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 编写刚要的要求,对河北省的回族古籍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涉及的种类更广泛,内容更详尽。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22个少数民族,同时尚有一些未定族体的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12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历史发展阶段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解放后,随着民族工作的开展,民族调查研究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从1950年至1955年,中共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对全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党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进行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系统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也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调查。1956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委员会直接领导下,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同云南省有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学古典名著,用畏兀儿体蒙古文撰写,共282节,因蒙元时期秘藏内廷而得名。本书记录了成吉思汗先祖谱系、传说及事迹,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元太宗)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游牧狩猎诸部落,尤其是蒙古诸部落的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原始宗教信仰、习惯法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也是研究蒙古族的起源与形成,成吉思汗和窝阔台汗的历史,大蒙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作者据《四部丛刊三编》本等不同版本校录,并作必要的注释,以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版本采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丁亥年正月初二,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一片喜庆新春的欢乐气氛中,张迎胜、张衍芸伉俪光临寒舍造访。衍芸教授将其新著《幽草寸心集》——一本装帧考究、设计独特的现代文学论集,赠给了我。正当我于翻阅之中,为衍芸教授的甘于寂寞、潜心学问的精神所感佩之时,迎胜教授又将其刚刚杀青的宁夏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西夏人的精神世界》打印稿本拿出,恳请我指导并作序。我心中顿时充满欣喜,在未加思考的状态下,便立即答应了迎胜教授的要求。 我与迎胜之间的学术交往久矣。 这里,自然要说到我与宁夏大学的一些交往。1960年,为了研究神秘的西夏王国,我辞别了首都北京,调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来到了西夏故都银川,到宁夏大学历史系工作。在宁夏大学工作期间(1960~1962),我于艰苦的生活中,编出《中国历史研究问题论文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历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台湾少数民族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台湾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也有助于理解当前台湾的“族群政治”及其社会根源;既有利于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而且终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之一。几千年来,他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分布面广,文化丰富多采,反抗性强而著称于世。 苗族在古代曾聚居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后来西迁聚居于以沅江流域为中心的今湘、黔、渝、鄂、桂五省市毗邻地带,而后再由此迁居各地。现在,他们主要分布于以贵州为中心的中南和西南的各省市山区里。 我国的历史文献中有关苗族及其先民的记载极多,但是几千年来,对苗族人口却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计,即使是国民党时代,也不例外。这种情况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改变。1953年全国开始人口普查,苗族人口为251万人;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苗族人口为278万人;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苗族人口为503万多人;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苗族人口为739万多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阿苏和盛丰田等编著的《锡伯族》内容介绍:锡伯族的西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件,其意义有别干吏书上记载的屡次发生过的民族大迁徙,不是由于强邻侵凌的逃亡,也不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的驱驰,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祖国边疆的稳定,他们怀着忠诚的信念,一路向西,辗转万里,扎根在新疆伊犁河畔,跨马戍边,卸鞍屯垦,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业。除了战略作用外,锡伯族的西迁,还使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保存,尤其是满族文字语言如今依然被锡伯族使用,这不仅为研究清代历虫提供了史料解读的保障,并且为人类多样文化共存的百花园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一西迁已经过去二百多年了,然而西迂的英雄壮举伴随着民族的发展仍然在锡伯族中传扬。一起来翻阅《锡伯族》吧!
班布日、孛儿只斤·苏和著的《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讲述的是:蒙古族曾经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在蒙古圣主成吉思汗的统帅下,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使蒙古民族的历史载入人类历史史册。在中国,由于蒙古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统一的大元王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朝以来364年的分裂局面,也使蒙古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中的佼佼者和举足轻重的一员。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时期到近代长达7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蒙古民族叱咤风云、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体现在中国的 版图、政治体系、哲学、 、科技、战争、商业、文化等诸方面。
苏发祥编著的《中国藏族》全面介绍了藏族的政治历史、经济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历法、风俗习惯、民族文化传承等。《中国藏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
班布日、孛儿只斤·苏和著的《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讲述的是:蒙古族曾经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在蒙古圣主成吉思汗的统帅下,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使蒙古民族的历史载入人类历史史册。在中国,由于蒙古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统一的大元王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朝以来364年的分裂局面,也使蒙古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中的佼佼者和举足轻重的一员。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时期到近代长达7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蒙古民族叱咤风云、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体现在中国的 版图、政治体系、哲学、 、科技、战争、商业、文化等诸方面。
班布日、孛儿只斤·苏和著的《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讲述的是:蒙古族曾经是一个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在蒙古圣主成吉思汗的统帅下,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使蒙古民族的历史载入人类历史史册。在中国,由于蒙古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统一的大元王朝,结束了中国自唐朝以来364年的分裂局面,也使蒙古族成为了中华民族中的佼佼者和举足轻重的一员。从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时期到近代长达7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蒙古民族叱咤风云、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体现在中国的 版图、政治体系、哲学、 、科技、战争、商业、文化等诸方面。
热合甫·阿巴斯、周建华编著的《中国塔塔尔族》内容涉及塔塔尔族的民族发展、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中国塔塔尔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
《云南文库》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编辑出版《云南文库》是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是繁荣发展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途径,是树立云南文化形象、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性工程。 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不仅有共性,还有很强的地域性。一国有一国之学术,一方有一方之学术。学术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云南虽地处边疆,仍不乏丰厚的学术研究传统。尤其明清以来,云南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日臻密切,省外名宿大儒进人云南的代不乏人,而云南的文人学士也多有游宦中原者。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云南的文化学术遂结出累累硕果,文化名人辈出,如杨慎、李贽、李元阳、师范、王崧、方玉润、许印芳等,其总体集中性的代表成果是《滇系》和《云南备征
马林英撰写的《百岁人生川康史(彝族老人李仕安口述记录)》的学术价值非常突出,从这个人物的身份、时间跨度、空间经历来看,对研究近现代川康历史、彝汉民族关系史、凉山彝族社会的变迁史都是一个不得多得的口述史研究对象;而且通过一个历史人物来揭示社会变迁,不论是从社会史的角度,还是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既可补正史之不足,也可看到一个出自“主位”人士的经历和表达的真实性、代表性价值。所以,不论是认识论还是方法论上看,本项目都具有前沿性和原创性。以往没有人对李仕安先生做过如此社会史学方面的研究,因此填补了空白。李仕安先生历经民国和新中国两个不同时代,在凉山彝族中有这种经历和思想影响力的人实不多见。
意大利人是美国最早的“包工头”?爱尔兰人没来之前,美国人不会酿酒?犹太人如何能在逆境中从一无所有到腰缠万贯?华人能立足于美国的优选优势是家庭教育?本书将引领你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种族史,讲述一个由痛苦、自豪和成就所构成的故事。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移民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和融入美国社会的历程,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众所周知,美国是个多种族的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由不同种族移民带至美国的形形色色的文化,在美国社会中交汇、融合,形成了美国今天的文化,并对美国经济、政治、人民生活、教育、科技等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社会中的不少特殊用语、食物、音乐以及价值观点,曾一度是具有种族色彩的家珍,现
本书是马长寿先生的遗著,动笔于一九六二年,以后时断时续,到一九六五年,一直没有完成。十年浩劫中,原稿虽几经辗转,但幸运地保存下来,而先生却因精神上备受摧残,不幸于一九七一年五月病逝。 先生一生致力于民族研究,四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勤奋刻苦,著述甚丰,尤其对中国民族史颇多建树。先生学识广博,治学严谨,尤注意亲自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故所著多有创见,自成一家之言。 这部未完成的遗稿,出版社委托我整理出版。我虽从先生学习中国民族史多年,自知能力菲薄,实难担此重任,但又感义不容辞,故忞勉从之。如有不符先生原意之处,自应由整理者负责。
班布日所著的《雄踞欧亚--蒙古四大汗国/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为反映蒙古历史的专著,分为四章,用平实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金帐、察合台、窝阔台、伊儿四大汗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