓碑的事例,分析金石群体的重要作用,并对晚清出现的异域石刻收藏进行梳理,体现晚清金石学家开放的视野。陶器、埙、古泉属于晚清后期所特有或日益丰富的收藏种类,对它们的收藏展示出收藏领域不断扩大
内容介绍 本书涉及对《说文解字》分类取类、释义、意象等的规律性认识,又兼论《说文》意象系列与中国神话思维的联系。运用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小学方法,借鉴民俗学、语言学、人类学等理论,将《说文》字头与甲骨文字、青铜器铭文、古玺文、古币文、古陶文、简牍文、帛书文字等进行对照,首次实现将《说文》贮存所有结构类型置于各个断代发展阶段进行成系列对比分析,打破观测界限。系统分析了《说文》540部近万个篆书结构所蕴含的认知原理,系统推演了*为丰富的汉字体系固有的认知模式,从文字构造中发现先民认知特点,恢复若干业已潜隐的认知线索,对《说文》认知方式的分析起到发凡张本的作用。本书还引入了人工智能(AI)概念,通过挖掘归结汉字体系所蕴含的丰富认知模式,探讨了AI认知模式的可能发展方向。
在烽火与流星照耀下的国土,一半隐藏在阴影里,这正好是对萧梁王朝的优选象征。本书试图为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勾勒一副肖像画,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
福建刻书的历史悠久,上迄于五代,繁荣于两宋,下延于元明和清初。宋明时期建刻的繁荣,为全闽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促使大批经史、文学、科技等方面的著作不断涌现,并得以及时问世和广泛的传播。从而使福建在普及教育、科举文化、文学艺术、传统医学,乃至朱子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书共分为 闽刻通考 地域分论 个案研究 专题探讨 四部分,内容广泛涉及宋明理学、医学、类书、小说、戏曲、诗词、音乐、版画、图书广告等。为方彦寿先生30多年研究福建刻书的学术论文自选集。
20世纪末出现了一种文化设施的复兴:从艺术中心、剧院、博物馆到影院和公共艺术。全世界的城市都试图改变它们的形象和经济,工业城市已经成为文化之都,即使是古老世界城市如伦敦、巴黎、柏林和维也纳也创造了新的千年文化区。此书通过历史和当代的分析,考察了文化在城市发展和复兴中的作用、文化规划的原因和方式,文化与后工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该书紧密结合文化经济地理、文化艺术政策,分析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典型案例,这是探讨艺术规划以及国家艺术政策、文化经济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的本著作。
红色文化是北京文旅融合四大主题之一,研学旅行是当前中小学开展的集体旅游教育活动,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研学旅行重要的主题。本书将研学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优势,推动在中小学生中的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书中深入北京市各行政区已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并以此为依托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课程坚持育人导向,突出红色主题,形式灵活多样,很多课程均来自景点的研学实践,有助于向学生讲解北京地区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指引,也可以作为旅行社组织研学活动的方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