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记录了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吃过饭休息时,不经意间发生的一场头脑风暴,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平且和,心生欢喜。整场对话只有一两个小时,相当于今天的一次直播或研讨会。全书只有五千余字,短小精炼,文辞优美锋利,极有穿透力,是理性、天启和美的结合,因而成为知名度最高、流传最广的传世经典之一。千百年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数人因它而开智启慧,获得福德与安顿,它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生活信仰。 《金刚经》是每个现代人真正可以信托一生的枕边书,那些爱跟别人较劲、爱跟自己较劲的人,尤其需要它,因为它解决的是人的发心问题。现代人的卷、焦虑、抑郁、痛苦,本质都是心出了问题。《金刚经》就是讨论当我们发心动念时,如何才能降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
峭窄的剪裁、通透的纱罗,尽为衬托南宋女子 腰肢纤袅 的轻盈雅态。这与以往观念中受理学思想禁锢的保守的宋代女性形象相去甚远。《那更罗衣峭窄裁:南宋女装形制风格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是建立在对宋代服饰文化研究的整体反思之上。以学界鲜有涉及的服装形制文化为突破口,从出土的南宋女装实物出发,结合文献与图像证据,对南宋女装形制类别及组合秩序、形制结构及工艺特征、形制构成的风格范式、形制风格的时代变迁、形制语言的二元互逆等问题逐层钩考,从微观到宏观,揭示南宋女装形制风格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历史流变特征,理学对南宋女性衣装生活并未产生束缚性影响,女装多受时尚潮流驱动,凸显 峭窄化 、 轻盈化 的艺术特色。
本书为一部研究梁启超与近现代中西思想文化之关系的学术著作,全面梳理其一生中学术思想的流变过程、研究进路,展现了其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探索和精神世界。 作者以梁启超为研究对象,对其阳明学、墨子学、西方哲学、中国史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做深入分析,并聚焦于其学术研究对近代中国转型的影响,旨在以梁启超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现代诠释,来呈现清末民初中国学术转型的复杂过程。此外,作者还阐释了梁启超如何以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来解析各种议题,并以中西比较的方法探索中国的独特性,建立新的学术典范,并最后归结到 新民 新国 与 铸造国魂 的现实关怀。
定名与相知 ,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 定名 针对 物 而言; 相知 ,则须出入于 物 与 诗 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 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引领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 繁华 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这本指南首次在一本书中展现了 文化记忆研究 这一跨学科的国际性领域,其中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了文化记忆研究关键概念的独特概述。这本指南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记录了当前的研究,而且是一个汇集社会学、政治科学、历史学、神学、文学研究、媒介研究、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不同领域之方法的论坛。 正如本指南所定义的那样, 文化记忆研究 是在20世纪初随着莫里斯 哈布瓦赫关于集体记忆的著作而产生的。近二十年来,在各个国家和相关学科兴起了一股该领域的研究热潮,对 文化 和 记忆 的关系探寻也由之异彩纷呈,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进路。本指南立基于广义的 文化记忆 ,将其理解为社会文化语境中现在和过去的相互作用。它呈现了研究社会语境中的个人记忆、群体和家庭记忆、民族记忆、各种记忆媒介的概念,以及
本书以政治与学术双向视角,集中梳理、论述西学东渐下,作为传统中国价值主体的儒学的困境和转型,探究新时代儒学的发展和未来。作者对近代以来儒学发展中代表性的人物(康有为、章太炎、钱穆、张申府、冯友兰等)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分析:从制度和心性讨论儒学的整体形态发展,从经学与哲学的关系讨论儒学学科化的困境与出路,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探索儒学对世道人心和社会秩序的意义和作用,从儒学学科化制度下思考摆脱儒学困境的可能 涵盖儒学近代转型的重要领域。
《美学指南》涵盖10个美学基本问题和8个美学分支学科,每个问题和分支学科都由该领域的专家撰写,兼顾历史和前沿。《美学指南》自2004年出版以来,成为国际美学界流行的美学教科书。 那些细读组成本书的论文的读者,会发现更多的直接证实美学之兴盛的证据。他们会在这些论文中发现一大批涉及面甚广的主题,其讨论不仅涉及美学中的主要问题,而且与众多哲学议题相关联,包括形上学、认识论、心灵哲学、语言哲学、伦理学以及大量其他的哲学核心领域。正如这些论文所表明的那样,形成和维持这种关联,是一个哲学学科在概念上处于令人满意状态的另一种标记。
在烽火与流星照耀下的国土,一半隐藏在阴影里,这正好是对萧梁王朝的优选象征。本书试图为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勾勒一副肖像画,不仅探讨梁朝的文学作品,更旨在检视梁朝文学生产的文化语境,就此提出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文化史和文学史问题。
爨文化是继古滇文化之后崛起于珠江正源南盘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其中心区域在今曲靖及昆明、玉溪、楚雄、红河等地,范围包括当时的建宁、兴古、朱提、云南、越嶲等地,时间大致为蜀汉建兴三年(225)至唐天宝七年(748)。 本书对爨文化史的论述即以此为基础,是国内首次对爨文化进行系统论述的一部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古希腊神话与悲剧》是法国著名古希腊研究专家让-皮埃尔 韦尔南和皮埃尔 维达尔-纳凯的研究论文合集,分为两卷。卷一出版于1972年,收录了七篇古希腊研究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是将古代文本置于结构性分析、文学性研究和社会学剖析的视角之下。然而,在这三重视角之下,其研究重点却并非神话本身,而是更加注重对悲剧和各具特色的悲剧作品的研究。卷二出版于1986年,该卷拓展了研究视角,重点分析研究公元前5世纪悲剧作品中的神灵,尤其是戏剧中戴面具的神:狄俄尼索斯。除了古代戏剧之外,作者也在思考为什么这种古希腊戏剧的古典性会演变成法国后来的古典主义。 本书已成为当今西方古代历史和古典学研究者们的经典之作。
本书是一本开阔眼界、引人深思的近现代民歌研究著作。书中收录了大量稀见的近现代民歌文献,重点论及的民歌唱本和牌调近百个,内容包罗万象,充分挖掘中国近现代民歌的丰富内涵。借由民歌,表现逸乐、恋爱、农耕、民生疾苦等民俗生活,以及都会、新闻传媒、社会动员、抗战救灾等事物、世相的变迁发展,勾勒百姓生活的真实图景,展现了近现代民众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的变迁。本书为读者打开民歌世界的大门,引领我们去审视民歌在中国社会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也可为民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基础知识和谱系梳理。
《文化学研究导论》的首要目标是让学习研究者在新的文化学专业和研究模块中获得系统的方向引导,进入这一多声调、跨学科的讨论范域。这个范域已经逐渐扩展到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都难以一目尽览的地步。副标题 理论基础 方法思路 研究视角 也清楚地表明,书中各章首先要介绍的是*重要的方法思路、理论基础、核心概念以及它们各自开拓的研究新视角。 此外,*近几年,虽然纲领性的总论、内容庞杂的手册、以文化学为主导的文学学导论、英美式 文化研究 (cultural studies)的导论层出不穷,但是并没有出现一部介绍*重要的方法思路和概念并将其汇总于文化学(单复数兼顾)总称之下的著作。因此,本导论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宣扬某一种形式的文化学,而是让学习研究者能在面对众文化学那方向和概念林立的巨大多色盘时获得一个多角度的系统化概览。
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深深吸引我的,还是书店风景。 《书店风景》图文并茂记录了书女钟芳玲长期对西方书店的敏锐观察,知性与感性地详述了诸多书店的历史变迁;过去二十多年,正好是全球书店业与阅读生态变化*剧烈之际,她的书店寻访之旅,有如文化考古般牵动人心。 全书分为四大篇章 地标书店 、 主题书店 、 古旧书店 与 附录 ,后者论及超级书店、独立书店与网络书店的兴亡;除了三十篇主文报道外,逐年又增加了数十篇后续笔记,时空延展,宛如一部立体的书店发展史。作者与书商的亲密对谈,则展现多样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拉近了读者与西方书店的距离。 走过数千家书店,在钟芳玲眼中,每一家书店都像一幅幅风景,书店之美一如山水之美,等待有心人的开发。她并强调,书店 既是真善美乐的聚合点,又是*平等平实
《鸽经》于《檀几丛书》,以为古可证今,今可溯古,得笔之于书也。旋以南行而未果。年届八旬,始先后获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鸽谱四种。彩笔写真,出名家之手,绘制年代,历康、雍正同、光,共二百二十四幅,其侧标有鸽名者一百八十四幅。古今中外,*,不禁为之狂喜。于是萌经、谱、于记三者一而贯之之想,时萦吾怀,乃至不可终日。
犹太文明向来以文本为中心,文本不仅构成各种思想与实践的共同背景,还为犹太身份认同提供了稳定内核,从而赋予犹太文明一种一以贯之的连续性。本书精选了过去两千五百年的犹太文本并详加注释,既突出了拉比文献对于理解犹太文明的重要性,又关注非西方地区的犹太文本和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犹太声音,并把能否体现犹太人与非犹太人的互动作为选取文本的一个标准。对于具有英语基础的读者而言,本书是一部直观了解犹太文明核心特征和基本表述方式的通识读本。
在平凡书店中发现非凡、在非凡书店中发现平凡。 《书店传奇》是书女钟芳玲继《书店风景》与《书天堂》之后,再次留下的精彩印记,是作者浸泡西方书世界二十余年提炼出的结晶,反映出个人智识与情感上更深的投入,读者因而得以细细品味书本和书店的特色,并感受作者与店主、店员,甚至店狗、店猫的真切交流。 全书含十八篇章感性长文,开篇介绍曾为英国皇室御用的 莎乐伦书店 ,让我们见识到这家两百五十多年的老店,虽拥有装帧华丽、历史久远、令人肃然的珍本书,却有着平易亲和的作风,大门随时为来客而开,还供应温热奶茶与急救箱;之后篇章介绍的盖瑞街49号古书商、教会街2141号书店楼、瓦伦西亚书街,展现书商们不同的趣味与风骨,以及彼此因对书的共同爱好而结盟。具波西米亚调调的阿都比书店,不仅是社区的中心,
这本指南首次在一本书中展现了“文化记忆研究”这一跨学科的国际性领域,其中由国际知名学者撰写的文章,为读者提供了文化记忆研究关键概念的独特概述。这本指南不仅以靠前的方式记录了当前的研究,而且是一个汇集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神学、文学研究、媒介研究、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不同领域之方法的论坛。 正如本指南所定义的那样,“文化记忆研究”是在20世纪初随着莫里斯·哈布瓦赫关于集体记忆的著作而产生的。近二十年来,在各个国家和相关学科兴起了一股该领域的研究热潮,对“文化”与“记忆”的关系探寻也由之异彩纷呈,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进路。本指南立基于广义的“文化记忆”,将其理解为社会文化语境中现在和过去的相互作用。它呈现了研究社会语境中的个人记忆、群体和家庭记忆、民族记忆、各种记忆媒介的概念
本书是文化研究领域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可靠指南,由四个部分组成:学科、地域、议题和文献。前三个部分由同一论域的数篇相关论文组成:首先审视文化研究与一系列知识交叉的方式,阐释文化研究与科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之间的对话;其次将文化研究的影响力置于跨民族的层次之上,讨论美国、拉美及欧洲、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乃至中国香港的文化研究及其传统;进而以特殊的话题论及文化研究的实践,如体育、科学与文化研究、种族与文化研究等。 文献 部分按大致类别列出了该领域*重要的文献。 每位撰稿者均为该领域的著名学者,具有权威性,其引用材料亦有较高的资料价值。编著者托比 米勒为本书做了合理的结构和组织,译者们亦做了十分到位且细致的工作。 本书出版于2001年,在课堂上大受欢迎。 本书是从事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人士
《唯美爱情 中国古典式浪漫》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爱情诗词的释读赏析之作。本书收录从上古时期到清代的有关爱情的古诗词,以求呈现古人的两情相悦的纯美、坚贞、哀怨,同时展现中国传统的爱情婚姻观念、社会风尚。本书对这些古诗词进行简单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文义,也对诗词中的关键文句进行标注,提醒读者体会其深刻内涵、赏析其美学意义。作者的释读,既有诗词的解释,也有艺术性的体悟,旨在为现代 爱的宣言 。这既是一本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集成,也是一本关于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缩影。
得天时地利之和,大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古城正中便有一座文庙。大理文庙多年来一直作为大理文化馆、图书馆的办公场馆及广大市民开展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十多年前,我到大理工作,曾一个人到大理文庙看过白族文化表演,还与朋友一起在大理文庙的露天茶室喝茶聊天,后来一家人带着尚不会走路的小儿然然到文庙的树荫石凳上歇脚。如今,如若在大理古城,只需几步路,便可从热闹繁忙的复兴路转入大理文庙。文庙内古树苍翠,建筑宏敞,醇厚的儒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瞬间洗却喧嚣而归于宁静、沉思,这让我对文庙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 机缘巧合,□016年9月,我有幸投奔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其时恰逢洪宇老师正担纲总主编,组织一批学者撰写 中国文庙研究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