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记》是著名学者何兆武先生的个人口述史。何先生生于1921年,在北平读小学和中学,在西南联大读大学和研究生,共七年,读过四个系,之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上学记》写的就是何先生1949年的求学生涯,其中西南联大的七年是主要篇幅。何先生以治哲学史和思想史的思想底蕴,以谦和率真的学者姿态,以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和感受,讲述在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抗战烽火中,一代人的青春和理想、知识和风雅。书出版后,好评如潮,当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何先生说: 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上学记》不止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当然
......
本书是 《宽窄巷》人文书系 中的其中一本。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深耕四川本土文化, 《宽窄巷》人文书系 是对已推出的一大批人文报道的一次整理集结。全书分五个篇章来介绍包括马识途、王火、许倩云、徐述、严西秀、朱宝勇等名家在内的四川文学界、川剧界、曲艺界、编导界、蜀地音乐不同文艺领域的大家,以 抢救性 的方式试图留下蜀地文脉。本书以人物报道结合人物访谈的非虚构写作方式将每一位名家的艺术创造与人生起伏记录下来,凝结成为一部部个人口述史。
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中击影响,云南边疆÷扛数民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特别是一些依靠口传心授进行传承的文化遗产面临不断消失或处于濒危境地的严峻挑战,给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带来诸多挑战和困难。若不及时抢救保护,许多珍贵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将濒临消亡。 为此,本书在系统梳理学术界关于口述档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回顾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历史和总结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发掘利用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少数民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为保护和传承云南民族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