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学在远古时候就开始向域外传播,影响至深且巨。而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与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外文学交流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丛书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1)外国作家如何接受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如何对外国作家产生冲击与影响?具体涉及到外国作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结合现今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网络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传播力作用显著。海外网络传播力日益成为拓展我国文化影响力、推进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0□0中国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研究了中国高校、中央企业和中国城市□0□0年的海外网络传播力情况。研究团队选取184所中国高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97家中央企业、337个中国内地城市(州、盟)作为中国海外网络传播力的研究对象,在Google、Wikipedia. Twitter、Facebook. Instagram、YouTube 6个网络平台上挖掘相关数据,并通过模型设置和算法测量研究对象的海外网络传播力情况,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外网络传播力提供参考。
《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是阿里·玛扎海里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作者二十多年心血之硕果。这部巨著于1983年由巴黎的斯巴格(巴比鲁斯)出版社出版,立即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快被作者自己译作波斯文准备出版。《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内容共分三编。第一编是《波斯史料》。作者在这一编中译注了三种古代波斯文著作:《沙哈鲁遣使中国记》、阿克伯的《中国志》以及《纳迪尔王和乾隆在中亚的较量》。作者把这三种有关中国和波斯之历史关系。特别是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文化关系的重要古波斯文著作译成法文并作了长篇注释。他在注释中提供的资料价值可贵,其诠释又多具新颖观点。他对中国文化(也包括印度及中国周边地区的文化)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并在波斯得以发展,然后又传向西方(特别是罗马)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有许多观点是先人
《摆渡者》是 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 暨国家语言与翻译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论文合集,是会议的研修成果,为从事中外文化互译的专业人士提供学习研究的宝贵资料。通过将40个语种中外文化交流翻译领域内150名授课专家的发言、论文以及20多场讨论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理清中外文化交流与翻译的历史沿革、学术脉络、主要现状和面临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提供决策与工作参考。本书涵盖了各语种发言资料共计约60万字,将成为中外文化翻译界目前涵盖语种*全、学术视野*广、*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