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北》为一部聚焦东北全面振兴,以恢宏的视角全面展现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人文、经济和自然风貌的图书。本书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24年底推出的十集纪录片《大东北》为蓝本,忠实呈现纪录片的核心内容,涵盖东北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并从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切入,展现东北在新时代扛起 五大安全 重要使命的雄心。本书深刻反映东北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东北在工业、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以及新时代东北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助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以二十五史为核心的正史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史里的广西》(套装全5册)通过全面系统地梳理正史中关于广西的重要典籍资料,以时间为线索,用通俗笔触描写八桂历史中的闪亮故事,展现先秦至明清时期广西的文化印记与文明脉络:从广西先民的生活图景到秦朝置岭南三郡;从灵渠的开通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日渐繁荣;从柳宗元德治柳州到于成龙廉治罗城;从苏轼贬谪途中的广西印记到徐霞客笔下的八桂山水 生动讲述广西历史,讲解广西文化,图文并茂,让读者直观感受八桂大地的厚重与温度,触摸广西文明。
《(正德)袁州府志》,由严嵩撰修,是现存《袁州府志》中*早的刻本。该志共十四卷,四十一目,记述了袁州区域内建置沿革、山川形胜、风俗土产、户口税赋、城池坊巷、公署学校以及兵卫、职官、科第、人物、祥异、艺文等内容。本书以一九六三年十月上海古籍书店影印的宁波天一阁藏明正德刻本《袁州府志》为底本,进行了标点、校勘与注释,做了大量订讹存疑、填漏补缺的工作,具有征引广博、校注精审、注释翔实等特点,使这一珍贵的地方文献有了定本,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袁州历史和人文、感受袁州厚重的文化积淀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对于繁荣地方文化并扩大其社会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本集共收录了为研讨会投稿的很好文章54篇,按内容分为六个主题:1.文化研究,2.文物保护,3.藏品管理,4.展览陈列,5.革命文物,6.文创研学。在文章的选取上以研究文物在新时代条件下“科学保护”和“
本书收录了冯倾城的新诗、古典诗词作品。诗词主题既涉及作者在澳门成长的经历,又有作者求学周游的随感。除了个人化的主题,作者还以诗词书写了澳门回归祖国后的重要事件:面对汶川、玉树地震的悲痛,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喜迎祖国建国六十周年、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欣悦,等等。
《重庆老城》是何智亚先生花费时间长的一部著作。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作者拍摄了重庆城、江北城和南岸老街的大量照片,特别是抢在江北城因拆迁整体消失前较完整地纪录下其历史旧影。为编辑本书,作者不辞辛苦,以严谨的学风、务实的精神作了大量现场调查和史实考证,以求尽可能翔实、准确地反映重庆老城的历史和原貌。 本书既是一本由作者拍摄的582幅照片的历史影像记录,又是一部有22万文字的研究著作。作者从建筑学者、历史学者和摄影家的视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解读了重庆老城开埠时期、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地建筑风貌,提出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思考。书中记录的老街老巷老建筑许多已经消失,因而更弥足珍贵。本书资料丰富,涉足广泛,不少考证资料和图片是次披露,具有补史、续史
由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的俄《青海通史 (精)》是为满足广大读者了解、学习青海历史的需要 而撰写的,它是一部力求全面、系统、正确地反映青 海历史的学术专*。其时限上起远古,下迄1949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容涉及青海地区各个历史时期 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方面面。 在写作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 ,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史原则,尽*大努力提高《青海 通史》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读性。为了突出地方特 色,依据历史上青海不同民族的递嬗演变的轨迹划分 历史段落,设置章节,不强求所分段落与中国历史朝 代保持一致。并用了大量笔墨着力反映少数民族的历 史,同时,对近代部分的记述略详与古代部分。近代 卷中,着意加大了经济史的分量,设专章反映社会状 况。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是了解、研究北京城门城墙里程碑式的著作。 甫清帝逊位、民国更张,传统文化包括建筑将待巨变而保存完全之际,瑞典学者、汉学家喜仁龙,对北京的城门城墙予以调查、测绘、拍摄、研究, 成果于 1924 年在伦敦出版。书内对北京城墙城门的调查著录极为详尽,毫不逊色我们今日所作的长城调查。如将内外城城墙内侧壁分段测绘,内城墙南、东、北、西各分 115 、 101 、 108 、 102 段,记录高度、顶宽、基厚,甚至于城砖及碑刻录文,请其中国老师、后来的著名史学家周谷城也 极为仔细和耐心地记录下来 。内城九门和外城永定门等的城门和箭楼更是地势图、地盘图、正面图、剖面图、侧面图 一应俱全。全书绘制了 5 5幅带有比例尺的测绘图,这些图在北京有些建筑的重建中,曾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全书还有12
《中国名人故居》是记录古今中国名人故居的大型摄影图典。通过图片、文字、编写体例的有机结合,为读者、收藏者营造一个彩色的、具象的、立体的,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的阅读欣赏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浏览中,在名人故居史迹的倘佯漫步中,寻找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弘扬名人的伟大精神,自觉保护名人故居这一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帝都传奇(共9册)(精)》是任见先生创作的历史文化传奇,9卷本135章550节近300万字,开创为城市“立传”的先河,以立体、丰满的洛阳千载帝都形象,以历史洛阳前世今生的呼吸与脉搏,以都城洛阳特有的兵燹狼烟和婉转风流,以文化比较研究专家对洛阳的独特“见解”,以磅礴跌宕的故事情节,以艺技独运的构思布局,以简约与饱满臻于极致的洗练文笔,以重重蕴藉的文化辉煌和作家特有的深度幽默,将中国历史文化小说的艺术魅力推到了新颖动人的特殊境界,相信读者会惊喜于自己因为《帝都传奇(共9 册)(精)》这部著作而获得的关于东方文明的发现、立体洛阳的历史文化精神和不凡的帝都个性以及大不相同的阅读趣味。
本书是对1936年版《重修商河县志》的校勘、标点。《商河县志》自明万历年间始修,至清道光时方集大成,民国时又重修。内容包括大事记、乡区志、赋税志、教育志、选举志、人物志等。
这本书,它不论是述事论人、抒情咏物方面,都能扎扎实实、明明白白告诉读者,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我想它具有“经世致用”、“垂鉴后世”、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财富。为三亚海棠湾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对来投资或参与开发的商贾和旅游度假的游客,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这朵稀有的小花是值得赞许的,它不是出于史家、文豪之手,而是由三亚海棠湾乡亲们发起,靠自己的力量编纂出版的,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当然不能说什么缺点也没有了,比如,古代部分。由于时间久远,难于——说清;有些字句方言过浓,使人阅读不畅等等。不过瑕不掩瑜,总的来看,这本史志仍不失为一本好书,值得一读。
安徽的历史发展特别艰难曲折。安徽历史上灾难之多之惨烈绝非其他省可以相比。江淮之水患频仍世人皆知,但对安徽历史损害*的是兵祸。自古以来,淮北和江淮就是各方争夺之地,楚汉,魏吴,东晋、南朝、南宋、南明和北方政权,都曾在安徽进行过恶战;历史上大规模农民战争除两汉外,如秦末、隋末、唐末、元末、明末、晚清农民战争,无不以安徽为主战场。每当战乱,除交战双方相互砍杀之外,就是对人民烧杀抢掠,一时白骨遍野,数百里不见人烟,惨不忍睹。在历史上淮北和江淮之间因兵燹损失半数以上人口有十余次。面对深重苦难,安徽人民顽强坚毅,一次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显示了超强的生聚能力。 安徽南北社会、经济、文化和国家的南北社会、经济、文化同步变化。三国以降,国家分裂时,表现为南北政权对峙,安徽则分属南北两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